吳衛(wèi)珍
所謂“導入”,就是開導、引入。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快速啟動教學,并成功串聯起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要上好一堂課,需要設計一個好的導入,為課堂主體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從而幫助學生調整感情,進入情景。因此,不斷創(chuàng)新導入方法,便于教師隨時調用組合,在增強語文教師課堂吸引力的同時,促進語文教師素質的提升與專業(yè)的成長。下面結合具體的導入方法來談一談。
一、開門見山式,直奔主題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教學不枝不蔓,單刀直入。教師進入課堂便直接點出課文主題,引導學生針對主題,投入學習。
教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課時,我這樣導入:
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天天讀書,同學們想過沒有,我們?yōu)槭裁醋x書呢?周恩來總理在他的青少年時代就給我們樹立了典范。他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的,為了中華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了我中華民族繁榮富強,我們要勤奮讀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板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導入從學生自身引起,一句設問,引入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宗旨,把本節(jié)課的主題呈現給同學們。同學們意識到讀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個人,不僅僅是為了父母,也不僅僅是為了親戚朋友,而更主要的是為了“中華崛起”這個偉大目標。這樣的直接導入,確定了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思想路線,理解周恩來少年立志與后來人生成功的必然聯系,在心中樹立起一個“楷?!被颉柏S碑”。
二、反彈琵琶,懸疑導入
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境,造成觀點沖突,引導學生思辨。導入的問題設置要在充分考慮教材的基礎上,具有強烈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產生強烈探究欲望,生發(fā)欲罷不能、樂于追究的動力,在有疑則思、進而解疑的過程中養(yǎng)成善于提問、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狐假虎威》一文,我這樣導入:
師:假如一只狐貍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
生:這還用問?當然狐貍怕老虎,老虎吃掉狐貍。
師:但是今天要講一個老虎怕狐貍的故事。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請打開課文。
這個導入利用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的特點,故意把故事里的情節(jié)截取一段出來設置問題,引學生思考。小孩子因為急于想知道故事里的老虎和狐貍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們就會如饑似渴地去讀書,這是一種激發(fā)閱讀興趣的好辦法。故意先說出某一結局或某一事件最精彩部分或事件的緊要轉接處,當學生極想知道下文的時候,教師卻不再言說,而讓學生自己去讀書、研習,或師生一起進入課堂學習,尋求下文。
三、遷移拓展,點明主題
知識基礎是理解文本的前提,對文章特別是那些內容比較艱深的,歷史時代相距較遠的,文化背景相差較大的文章,引導學生理解時,要做一些適當的背景介紹、視野拓展工作,使學生增加知識面,以便于發(fā)揮想象,理解體會課文,達到教學目的。這個工作常被放在導入中進行。
如竇桂梅老師《秋天的懷念》導入:
師:我來自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我們學校有一位校友,他叫史鐵生,今年已經54歲了。21歲的時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癱,至今已經33年了?,F在,就請同學們一起默讀下面這段話,看看你能從中讀出些什么。
(課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生:我讀到了他對母親的思念。
生:我讀到了作者覺得母親活得太苦了!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保◣煱鍟嚎啵?/p>
師:他的好多文章都表達了這份感情,比如課前發(fā)給同學們的——
生:《秋天的懷念》。
竇桂梅老師臨場發(fā)揮,隨手拈來,竟也順暢自然。這節(jié)導入直接引學生進入文學欣賞的研究氛圍。從對《合歡樹》中最令人情感波動的句子賞讀開始,把學生的情感迅速吸引到《秋天的懷念》的情感場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情感基調。后面的隨機板書,也恰到好處地抓住要害,為后面的學習點明了路徑。
四、釋題解義,提綱挈領
題目是文章中最醒目的部分,也是最引人關注的地方,往往是抓住了題目,就找到了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把握文章中心的鑰匙。開課伊始,便開門見山,解釋題目,揭示內涵,抓住要害,追本溯源,不枝不蔓,直奔題旨,便可以直指教學目的、突破教學難點,觸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感,達到高效教學之目的。
薛法根老師在《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中的導入:
師:看老師寫課題。(板書“你把這條魚放掉”,學生齊讀)
生:老師,您寫漏了“必須”兩個字。
師(奇怪、無所謂地):?。渴菃??不就是兩個字嘛,意思是一樣,都是把魚放掉。
生(迫不及待地):不一樣的!
師:哦?有什么地方不一樣?。?/p>
生:有了“必須”是說一定要把魚放掉,和沒有“必須”是不同的。
師:哦,那我們把“必須”補上去一起讀?。ㄉx)
薛法根老師的這段導入用欲擒故縱的手法設置對話,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獲得成功的快感,避免了單一獨白的枯燥感。這里體現著薛老師精明的教學機智,就是在教材關鍵處和學生思維的轉彎處設置碰撞點,人為地設置一個個“坎”,有效激活學生的求異、逆向思維。這些“坎”的形成看似簡單,實則包含著深刻的思考,他把關鍵詞語、標點符號都作適當切分,形成一個接一個的連續(xù)障礙,有利于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以上是課堂導入教學的幾種方法,當然,任何一個好的導入,任何一種優(yōu)秀的導入方法,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如果我們每堂課都采用同樣的導入,那么,無論它多么富有藝術,都會導致學生的審美疲勞。因此,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教學,探索更多有效的導入方法至關重要。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qū)新橋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