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愛
我曾輕輕地說,我愛,
聲音羞澀又忸怩。
我愛我柳枝削成的第一支教鞭,
我愛鄉(xiāng)村小學(xué)泥壘的桌椅。
我愛籃球,
它是我青春的形體。
我愛郵遞員,
我綠色的愛情在他綠色的郵包中棲息。
可是,我的第一聲愛還沒落地,
就凝成一顆苦澀的淚滴。
…………
…………
我愛我逝去的二十二年,
珍惜,但并不惋惜。
世上有誰比我更幸運?
我有幸參加了一場民族的悲劇。
五十萬“演員”,
四分之一個世紀,
一個延續(xù)了兩千年的主題。
我竟猛然衰老了,
衰老在落幕后的短短一瞬里。
我把平反的通知,
和亡妻的遺書夾在一起;
我把第一根白發(fā),
和孩子的入團申請夾在一起。
絕望和希望夾在一起,
昨天和明天夾在一起。
難道只有死亡才能理解生命的價值?
難道只有衰老才能領(lǐng)略青春的真諦?
我追求,我尋覓,
我挖出當年那顆珍藏進泥土的淚滴。
時間已把它變成琥珀,
琥珀里還閃動著溫暖的記憶。
愛,本身就是種子,
生命,怎會死去?
我還是說,我愛,
今天的愛,
正是昨天愛的繼續(xù)。
我首先愛上了公共汽車月票,
珍重地把它藏進貼胸衣袋里。
雖然它意味著流汗,
雖然它意味著擁擠,
雖然它意味著一條能夠裝進罐頭的沙丁魚。
然而,流汗和擁擠本身,
正是一種失而復(fù)得的莊嚴權(quán)利。
縱使我是一條魚,
也是一條前進的魚!
我在嶄新的工作證上,
貼上一張十九歲的照片,
年齡欄里卻是“四十一”。
生活,得重新品味;
日子,再打頭過起。
挖出淚滴,
還得埋下汗滴。
我愛上了報紙,
它成為我一位誠實的伴侶。
它帶著詩歌和詩一樣的消息,
也帶著憤怒的揭發(fā)、顫抖的檢舉;
它們每一顆鉛字都是一顆帶血的砝碼,
天平的另一端,
是黨的威望和憲法的信譽。
我愛法院。
我常在監(jiān)獄門前默默站立。
我愛鐐銬里顫抖的雙手,
我愛鐵門后悔恨的抽泣。
我愛,
是因為我恨:
恨鐵不能全成鋼,
恨石不能都成器。
給廢鐵以熱吧,
給頑石以力!
人民將把六個金鑄的大字高懸在監(jiān)獄門口:
“化腐朽為神奇”。
我愛音樂,
我愛一切發(fā)自心底的旋律。
我愛朱崇懋。
我愛關(guān)牧村。
我愛李谷一。
高音象鴿子飛上藍天,
低音象沉雷滾過大地。
中音最醇厚:
一曲《吐魯番葡萄熟了》,
真象熟了的吐魯番葡萄一般甜蜜。
可是,
我不敢撫摸提琴:
我覺得那根被切斷的喉管的鮮血,
還在琴弦上滴……
我愛我該愛的一切,
甚至“愛”上的仇敵:
誣告和陷害,
阿諛和妒嫉,
枕在金錢上的愛情,
浸在酒杯里的權(quán)力。
感謝你們,
并且惶恐地脫帽敬禮:
多虧丑惡的存在,
愛,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
我大聲地說,我愛,
以我第一根白發(fā)的名義。
第五十七個黎明
一位母親加上一輛嬰兒車,
組成一個前進的家庭。
前進在汽車的河流,
前進在高樓的森林,
前進在五十六天產(chǎn)假之后的,
第五十七個黎明。
五十七,
一個平凡的兩位數(shù)字,
難道能計算出什么色彩和感情?
對醫(yī)生,它可能是第五十七次手術(shù),
對作家,它可能是第五十七部作品,
可能是第五十七塊金牌,
可能是第五十七件發(fā)明。
可是,對于我們的詩歌,
它卻是一片帶淚的離情:
一位海員度完全年的假期,
第五十七天,
在風(fēng)雪中啟碇。
留下了什么呢?
給紡織女工留下一輛嬰兒車和一車希望,
給孩子留下一個沉甸甸的姓名。
給北京留下的是對生活的思索,
年輕的母親思索著向自己的工廠默默前行。
“錨錨”:多么獨特的命名,
連孩子都帶著海的音韻。
你把鐵錨留在我身邊,
可怎么??磕撬覈H遠洋貨輪?
難道船舶,
也是你永不停泊的愛情?
但愿愛情能把世界縮小,
縮小到就象眼前的情景:
走進建外大街,
穿過使館群。
身邊就是朝鮮,接著又是日本,
再往前:智利、巴西、阿根廷……
但愿一條街就是一個世界,
但愿國際海員天天回家探親,
但愿所有的嬰兒車都拆掉車輪,
縱使再裝上,
也只是為了在花叢草地間穿行。
可是生活總是這樣:
少了點溫馨,
多了點嚴峻。
許多溫暖的家庭計劃,
竟然得在風(fēng)雪大道上制定:
別忘了路過東單副食商店,
買上三棵白菜、兩瓶煉乳、一袋味精。
別忘了中午三十分鐘吃飯,
得擠出十分跑趟郵電亭:
下個季度的《英語學(xué)習(xí)》,
還得趁早續(xù)訂。
別忘了我們海員的叮嚀:
物質(zhì)使人溫飽,
精神使人堅定……
這就是北京的女工;
在前進中盤算,
盤算著如何前進。
勞累嗎?勞累;
艱辛嗎?艱辛。
溫飽而又艱難,
勞累而又堅定:
這就是今日世界上,
一個中國工人的家庭。
不是嗎?放下嬰兒車,
就要推起紗錠,
一天三十里路程,
一年,就是一次環(huán)球旅行。
環(huán)球旅行,
但不是那么閃爍動聽。
不是噴氣客機,
不是臥鋪水汀。
它是一次只要你目睹三分鐘,
就會牢記一輩子的悲壯進軍:
一雙女工的腳板,
一車沉重的紗錠,
還得加上一冊《英語學(xué)習(xí)》、
三棵白菜、兩瓶煉乳、一袋味精。
青春在塵絮中跋涉,
信念在噪音中前行。
漫長的人生旅途上,
只有五十六天,
是屬于女工的
一次莊嚴而又痛苦的安寧。
今天,又來了:
從一張產(chǎn)床上走來兩個生命。
茫茫風(fēng)雪,
把母親變成了雪人,
把嬰兒車變成了雪嶺。
一個思索的雪人,
一座安睡的雪嶺。
雪人推著雪嶺,
在暴風(fēng)雪中奮力前行。
路口。路口。路口。
綠燈。綠燈。綠燈。
綠色本身就是生命,
生命和生命遙相呼應(yīng)。
母親穿過天安門廣場,
長安街停下一條轎車的長龍:
一邊是“紅旗”、“上?!薄ⅰ按髽颉?、“北京”,
一邊是“豐田”、“福特”、“奔馳”、“三菱”……
在一支國際規(guī)模的“儀仗隊”前,
我們的嬰兒莊嚴行進。
輪聲轔轔,
威震天廷。
歷史博物館肅立致敬,
英雄紀念碑肅立致敬,
人民大會堂肅立致敬:
旋轉(zhuǎn)的嬰兒車輪,
就是中華民族的魂靈。
1980歲末.風(fēng)雪中的北京小關(guān)
鳥 巢
舒展雙臂面對黎明,
我用宗教的儀典迎接生活。
一只小鳥落在臂膀上,
它把臂膀當成林中的枝柯。
它歌唱,
它筑巢,
孵出并喂養(yǎng)孩子,
再教授關(guān)于歌唱和飛翔的功課。
在堅忍的托舉中我長成一棵樹,
鳥巢是不凋的花朵。
詩 問
一位青年問什么是詩?
我反問:能告訴我什么是愛嗎?
他說:在伊甸園,
夏娃的左臂疼痛,亞當?shù)淖蟊垡蔡弁矗?/p>
這種疼痛就是愛。
我說,生活左臂疼痛,文字的左臂也疼痛,
——這種疼痛就是詩。
作者簡介
趙愷,祖籍山東,出生重慶,畢業(yè)于南京曉莊師范后在蘇北淮陰生活至今。創(chuàng)作以詩歌為主,兼及散文、小說。詩作《我愛》、《第五十七個黎明》分別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1981年)及《詩刊》(1982年)一等獎?!蹲呦蚯嚆~》獲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艾青杯”全國文學(xué)藝術(shù)一等獎第一名(1987年)。詩歌《我愛》《第五十七個黎明》、小說《木笛》、散文《軍刀》等作品分別被收入《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1985年)、大、中、小學(xué)教科書及多種文學(xué)選本、辭典,并被多種外文譯介。出版作品有詩集《我愛》(1983年)《趙愷詩選》(1985年)《周恩來》(1998年)、詩集《共命鳥》(2016年)、散文集《詩雕》(2000年)《趙愷兩卷集:詩雕公園·木笛》(2006年)等。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菲律賓、臺灣、新家坡。2006年出席華沙第34屆國際詩人節(jié)。2008年出席以色列為慶祝建國60周年舉辦的第9屆國際詩會,獲得詩會頒發(fā)的“特別貢獻獎”。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詩刊》編委,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顧問。一級作家,江蘇省勞動模范,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