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一生的總結(jié)比不上我的父親
他向我轉(zhuǎn)述過六十多年的漁耕生活
其間論及流水,他說流水
雖然決不可能快過行船
但乘船人永遠是天堂的遲到者
論及青草,他說年輕時
他曾擁有最鋒利的鋤頭
斬斷過無數(shù)的草莖卻無一是他認識的
由此他又論及土地,認為這是他所見過
最任性,但最善于自我恢復的事物
很多人在這里埋下親人,又埋下自己
“月亮只會為地面上的人死去而缺
太陽卻從來不因悲傷升起”
父親揮動手臂,把目光所及之處
都劃歸他的領(lǐng)土,但最終
只圈住了腳下的一小塊荒地
(選自本刊2017年第2期“首推詩人”欄目)
育邦品讀
死亡是詩歌永恒的主題。未知死,焉知生?黃沙子的死亡詩篇是通過父親與世界的聯(lián)結(jié)而實現(xiàn)的,詩人正是通過父親來認識死亡。事實上,它也是飽含深情追憶父親的詩。父親的一生是樸素而簡潔,漁耕生活中包含著時光的流水、銳利的鋤頭以及無可逃脫的土地……這首詩同樣樸素簡潔,語氣坦蕩平緩,亦如漸入開闊之境的河流——明澈流動。“父親揮動手臂,把目光所及之處/都劃歸他的領(lǐng)土,但最終/只圈住了腳下的一小塊荒地”,世界的答案最終總要揭曉,父親所能獲得的就是“腳下的一小塊荒地”。這種荒涼感,這種連綿襲來的憂傷,飄蕩在詩人的生命中,散發(fā)出微弱但又深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