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子
養(yǎng)育孩子,最令人頭疼的事情是啥?“陪他們看無聊的動畫片”恐怕會成為一個熱門選項。最近,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接受BBC訪問時就透露:現(xiàn)在他們不得不陪孩子看大量的兒童節(jié)目,還要假裝很感興趣的樣子?!叭绻麤]有對喬治喜歡的那些角色表現(xiàn)出應有的關注,喬治會不高興的?!辈还馊绱耍麄儾活櫦赏跏医虠l,經(jīng)常在一些正式場合坐在地上或蹲著陪小王子玩游戲。還時不時邀請小王子的小伙伴們到他們的住所玩耍,讓孩子多和同齡小朋友接觸。他們還放棄了一般王室都會選擇的私人教育和輔導,把小王子送進了一所收費親民的民間幼兒園,盡量讓他擁有一個正常的童年。
堂堂王子,保姆如云,為什么威廉夫婦還要去努力陪孩子?這是因為他們對現(xiàn)代育兒理念擁有共識:孩子需要父母高質(zhì)量的陪伴。他們要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才能逐漸“復刻”出一套完善的心理功能,應對日后復雜的人生。如果沒有父母在身邊,你叫孩子拿誰來“復刻”呢?
這個理念,現(xiàn)在也被越來越多的父母接受,都知道要花時間好好陪孩子。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雙職工父母這么忙,陪伴孩子的時間這么少,如何利用那一點兒寶貴的光陰對孩子施加有益的影響?幸好,解決的辦法還是有很多的。
高質(zhì)量陪伴:人在,心也得在
有位媽媽對我說,3歲的孩子上幼兒園后,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性格比較孤僻,建議媽媽多陪伴孩子,帶他走出封閉的世界?!暗珜嶋H上,我每天都陪他呀!”媽媽困惑不解地說。
我問:“你是怎么陪的?”媽媽說,她會打開電腦,讓孩子看動畫片,自己就在旁邊玩兒手機或打麻將、做家務,時不時會跟孩子就動畫片內(nèi)容互動一下,“難道這還不夠嗎?”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缺失,這位媽媽人在心不在,她既不是孩子游戲的對象,也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她在場,只能為孩子帶來一點兒安全感。但她沒有把孩子帶到更廣闊的世界,也沒有通過豐富的親子互動,教孩子如何跟人交往。這樣養(yǎng)大的孩子,怎能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呢?
高質(zhì)量陪伴的前提,首先是父母要投入,要用心,要和孩子建立感情的連接,和他們一起玩耍,走進彼此的世界。這種陪伴才是真正有效的。
開發(fā)你感興趣的互動方式
正如威廉王子所說,陪伴孩子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孩子的游戲?qū)τ诟改竵碚f很無聊,什么動畫片、益智游戲,哪個大人會感興趣,誰要玩兒?“還不是為了孩子!”抱著這種心態(tài)陪孩子玩兒,父母是很容易厭倦的。如果你不想發(fā)生這樣的事,平時最好努力去開發(fā)一些自己感興趣、孩子也愛玩兒的活動,比如和孩子一起跟你心愛的寵物互動,做你童年時就喜歡的游戲、打球、讀書、旅行(想想和孩子一起期待行程時的興奮)!
在親子互動時給自己一點兒甜頭,會讓陪伴孩子變得更加快樂。在“滿足自己”和“陪伴孩子”中找到平衡,陪伴的質(zhì)量才更高。
找個超級保姆?最好還是自己帶
威廉王子顯然不缺錢,請得起全英國最好的保姆。實際上,他也請了一個:畢業(yè)于諾蘭學院的波拉洛,這家學院以“百年培養(yǎng)7000多位世界一流保姆”而聞名。
然而,威廉王子夫婦并沒有把兒子往保姆懷里一塞就了事,他們還是花費大量時間跟孩子玩兒,只因他們明白:再好的保姆也不能代替父母。父母的溫暖陪伴會帶給孩子自我價值感,讓他們體驗到“我是好的,爸爸媽媽是樂意見到我的”,這無疑會對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好的影響。
相比之下,被完全塞給保姆的孩子難免產(chǎn)生這樣的體驗:我是父母的累贅,他們都不要我了,所以我是不好的。他們真會相信這樣簡單直接的邏輯,因為,那一套“父母愛你,只是他們很忙”的成人邏輯,對于他們的小腦瓜來說,實在是太復雜、太難理解了。
孩子不會說話?多用身體語言
0~2歲被稱為孩子的前語言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不會說話,或者僅僅能說一兩個字,于是父母陪伴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個難題:兒呀,你到底想說什么呀?我聽不懂呀,該怎么跟你玩兒下去呀?其實,父母不必過分糾結于語言,這一階段的孩子擁有豐富的身體表達能力,也能感知到父母來自身體層面的愛意。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新生兒撫觸,孩子和父母通過皮膚交流、眼神接觸,往往能感受到彼此充沛的感情。這種感情交流會讓孩子形成一些重要的感覺,例如“我是安全的,我的要求是有人回應的,世界是友善的”,等等。
除了身體接觸,父母也不妨和孩子說說話。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過語氣、聲調(diào)、表情等明白無誤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直在關注他。
多學習一些游戲
如果你的童年不乏有趣的游戲經(jīng)驗,陪伴孩子時自然可以手到擒來。但如果不是這樣,你最好去學習一些親子游戲,讓你的陪伴時光更加充實。
很多經(jīng)典游戲都有強大的心理建設功能。比如“躲貓貓”,對于幼兒來說就意義重大,它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媽媽會消失,但也會重新出現(xiàn),而且過程十分好玩兒—這樣的體驗可以幫助孩子減輕分離焦慮,更容易適應幼兒園。
每個階段的陪伴重點不一樣
人的一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fā)展任務,父母的陪伴重點也不一樣。嬰幼兒期需要建立穩(wěn)固的安全感,所以很多心理學家建議1歲之前,父母最好盡量對孩子的要求及時響應。兒童期開始探索世界,父母陪伴時會加入大量的游戲,“玩兒和好奇”成為這一階段的重點。青春期之前要體驗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開始對別人的評價越來越在乎,這時,父母的陪伴要展現(xiàn)更多的聆聽和支持。青春期情緒動蕩,父母要給予更多接納……
建議你學習一點兒發(fā)展心理學的知識,這樣,陪伴孩子的時候就會更加胸有成竹了。
父親手足無措?不必擔心
現(xiàn)代育兒觀念強調(diào)父親的作用,要求父親大量參與到陪伴之中。然而,現(xiàn)在做父親的男性出生于“男主外”盛行的年代,很多人在童年沒有體驗過父親的陪伴,對于和孩子互動也缺乏經(jīng)驗。在很多親子交流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個手足無措的父親和一個心存不滿的母親。
其實,做父親的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孩子一歲半之前主要由母親照顧吃喝拉撒,母嬰關系是這個階段的主題。這時,父親的主要任務是支持妻子去承擔母親的角色,而非時時和孩子互動。所以,父親會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怎樣做一個父親。
等到孩子長大一些,能說會跑,父親對于他才會變得更加重要。孩子需要父親將他從母親身邊拉開,避免母子過分粘連;需要父親陪他去運動、冒險、走入更廣闊的天地,也需要從父親身上體會到男性的特征和魅力。
珍惜天然的陪伴者—孩子的愛物
每個孩子都有愛物,比如嬰兒睡前一定要抓住的小毛毯、上街必帶的小玩偶,或者幼兒階段愛吃的手指頭……這些愛物,被心理學家稱為“過渡客體”,是孩子走向陌生世界的陪伴者。它們能在“熟悉”與“陌生”中起到過渡作用,提供安全的感覺,撫慰孩子的焦慮。
父母要謹慎對待孩子的愛物,不要輕易將它們丟棄。因為,愛物能夠陪伴孩子,孩子也對它們寄予了深厚的感情。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愛物會讓孩子的心情好很多。
分清陪伴和入侵
有時,做父母真要有點兒“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犧牲精神,在孩子需要時全心全意提供高質(zhì)量陪伴,在孩子不需要時保持界限,不去入侵孩子的世界。因為,“陪伴和邊界”對于孩子的成長同樣重要。
然而,分清這兩者似乎有點兒難,“我怎么知道是在陪伴還是入侵呢?”原則有一個,你可以問自己:這一次互動,究竟是孩子的需要,還是我的需要?
如果是孩子的需要,你會看到許多信號,例如孩子用哭聲叫你,拿著玩具過來邀請你,沖過來直往你懷里撲……都是孩子最明顯不過的表示,宣告“我很需要你”。
但如果孩子正在專心做喜愛的事:用積木搭一個城堡,和心愛的維尼熊說話,和小伙伴玩兒過家家……你突然想到“我要陪伴他”,就跑過去拉著孩子要求他參與你的活動,這種做法就不是陪伴,而是入侵。如果經(jīng)常發(fā)生,就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做事容易半途而廢—畢竟,人家已經(jīng)習慣了做到一半就被你打斷,怎么還會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呢?
凡事親力親為,親自養(yǎng)育孩子,多陪孩子,建立親密的關系,蹲下來和孩子專注地交流,這就是凱特王妃的育兒之道??催^之后,你的收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