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超峰
摘 要:2001年《商標法》在第 13 條第一款明確了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法律保護,2013 年8月30日通過的新《商標法》對未注冊馳名商標法律保護做了進一步完善。但由于我國采用商標權注冊取得原則,《商標法》保護的重點是注冊商標。在當前商標法律體制下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不夠充分,未注冊馳名商標仍然面臨比較高的侵權風險。
關鍵詞:商標法;法律保護;未注冊馳名商標
1 概述
我國將馳名商標界定為 “在中國相關公眾中廣為知曉并享有較高聲譽的商標”。在中國廣為知曉的意思是將僅在外國馳名但是在中國國內沒有知名度的商標排除在外,對馳名商標設定了地域限制。知名度的意思是該商標必須是長期使用的,如果商標只是靠相應的宣傳工作而不是靠其使用的基礎所達到知名度,該商標不是馳名商。據此,未注冊馳名商標往往被界定為“未經注冊的在社會公眾中廣為知曉并且享有較高聲譽的商標”。[1]
由此可見,其應當具備以下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要求其可以注冊單尚未注冊。也就是說,首先要符合我國《商標法》對其所設定的相關條件規(guī)定,滿足法律所賦予的構成要素。與此同時還要求該商標是尚未被注冊國的。另一方面,
該未注冊馳名商標須是在先使用的商標。這里在先使用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該商標必須被實際地使用,也就是說商家需要將該商標附在已經進入相關銷售渠道的商品上,該商品需要流入市場并且出現在社會公共視線中;二是該商標在中國境內最早投入使用,該時間節(jié)點必須早于其他的類似的或者相同的商標投入使用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人的在先使用的權利不被侵犯。
2 我國未注冊馳名商標法律保護的現存問題
2.1 對于非法使用不能請求民事賠償
新《商標法》第63條對侵權人如果對維權方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但數額又難以確定這種情況,侵權人需要賠償三百萬元。然而對于上述的未注冊馳名商標案件的賠償責任,還缺乏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規(guī)定,這也是《商標法》需要健全完善的地方。
2.2 異議階段的惡意搶注不承擔賠償責任
帶有惡性色彩的搶注行為向來是《商標法》重點規(guī)制的對象。對此,新法為了對上述行為起到更好的防范效果,規(guī)定發(fā)生在商標爭議階段的上述行為一旦被宣告無效,那么實施搶注行為的行為人應當承擔損失賠償責任。就該點而言,是新法更近一步的提升。然而,遺憾的是,該法雖然對商標爭議階段的搶注行為作出了損害賠償的承認規(guī)定,卻并未對商標異議階段的惡意搶注行為進行損害賠償責任的規(guī)定。
2.3 行政處罰偏輕
從新的《商標法》來看,對于損害注冊商標所有權人權益和在馳名商標中尚未注冊的商標權人權益的侵權人,法定的有權處理的機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權限有所不同。針對前種情形,該機關有權責令行為人停止該行為,與此同時針對所涉案件的案情酌情罰款,針對所涉商品及實施該行為所利用的工具作出沒收亦或銷毀的行為。與之相比,該機關在面對對上文所提到的馳名商品所實施的不法行為時能夠做的相對有限。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除制止該類行為外,一般僅能沒收、銷毀商標標識而不能夠針對涉案商品實行沒收、銷毀。對于行政機關在對待這兩類商標侵權案件方面的權限大小的立法態(tài)度可見一斑。罰款和銷毀、沒收商品及涉案工具不僅使生產經營者的違法成本和風險顯著增加,對于這類群體的震懾也是強而有力的。而僅僅收繳乃至銷毀標識的執(zhí)法效果則較弱,難以有效地打擊對馳名商標的侵權行為,難以實現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及消費者群體對馳名商標的行政保護的預期要求。
3 我國未注冊馳名商標法律保護的完善路徑
3.1 賦予未注冊馳名商標所有人的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由于未注冊馳名上標的信譽良好而且知名度高,并且權利人在被侵權后不能請求賠償損失,因此未注冊馳名上班成為了侵權者的“頭號目標”。侵權者在民事責任上只是承擔“停止侵害”的責任,對于侵權者來說這無疑只是無足輕重的處罰,但是對于權利人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此權利人維護權利的主動性不高,有為不如無為,而侵權者侵權的方便之門被打開,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競爭秩序。對此,筆者認為,應將未注冊馳名商標所有人納入《商標法》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體中。
3.2 明確異議階段惡意搶注的損害賠償責任
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環(huán)境市場中我們可以輕易的看出,惡意搶注事件逐漸增多,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商標權注冊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惡意搶注帶來的巨大利益等。對于未注冊馳名商標的惡意搶注事件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市場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造成了公共資源的大量浪費,同時也損害了我國知識產權的國際形象。與此同時,按照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度,當未注冊商標所有者對惡意搶注者進行法律維權時,需要進行繁雜的法律程序,并證明對方確實屬于惡意搶注行為。在這一過程,浪費了未注冊商標所有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最終在贏得法律勝訴時未獲得相應的賠償,則最終影響到法律自身的公允性。而目前在我國現有的相關商標法律法規(guī)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惡意搶注者對搶注未馳名商標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這導致了惡意搶注行為的不斷出現,市場公平競爭環(huán)境不斷遭到破壞。因此,在我國法治社會不斷推進的進程中,筆者認為明確惡意搶注者對未注冊馳名商標進行搶注所產生的相關損害應當履行相對應的賠償責任,這樣一方面可以切實保護未注冊馳名商標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抑制搶注行為的出現。[2]
3.3 加大行政處罰的力度
隨著我國商標法的逐漸完善,《商標法實施條例》雖然已對惡意搶注行為作出一定規(guī)范,但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懲罰過輕,這就導致了非法惡意搶注行為屢禁不止,對社會經濟市場秩序的維護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目前,在我國的市場環(huán)境下,惡意搶注馳名商標的行為可以為侵害著帶來巨大的商業(yè)利益,在受到法律責任追就時往往所受到的懲罰較輕,因此惡意搶注行為屢禁不止。馳名商標作為一種商業(yè)品牌,無論是否進行注冊,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業(yè)利益。侵權者在使用受侵害者的馳名商標時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相差不大下,決定惡意搶注者選擇馳名商標的因素不是簡單的商業(yè)利益,而是相應的侵權成本。對此,筆者認為應當加強對上述行為的懲罰力,威懾并預防該現象的發(fā)生,從而保護未注冊商標所有者的合法權益。[3]
4 結語
基于我國的實際國情,由于自身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未注冊馳名商標保護體制的繁瑣,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足。在我國目前的法治體系中,對于未注冊馳名商標的惡意搶注行為時有發(fā)生,這反映出我國目前法律法規(guī)仍存在缺陷,需要進一步完善。筆者在進行研究時由于自身知識水平有限,加之時間較為倉促,在研究過程中存在仍存在許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要不斷的進行完善和豐富。
參考文獻
[1]張玉敏:《在先使用商標的保護》,《中華商標》2012 年第 2 期。
[2]穆向明:《我國未注冊商標法律保護制度的不足及完善》,《法制與社會》2009年第 5 期。
[3]王炳海:《試論我國馳名商標的法律保護》,《法學研究》2010 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