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宋德安+周彥新+趙輝
摘 要:通過對燕趙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解析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辨,分析了二者的相通之處,探索了燕趙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內涵到外延的契合點。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燕趙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
本文系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會2016年度重點立項課題《基于燕趙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項目編號:GXDJ2016A24)研究成果。
1 對燕趙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解析
燕趙文化作為一種區(qū)域文化與江淮文化、齊魯文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河洛文化、徽文化、楚文化等一起構成了內涵豐富的中國區(qū)域歷史文化體系,展現(xiàn)了歷經(jīng)千百年積淀與升華而形成的中華文明的滄桑與絢爛。
從地理角度看,燕趙是戰(zhàn)國時期我國北方兩個重要諸侯國。鼎盛時期,它們的疆域北到內蒙古,東北到遼寧,西到山西、陜西,但核心地帶則始終是在京津冀地區(qū)。作為中國地域文化之一的燕趙文化,起源于炎、黃、蚩尤時代的合符文明,到戰(zhàn)國末期,逐漸成熟。[1]有學者認為燕趙文化所輻射的地域主要是指戰(zhàn)國時期燕、趙、中山這三個諸侯國的疆界范圍,但應當注意的是,由于當時連年征戰(zhàn)各國的疆界常有變化,所以除了以今天河北省為主體的地域外還包括了今河南、山東、內蒙古、遼寧、山西、陜西等周邊省份黃河以北廣大地域??梢哉f燕趙文化是以天津為首,以北京為喉,以石家莊為胸腹,以邯鄲為尾,其狀蜿蜒而升騰。[2]
從內涵方面看,燕地文化的內涵特征是慷慨悲歌,其形成主要以燕昭王伐齊和荊軻刺秦為主要標志;而趙地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勇武任俠、博戲馳逐(或放蕩冶游),其形成則主要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為主要標志。[3]有人認為燕趙文化中“好俠、尚武”的文化性格,最適合于亂世,社會的動蕩為這種文化的發(fā)揮提供了最佳的平臺,而一旦進入和平時代,這種善于在金戈鐵馬年代創(chuàng)造奇跡的文化性格,必然會表現(xiàn)得不適應。另一方面,由于長期處于政治中心的周圍,河北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溫飽即滿的思想,不思革新,思想守舊,缺乏開拓精神,只要能夠生活,就心安理得。[4]所以歷經(jīng)千百年的發(fā)展傳承,燕趙文化出現(xiàn)了文不如京滬,武不如遼魯,商不如粵浙[5]的尷尬局面。
的確在中華民族憂患重重、內外交困的歷史危境中,燕趙文化的感性反抗精神得以凸顯,經(jīng)世致用的理性思維開始逐漸強化。[6]在燕趙文化的感召與熏陶下,燕趙大地上涌現(xiàn)出了民族英雄霍元甲、義和團領袖趙三多、京城俠士大刀王五、俠義大盜燕子李三、共產(chǎn)主義傳播者李大釗、傳奇名將韓蔭亭等許多可歌可泣的風云人物。但是燕趙文化中的“慷慨悲歌”與“勇武任俠”在和平建設時期并非一無是處,在改革開放的激情歲月里,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燕趙文化又以甘于奉獻、勇于承擔、樂于探索、善于拼搏的新風貌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能夠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契合大眾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因此,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辨
雖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用二十四個漢字將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最為重要的價值觀念進行了概括,但是其外延之廣泛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全面闡述的。要想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透過這二十四個字看到深刻的內涵。
首先,從字面上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概念的主語是價值觀,社會主義和核心是對其進行限定和修飾的定語。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判斷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xiàn)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因此,為了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階級屬性,符合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就必須加上一個有著明確階級屬性和時代特征的定語,以此明確其價值理想、價值信念、價值信仰、價值指向和價值原則。[7]另外,作為價值觀其在不同的時空環(huán)境中所包括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樣的,但具有穩(wěn)定性和傳承性的部分是不會隨意變更或消失的,這就是核心價值觀。面對其他價值觀的沖擊,只要核心價值觀沒有動搖,那么整個價值觀體系的存在就是有保障的。
其次,從性質上來看。在二十四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包含了“和諧”“法治”“誠信”等這些在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中經(jīng)常被提及的內容,“和而不同”“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人無信不立”等都是中國古代對“和諧”“法治”“誠信”觀念的詮釋。但價值觀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不斷學習、實踐而得來的,既是理論演繹的結果,也是實踐探索的產(chǎn)物,價值觀是有階級性和時代性的,不同時空環(huán)境下的價值觀具有不同的性質,如若不能辨清性質上的差異,勢必會造成認識上的混亂,更為嚴重的是可能會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中產(chǎn)生偏差。[8]雖然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扎根越深,吸取的養(yǎng)分就越多,但這并不代表要一味的繼承,要“揚”其精華,“棄”其糟粕,封建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往往多采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策,在私有制的經(jīng)濟制度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法治”“誠信”,只是在某些領域、某些時間、某些事情上的表象而已。另外,在二十四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還包含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些在資產(chǎn)階級價值觀中所倡導的內容,如不加明辨也很容易使人錯誤的認為資產(chǎn)階級價值觀是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本身是既有時代性,也有階級性的。對待資產(chǎn)階級的價值觀既要秉承在解構中建構的原則,也要接受在交鋒中并存的事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旗幟鮮明的體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的客觀性、真理性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
最后,從內容上來看。二十四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要求,這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相近。一種價值觀,尤其是核心價值觀,首先要有對國家層面的要求,即要“治國、平天下”,要有最高層次的價值取向來指引方向,作為一個國家的奮斗目標。其次要對社會層面有所指引,即要“齊家”,社會是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對家庭價值取向的一種引導。是國家的最高理想和民眾的最基本需要的實現(xiàn)途徑。最后要對公民的個人行為有所規(guī)范,即要“修身”,公民的道德修養(yǎng)和價值理想是實現(xiàn)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發(fā)展的基本保障。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對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觀要求,同樣它也對奮斗目標、實現(xiàn)途徑和基本保障做出了明確的說明。
3 對燕趙文化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吸收一切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總結一切人類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得出的,這里面就包括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內涵最為豐富,表現(xiàn)形式最有特色,影響力最為深遠的。中國古語有云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此發(fā)揮作用的正是地域文化,正是地域文化的迥異才塑造出了不一樣的“一方人”。以優(yōu)秀的地域文化為切入點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探索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燕趙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起到積極作用,所以要對燕趙文化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從中找到有益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部分。
首先,慷慨悲歌,憂國憂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慷慨悲歌”被公認為是對燕趙文化最為精辟的概括。[9]“慷慨”是因為燕趙之地自古就是農(nóng)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界之處,戰(zhàn)爭頻仍,人民生活貧苦,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逐漸使燕趙之地的人們磨練出了一種世平位下,世亂節(jié)高的慷慨品行。而“悲歌”則是一種長期由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落后而產(chǎn)生的悲憤,這種悲憤促使人們內心深處迸發(fā)出了一種窮則思變的心理,進一步升華之后便是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悲憫。歷史上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燕昭王和太子丹的勵精圖治都是對此番特質的真實寫照。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提倡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相契合,都是要為國家未來、民族命運而不懈奮斗。燕趙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這一特質,在當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要注意深入挖掘燕趙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以此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
其次,勇武任俠,敢于當擔——“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河北唐山樂亭人李大釗同志,少年求學時期就以“筑聲劍影樓”來命名自己書齋。這里“筑聲”和“劍影”分別指的是刺秦的高漸離和荊軻。[10]在燕趙文化中如果說“慷慨悲歌”是里,則“勇武任俠”就是表。俠者不愛金錢、不惜殞命,將自己的名節(jié)視為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終極需要。為“義”、為“信”敢于擔當就是他們的行為準則。這種價值觀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不息。比如著名的大刀王五,能從最初的一介武士變?yōu)橐晃粋b士最終嬗變?yōu)橐幻x士,正是受到了燕趙文化“勇武任俠,敢于當擔”的文化熏陶所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要我們見賢思齊,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視為己任。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要多以燕趙優(yōu)秀兒女的事跡作為活教材,一則可以避免空洞乏味的說教,二則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一個時代的優(yōu)秀人物身上會集中體現(xiàn)這個時代的優(yōu)秀人文品質和高尚價值觀,所以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要注意多搜集各個時代燕趙兒女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以教化民眾,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接地氣、聚人氣。
最后,經(jīng)學致用,自強不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自古燕趙便是苦寒之地,也正因如此才孕育了燕趙文化“悲”的內涵,和“俠”的外表,由于燕趙古來兵禍不斷所以“俠”的一面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給人印象深刻,但除此之外經(jīng)世致用,自強不息也是其極為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表征。首先從成因分析,因為戰(zhàn)亂多、人口遷徙頻繁,所以也造就了燕趙之地的包容性,各種民族、宗教和生產(chǎn)方式都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這也使得燕趙文化中便有了善包容、重實用、敢拼博的基因。[11]其次從現(xiàn)實分析,例如以儒為根本,兼揉法、道諸家學說的荀學。吸收法、道、墨、陰陽五行等學說而形成的天人感應的儒家新學說等都是包容、創(chuàng)新和致用的實例。不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燕趙兒女都沒有屈服于自然和外敵,而是充分發(fā)揚了自強不息的地域文化品格,戰(zhàn)天斗地最終贏得勝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要從經(jīng)學致用的角度引導民眾“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以此作為我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使它能夠真正入腦入心。
總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過程中既要遵守道德與法律的約束,也要遵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更要尊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要利用優(yōu)秀的地域傳統(tǒng)文化來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和道德情操以此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參考文獻
[1]白玉民. 燕趙文化及其現(xiàn)代文明意義初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P19
[2]焦亞葳,張光成. 近現(xiàn)代燕趙文化的歷史地理脈向[J].社會科學論壇,2006(06):P202
[3]劉建軍,包玉倉. 三十年來燕趙文化研究的主要進展與思考[J].河北大學學報,2008(06):P93
[4]李萍. 近現(xiàn)代燕趙文化的個性特征及缺陷[J].社會科學論壇,2007(02):P100
[5]魏泱. 燕趙文化的融合與獨守[N].中國審計報,2006.3:第007版
[6]劉濤. 近代燕趙文化地理的變化與燕趙精神的新脈象[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P65
[7]邱國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 武漢大學,2013(05).
[8]馮留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探析[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P86
[9]張京華.燕趙文化概念界定的要點[N].中華讀書報,2015.5.27: 第013版
[10]馬春香.河北人文精神的內涵及其在文化大省建設中的價值與作用[J].河北學刊,2006(03):P197
[11]王文錄,王立源. 河北人文精神之國內橫向比較[J]. 河北學刊,2006(02):P187
作者簡介
王鵬(1980-),男,漢族,上海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燕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