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列寧對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2017-06-05 08:29伍志燕
關鍵詞:列寧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

伍志燕

摘要: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俄國化過程中,列寧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思想。在意識形態(tài)概念上,列寧將意識形態(tài)概念中性化,提出了“科學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剝削階級意識形態(tài)區(qū)別開來,突出了不同社會制度下的意識形態(tài)存在著本質性的區(qū)別。在列寧看來,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種階級意識,是一定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黨性,哲學上的黨派斗爭實質就是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斗爭。在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和作用上,意識形態(tài)是為階級統(tǒng)治和階級利益服務的工具,無產階級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要有正確的階級立場,鞏固和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至關重要。

關鍵詞:列寧;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繼承及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68(2017)02000905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思想在俄國廣泛傳播的過程中,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政黨在對各種機會主義批判的基礎上,對意識形態(tài)的概念、性質、本質及功能等內容做了諸多新的闡述,捍衛(wèi)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思想。

在馬克思的經典文獻中,盡管“意識形態(tài)”這一范疇在一定場合被看作是一種觀念上層建筑,從而使“意識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中性化含義,但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馬克思對以往唯心主義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tài)進行批判的時候,都是從否定性的層面上指斥其虛假性和非科學性的。所以,部分學者錯誤地認為,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概念是一個與“虛假的觀念體系”相關、與“科學”相對立的范疇。

列寧在繼承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基礎上,根據(jù)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對意識形態(tài)作了中性化的描述。在列寧看來,“思想的社會關系不過是物質的社會關系的上層建筑”[1]171。作為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中性概念。作為意識形態(tài)來說,這一概念本身無所謂褒貶、真假之分,而一旦意識形態(tài)具體化到一定的社會體系之中,與一定的階級相聯(lián)系時,才呈現(xiàn)出“虛假性”和“真實性”。列寧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自由、民主、平等之所以虛假,并不是基于自由、民主、平等概念本身,而是因為它們所依附的經濟關系的剝削性、欺騙性以及與其相關的那個階級的階級屬性。這樣,列寧將意識形態(tài)概念中性化,祛除了“意識形態(tài)”一貫被作為貶義指稱的看法。

在馬克思那里,“科學的意識形態(tài)”的概念還沒有被提出,馬克思本人也沒有將馬克思主義本身等同于“科學的意識形態(tài)”。列寧通過對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思想的深入研究,并結合當時俄國革命的實踐繼續(xù)對當時俄國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進行批判,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謊言和偏見”;并且,列寧對意識形態(tài)范疇進行了重新認識并將之中性化,提出了“科學意識形態(tài)”的概念。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一文中,列寧將社會關系分為“物質的社會關系”和“思想的社會關系”,認為前者是“不通過人們的意識而形成的社會關系”[1]161,并且是重復和定期發(fā)生的社會現(xiàn)象,因此使得科學分析成為可能;后者是“通過人們的意識而形成的社會關系”[1]161,這些“社會關系”是前者的“上層建筑”。所以,這里的“思想的社會關系”和意識形態(tài)是等同的。在列寧看來,“思想的社會關系”具有鮮明的階級屬性。在《怎么辦?》中,列寧則描述了一種高度對抗的政治斗爭,并對意識形態(tài)的階級性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列寧認為,在當時俄國有兩種對立的意識形態(tài),即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其中前者是科學的、真實的,后者則是偽科學的、虛假的。并且,列寧還強調要在工人階級的自發(fā)意識與真正的、“社會民主”的階級意識之間做出區(qū)分。他指出,前者是意識的一種“混雜形式”,產生于工人的自發(fā)運動,是工聯(lián)主義的表現(xiàn);后者則是一種政治的和理論化的意識形式,來自于工人階級自發(fā)運動外部的知識分子。因此,在列寧那里,意識形態(tài)有兩層含義:一種是與“物質的社會關系”相對應的“上層建筑”;另一種是反映階級利益的階級意識的理論表達。這種“理論表達”是有黨性原則的,要么屬于這一個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要么屬于另一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也就是說,在一個由階級對立所分裂的社會中,人類是決不能創(chuàng)造出第三種意識形態(tài)的。

當然,列寧之所以提出“科學意識形態(tài)”,是因為時代和俄國革命斗爭的現(xiàn)實狀況需要。到了列寧時代,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當時俄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的一支巨大的力量。然而,自從馬克思逝世之后,以伯恩斯坦、考茨基為代表的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思潮泛濫,他們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恣意“修正”馬克思主義,而實際上卻完全背棄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策略路線。在當時的那種環(huán)境下,列寧認為一味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虛假性,實際上也就徹底否定了已經成長為無產階級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崇高信仰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因此,出于與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機會主義論戰(zhàn)的需要,列寧將馬克思主義從眾多意識形態(tài)中剝離出來,并將之與以往一切剝削階級意識形態(tài)劃清界限。列寧認為:“馬克思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盵2]67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稱之為“科學的意識形態(tài)”,是因為它不僅科學地揭示了自然、人類社會以及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還公然申明自己是為全人類的幸福和解放、為無產階級的利益服務的意識形態(tài)。進一步說,無產階級要奪取政權成為統(tǒng)治階級,必須要有一種科學的意識形態(tài),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或者稱之為“共產主義科學”。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意識形態(tài)”,主要體現(xiàn)了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它科學、客觀地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思維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二是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它是一個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的開放的科學體系。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中,列寧從整體性視角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十分完備而嚴密”的科學體系。具體來說,馬克思主義的“完備性”體現(xiàn)在它涵括了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軍事學等各方面的內容,是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指南。馬克思主義的“嚴密性”體現(xiàn)在它的各種組成部分上,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石,是“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2]68;政治經濟學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和運用;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和價值旨向。這三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形成了“一塊整鋼”。此外,列寧的《卡爾·馬克思》一文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斗爭的策略等四個方面論證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科學性,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是與客觀真理和絕對自然相符合的,與人類思想史上的任何其他思想體系有著本質性區(qū)別的“科學的意識形態(tài)”。從一定意義上說,列寧“科學的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提出,將馬克思主義直接納入了意識形態(tài)范圍,改變了以往學者將意識形態(tài)和科學直接對立的僵局,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指明了方向。endprint

在馬克思看來,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種階級意識,是一定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誠如馬克思所說:“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3]411作為革命階級,無產階級從不掩蓋自己的黨性和階級性,它的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就是要體現(xiàn)出最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為全人類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而奮斗。列寧繼承了馬克思關于意識形態(tài)的階級性和黨性的思想,認為任何意識形態(tài)要么是為這個階級服務的,要么是為另一個階級服務的,沒有任何超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正如其言:“或者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或者是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這里中間的東西是沒有的?!盵4]326327從這里可知,社會上各種意識形態(tài)盡管在形式上可能相同,但是卻存在本質區(qū)別,它們是為各自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在此基礎上,列寧批判了當時各式各樣的“超階級性”“超黨性”的唯心主義意識形態(tài),揭露了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所謂的“全民性”無非是糊弄人的“鬼把戲”而已。同時,列寧也從文化的視角論證了不同階級的文化具有階級性和黨性原則。例如,以無產階級文化和資產階級文化為例,列寧認為,“每一個現(xiàn)代民族中,都有兩個民族。每一種民族文化中,都有兩種民族文化”[5]344。一種是“還不發(fā)達的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化”,另一種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文化”,俄羅斯如此,德國、法國、英國等都如此。與此相聯(lián)系,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對立的階級社會中,所謂的“中立”的意識形態(tài)是不存在的,不同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分別體現(xiàn)不同階級的意志,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黨性,必須嚴格地劃清界限。

在階級社會中,各敵對階級之間的斗爭體現(xiàn)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有經濟斗爭、政治斗爭、文化斗爭等,其中政治斗爭中最嚴整、最真實、最全面的體現(xiàn)就是各黨派之間的斗爭。用列寧的話來說,“非黨性是資產階級思想。黨性是社會主義思想。這個原理總的來說適用于整個資產階級社會”[4]676。在列寧看來,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各種思想之間的對立和斗爭歸根結底可以追溯到哲學上的黨派斗爭。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要堅持黨性原則,反對那些自詡為“無黨性”“超黨性”而實則堅持唯心主義立場的哲學,這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一貫立場。哲學上的黨性主要包含兩層內涵:一是學術上的黨派性,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二是哲學上的階級性,是為哪個階級的利益服務。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列寧批判了馬赫主義、波格丹諾夫之流的“無黨性”,并指出其本質上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列寧認為,辯證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是兩種黨性不同的派別,反映在哲學上就是“物到感覺”和“感覺到物”的兩條路線的斗爭。俄國馬赫主義者除了堅持哲學上的“無黨性”之外,還企圖用自然科學領域的成果來調和辯證唯物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的本質區(qū)別,其意圖無非就是要排斥馬克思主義。從一定程度上說,資產階級學者奧斯特瓦爾德、彭加勒等人的話在自然科學領域是極有價值的,但在哲學上他們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都不可相信”,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中,包括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在內的任何一門社會科學都具有極強的黨性,是為一定社會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列寧告誡大家:在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各種腐朽的、反動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tài)會想方設法利用唯心主義的一些新的發(fā)展、微小的變化來為他們的黨派謀取利益。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盡管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不像革命時期那樣暴風驟雨式的激烈,但還是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所以,列寧強調,無論是十月革命之前還是革命勝利之后,都要反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要“戰(zhàn)勝資本家的一切反抗,不僅是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強烈的思想上的反抗”[6]。只有這樣,馬克思主義才能在全黨全社會中處于主導地位,并上升為社會主義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

在馬克思那里,意識形態(tài)是對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能動反映。列寧繼承了馬克思關于意識形態(tài)能動性的觀點,并認為思想觀念最終來源于經濟事實。在駁斥米海洛夫斯基時,列寧指出:“思想的社會關系不過是物質的社會關系的上層建筑,而物質的社會關系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識為轉移而形成的,是人維持生存的活動的(結果)形式?!盵4]19在《馬克思的學說》中,列寧對以往的意識形態(tài)家進行了批判,認為這些人看到的僅僅是人類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至于這些動機背后到底是由什么樣的社會關系及其客觀規(guī)律來推動的,他們卻置之不問。例如,馬克思之前的社會學、歷史學只是積累零星的生活事實,描述歷史的某一個方面,而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社會結構中經濟關系的產生、發(fā)展和衰落的整個變化過程,“揭示了物質生產力的狀況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種不同趨向的根源”[5]425。很明顯,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是受生產力的發(fā)展所制約,生產力的發(fā)展決定著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彼此發(fā)生的關系,只有用這種生產關系才能解釋社會生活中的人的觀念、意向和法律。

作為一位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列寧既看到了意識形態(tài)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同時也強調了意識形態(tài)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在《怎么辦?》中,列寧針對俄國經濟派僅僅注重經濟斗爭而忽視了革命理論對革命實踐的重要性,提出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7]的光輝論斷。在他看來,革命理論在革命運動中非常重要,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黨,沒有一個堅強而團結的黨,就無法保證革命運動取得成功;只有掌握了革命的理論,才能使工人階級的工聯(lián)主義意識上升為無產階級意識,使他們單純的經濟斗爭上升為政治斗爭,從而正確地指導革命運動。在列寧看來,工人運動必須要與社會主義學說相結合,如果沒有科學思想的指導,工人運動只能處于一種零星的、無組織的狀態(tài),不會有任何政治意義。一旦工人階級中的部分知識分子懂得了馬克思主義對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性,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shù)綇V大工人群眾中去,那么,原來在工人中的那種自發(fā)的、分散的經濟斗爭很快就會轉變?yōu)樽杂X的、集中的政治斗爭,因此,“我們的主要的和基本的任務是:提高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和發(fā)展無產階級的獨立的階級組織”[8]。也就是說,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一方面,要將無產階級思想灌輸?shù)礁锩罕姰斨腥?,提高群眾的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另一方面,要在思想上和組織上保持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對革命實踐的指導作用。endprint

在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功能和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問題上,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tài)與統(tǒng)治思想和階級利益是緊密相關的,“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3]178。因此,統(tǒng)治階級在思想領域也必須處于領導地位。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盵3]178列寧繼承了馬克思關于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功能和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思想,在他看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階級立場與他們扶持的宗教、哲學、法律和道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國家是統(tǒng)治階級借以實現(xiàn)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在于為階級統(tǒng)治和階級利益服務。列寧說道:“所有一切壓迫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都需要兩種社會職能:一種是劊子手的職能,另一種是牧師的職能。”[5]478其中,前者的任務是鎮(zhèn)壓,后者的任務是教化。在列寧那里,意識形態(tài)在階級社會里就是一種階級意識,只要存在階級差別,就會有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統(tǒng)治階級就會利用意識形態(tài)來麻痹和欺騙被統(tǒng)治階級,發(fā)揮其“劊子手”和“牧師”的雙重職能?;谝庾R形態(tài)的階級本質和社會功能,列寧對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地位和作用、領導權主體、領導權的方式方法作了詳細論述。在列寧看來,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問題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問題,“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看來,否認或不了解領導權思想的階級就不是階級,或者還不是階級,而是行會,或者是各種行會的總和”[9]。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階級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要有自己的階級立場,認清自己隸屬于哪個階級,統(tǒng)一在哪個階級或政黨的領導之下,否則,就無法從現(xiàn)存的復雜階層關系中脫離出來,無法分清敵友,更無法取得革命的勝利。列寧認為,任何一個統(tǒng)治階級都不會主動交出政權,工人階級要在革命中戰(zhàn)勝強大的資產階級,必須要在思想上和組織上保持高度的獨立性,領導和組織勞動大眾進行經濟斗爭、政治斗爭、思想斗爭,保衛(wèi)無產階級政權,走向無產階級專政。那么,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主體應該是誰呢?那就是工人階級政黨。只有工人階級政黨,才能抵制群眾中的小資產階級習氣、克服行業(yè)偏見和狹隘思想,才能進一步組織、團結和教育廣大群眾,并領導全體無產者進行聯(lián)合行動。在列寧看來,社會主義戰(zhàn)勝資本主義,必須要由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并完成以下三個任務:一是推翻剝削者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統(tǒng)治;二是培養(yǎng)、組織、教育勞動群眾,正確引導受剝削的無產階級勞動大眾跟著黨走;三是使動搖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蘇維埃政權和資產階級民主之間的小業(yè)主階級、職員、知識分子等階層保持中立,使之不起有害的作用。此外,關于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方式方法問題,列寧認為首先是靠宣傳和教育。以前的宣傳方法主要靠講解和舉例說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而現(xiàn)在新的宣傳方法是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動具體事例和典型來教育群眾,所以,現(xiàn)在的宣傳和教育應該“多注意工農群眾怎樣在日常工作中實際地創(chuàng)造新事物。多檢查檢查,看這些新事物中有多少共產主義成分”[10]。其次是搞經濟鼓動和政治鼓動。列寧認為,與宣傳和教育密切聯(lián)系的就是在工人中間做鼓動工作,社會民主黨人要積極參與到工人的自發(fā)斗爭中去,幫助工人提高團結意識,從而從原來的工聯(lián)主義意識轉變?yōu)樯鐣髁x意識。總之,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共產黨人必須牢牢把握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群眾、領導群眾,使群眾的自發(fā)運動變?yōu)樽杂X運動,這樣,無產階級政權才能得以鞏固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寧.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7]列寧.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

[8]列寧.列寧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74.

[9]列寧.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11.

[10]列寧.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3.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Ideology of Lenin

WU Zhiy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rocess of Russian Marxist ideology, Lenin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Marxs ideology. In the conception of ideology, Leni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deology, and also put forward the category of “scientific ideology” which distinguishes socialist ideology and the ideology of the exploiting classes, and bulges out the different existence of ideology in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In Lenins view, ideology as a class consciousness is the embodiment of a certain class and interests, which has distinct class nature and party spirit, and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is the partisan ideological struggle. The function of ideology as a tool of class rule and class interest service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win 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 the proletariat must have the correct class position, and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of Marxist ideology.

Keywords:Lenin; Marx; ideolog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編輯:蔡秀娟)endprint

猜你喜歡
列寧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拉美有多少“列寧”?
意識形態(tài)、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fā)展與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西方涉華紀錄片意識形態(tài)的建構與展現(xiàn)
紀念列寧
最后的歲月
別開生面的描繪
怀仁县| 牙克石市| 沂水县| 阳春市| 荆门市| 凤台县| 民丰县| 平武县| 繁昌县| 康乐县| 洪泽县| 西林县| 南涧| 隆化县| 镇江市| 永兴县| 赤壁市| 南靖县| 云南省| 定日县| 蒙自县| 大荔县| 布拖县| 清丰县| 牡丹江市| 讷河市| 永泰县| 左权县| 彭山县| 神池县| 广汉市| 阿拉善盟| 阿勒泰市| 齐河县| 察雅县| 满城县| 连城县| 河源市| 保靖县| 沙洋县|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