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卿
提高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吊球技術的訓練實踐研究
蔡瑞卿
通過觀察法、訪談法、測試法等研究方法,對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吊球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制定提高吊球技術水平的訓練方案。結果表明,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在訓練方案設計中應當增加力量訓練;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應以高吊訓練以及課后的表象訓練為主,再輔以其他的訓練方法,并且在練習中加強訓練方法原理學習;此外,還需針對不同隊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針對性訓練。
優(yōu)秀運動員;羽毛球;吊球技術
1.1 問題的提出
我國是羽毛球運動傳統(tǒng)強國,在世界羽壇長期占據重要地位。但近年來日益受到嚴重威脅,2014年丟掉湯姆斯杯,隨后的其他國際大賽也頻繁丟掉冠軍,黃金一代已經逐漸遠離賽場,年輕隊員青黃不接,往日的優(yōu)勢日漸消逝。究其原因,在眾多技術中,吊球技術的發(fā)展極為緩慢。在羽毛球比賽中無論單打還是雙打,吊球技術使用得當,往往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國外選手當前對吊球技術日益重視起來,正在不斷完善和改進吊球技術,特別是一些歐洲球員以往在使用吊球技術給人的印象是落點遠,速度慢,失誤多,如今的歐洲球員已經大有改進。這些變化對我國球員造成很大威脅。反觀國內球員,對吊球技術不夠重視,在思想觀念中,吊球甚至成為了一種過渡技術。目前,江蘇省羽毛球隊員面臨著與國內其他省份隊員同樣的問題,隊員A與隊員B在吊球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在當今羽毛球要求運動員全面發(fā)展的背景下,任何短板都有可能成為對手的突破口。兩位運動員都是江蘇省備戰(zhàn)十三屆全運會的主力隊員,不解決吊球方面的問題,備戰(zhàn)質量將會大打折扣?,F如今羽毛球吊球訓練通常以教練員的經驗為指導,嚴謹的、系統(tǒng)的吊球訓練方法遭到忽視。提高吊球技術水平,運動員的情感、意志、動機等因素往往對訓練效果有決定性的作用,這就為訓練實踐研究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一輪訓練實踐研究,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受試者提供各種形式的內、外訓練方法,以期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吊球質量。
1.2 研究目標
通過分析吊球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制定訓練方案進行提高羽毛球吊球技術的訓練,對訓練內容和方法進行反思,再修改方案在訓練中實施,以提升兩位羽毛球運動員的吊球技術水平。
1.3 研究內容
通過查閱文獻,閱讀相關書籍,發(fā)現有關羽毛球吊球訓練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的原因;通過咨詢資深教練員,總結文獻資料以及結合作者十幾年的專業(yè)訓練經歷,制定相應的提高吊球質量的訓練方案;受試者通過定點吊球訓練、移動吊球訓練、多球訓練、表象訓練等訓練方法對受試者進行針對訓練和引導。此外還增加各種形式的有關吊球球路的設計,以提高在各種球路運用過程中吊球技術的質量;通過訓練計劃的實施,進行各種形式的吊球技術測試,規(guī)定吊球落點的范圍,受試者將球吊入規(guī)定范圍之中,并進行數量統(tǒng)計。通過測試得出的數據,對訓練效果進行評價,認真總結訓練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反思訓練內容不當之處,對訓練中技術動作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思考,不斷優(yōu)化訓練方法,改進技術動作,從而提高吊球質量。
1.4 研究方法
1.4.1 觀察法
結合自身訓練經歷和測試,對訓練過程、結果、研究對象等進行有計劃的觀察,目的在于從實際訓練情景中搜集第一手研究資料,觀察訓練的全過程。在觀察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及時獲取反饋,一旦發(fā)現新的問題,就需要隨時調整研究內容,修改研究計劃。
1.4.2 深度訪談法
通過訪問資深羽毛球國家級教練凌波和高級教練孫俊,以及以吊球為特長的隊員徐一鳴,了解他們吊球訓練方法的理解并予以借鑒。在訪談過程中圍繞著研究主題展開。
1.4.3 測試法
通過規(guī)定吊球落點的范圍,對受試者在后場進行羽毛球吊球測試,得出的數據和以前的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獲得訓練效果反饋,進而對訓練方案進行反思,修訂訓練方案,再實施于訓練實踐當中。
2.1 組建吊球訓練小組
為了方便訓練,組建了2人訓練小組,2人均為羽毛球專業(yè)運動員,本文的研究者負責此次訓練實踐研究的教練工作。隊員A從事羽毛球訓練9年,曾獲得全國一類比賽第3名,榮獲“國家健將”稱號。隊員B從事羽毛球訓練11年,曾獲得全國一類比賽第2名,榮獲“國家健將”稱號。
2.2 吊球技術水平前測
在訓練實踐研究開始前,對2人進行了吊球技術水平前測。測試中,采用的是進區(qū)測試,在進區(qū)測試中,參照北京體育大學安忠鑫的測試模式[1],沿羽毛球單打比賽左、右兩邊邊線以及場地中線各設置長2m寬30cm范圍(圖1藍色部分)。內容分為正手區(qū)吊直線和吊對角線,頭頂區(qū)吊直線和吊對角線。在四條吊球線路的測試中再分為定點吊球測試和移動吊球測試,總計8項測試指標。定點吊球測試由受試者站在指定區(qū)域進行吊球進區(qū)測試。移動吊球測試由受試者先在網前擊球后再移動到后場進行吊球。每個單邊測試30個球,將球吊入指定區(qū)域計1次。對定點、移動吊球總共8項數據訓練前和訓練后的進區(qū)數量進行統(tǒng)計,并采用spss軟件對所測數據進行分析。前測結果見表1。
圖1 殺球進區(qū)測試
2.3 前測結果
表1 前測結果
為了確定吊球技術訓練的問題,和兩位隊員圍繞此次前測進行討論,可以將兩位隊員主要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以下幾點:缺乏吊球技術的穩(wěn)定性;下肢移動穩(wěn)定性不足,造成技術動作變形;缺乏吊球節(jié)奏感;找不準擊球點、擊球時機;掌握不好擊球拍面。
2.4 吊球訓練方案的設計
首先在查閱了眾多文獻資料后發(fā)現,有學者認為羽毛球技術具有在移動中完成動作的特點,在手法技術教學中,運動員在初步掌握和熟練技術動作后,就應該結合步伐進行單線、復線路、多球練習等練習改進動作質量,直到熟練。還有學者認為羽毛球技術是復雜多變的,在對抗的情況下練習,能使技術動作逐步達到協調、準確、進而鞏固[2]。在方案制定中,充分考慮了兩位隊員的自身技術水平。兩位隊員從事羽毛球專業(yè)訓練多年,均被評為“國家健將”稱號,在國內比賽中有不錯的成績。兩位隊員在吊球技術方面,從前測結果看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所以在訓練方案的制定上無需從基本動作開始練習,而是直接進入有針對性的有球練習和課后練習。有球練習分為定點訓練和綜合性訓練,其中綜合性訓練難度較高,要求隊員有良好的專項素質。在課后練習中,要求隊員有豐富的訓練經驗,對羽毛球項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紤]到兩位隊員都有較高專業(yè)水準,從事行業(yè)多年,可以完成相應的訓練任務。吊球訓練方案見表2。
表2 吊球訓練方案
我們將第一輪訓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定點吊球訓練,目的是提高吊球技術的穩(wěn)定性,熟練技術動作。第二部分為綜合性吊球訓練,目的是提高吊球技術在實戰(zhàn)中的運用能力。第三部分為課后練習,該部分練習目的是讓隊員反思自身吊球技術存在的問題。在第一輪訓練前期,訓練內容由易到難,我們對三個部分有前后階段順序,首先進行定點吊球訓練,其次進行綜合性吊球訓練,最后進行課后練習。到了中后期,訓練內容的階段性將變得不明顯,更多是將三個部分訓練內容穿插起來進行練習,以達到訓練多樣化的效果。
3.1 第一輪訓練方案的實施
3.1.1 增加定點吊球訓練
首先,要求隊員進行定點吊球訓練,定點吊球訓練的內容分為多球吊球訓練和一對一吊挑訓練。多球訓練是一個人發(fā)球,另一個人進行吊球訓練的訓練方法,這種訓練方法,由于球與球銜接比較慢,訓練方法較為簡單,落點相對固定不用過多移動,使練習者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干擾,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到揮拍上,所以更容易改進吊球技術動作[3]。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注意自身技術動作的正確性,不斷調節(jié)擊球點,擊球方向,擊球節(jié)奏,擊球時機等,以期可以在定點吊球的過程中不斷精確吊球落點,加快飛行速度,提高吊球穩(wěn)定性。該項目負荷量較小,要求隊員體會動作的完成,20次一組,8組,保持在30min左右。
一對一吊挑訓練。兩人一組,一人挑高球,一人進行吊球練習,該練習不僅有助于提高吊球穩(wěn)定性,還可以針對不同速度和高度的來球,進行吊球練習[3]。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分別進行直線、斜線訓練,針對不同角度的位置變化還有不同拍面擊球的控制,進行熟練性練習。在練習中盡量保持成功率,練習時長為20min。
3.1.2 綜合性吊球訓練
在進行了定點吊球訓練后,動作、技術的穩(wěn)定性都有所提高,接下來需要進行綜合性吊球訓練。綜合性吊球訓練相比于定點吊球訓練,前者需要在移動中練習吊球,后者不需要移動,訓練更偏向于實戰(zhàn)化。
吊球上網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和一對一吊挑訓練類似,練習者需前后場移動進行吊球、放網練習。練習者通常在強化了多球吊球訓練和一對一吊挑訓練之后,進行吊球上網練習。吊球上網訓練使運動員能夠在移動過程中穩(wěn)定技術動作,強化對球的位置判斷,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提高移動吊球的控制能力以及移動吊球的協調能力[4]。該練習法負荷量度以及負荷強度較之前定點吊球訓練均有提高,練習時間為40min。
全場高吊訓練。在此之前的訓練方案,球路都較為單一,這對改進技術動作,提高吊球技術的穩(wěn)定性有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依賴單一球路練習,不利于將吊球技術運用至比賽中,而該訓練方法更加綜合性,在一對一對抗中,規(guī)定雙方隊員不允許殺球,其他要求和實戰(zhàn)比賽一致。因此吊球技術就成為最主要的進攻手段。在訓練過程中,雙方隊員只能利用吊球技術調動開對手從而占據場上主動,來球的不規(guī)律性更大,跑動范圍更廣,對吊球技術的要求也越高。運動員在場上激烈的對抗中需找到在定點訓練和吊球上網訓練中所熟悉的擊球時機和擊球點,從而能夠在綜合性移動中提高吊球的質量,練習時間為40min。
全場綜合訓練。吊球訓練的多樣性不僅僅是提高運動員訓練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讓運動員適應在不同球路變化下使用吊球技術,最終目的是將吊球技術運用到比賽之中。在之前的訓練中,運動員在場上某個特定的位置或者是在某個球路中能夠熟練完成吊球技術,所以在有了這些前經驗的積累后,現在將吊球技術運用到全場綜合性訓練中。該訓練方法,和實戰(zhàn)比賽一致,在訓練過程中,要求將之前訓練過與吊球相關的球路運用到全場綜合中,將吊球技術成為自己一種組織球路的手段,而不再是一項過渡技術。通過這種綜合性訓練,可以更加熟練吊球技術在比賽中的運用。該訓練項目負荷較大,時間為40min。
3.1.3 課后練習
吊球是一項要求非常精細的技術,僅僅依靠訓練課上進行練習還遠遠不夠,課后輔助練習也不容忽視。
錄像觀察。之前的訓練方案都是在訓練課中進行的,觀看世界羽毛球高水平選手的比賽錄像,觀察高水平運動員在比賽中運用吊球技術的節(jié)奏感,找到吊球技術的感、知覺。訓練課上的有球練習是對手法、空間、擊球時機、擊球點的改進,而錄像觀察則是使運動員對吊球技術整體感覺有所體會。從步伐移動到起跳,再到吊球技術動作的完成,運動員通過觀察,對吊球技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了清晰的概念,從而能夠更好的促進自身吊球技術提高。觀察時間控制在40min為宜。
表象訓練。為了使運動員能夠喚起臨場技術動作的感覺,在訓練課后,運動員在頭腦中對過去完成的正確技術動作進行回憶。通過多次吊球技術動作表象,可以使運動員注意力集中于正確的技術動作,有利于提高心理穩(wěn)定性,促進技術動作的掌握。通過表象訓練,還可以對自身吊球技術進行反思,發(fā)現技術動作問題,總結經驗,從而在下一次有球訓練中加以改進。該練習項目要求運動員精力集中,所以時間控制在20min。
3.2 第一輪訓練方案的實施效果評價
在為期4個月的研究中,通過對兩位隊員進行多樣化的訓練,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在我們要對兩位隊員的吊球技術水平進行進區(qū)測試。
本次測試和訓練前測方法一致,由一位隊員發(fā)球,另一位隊員進行吊球,并規(guī)定吊球區(qū)域,進行定點和移動吊球每條線路各30次吊球測試。球吊入指定區(qū)域計一次,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第一輪吊球進區(qū)測試
表4 訓練前訓練后吊球進區(qū)數量比較
由表4可知,兩位隊員的測試結果通過spss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經過Wilcoxon和符號檢驗方式,計算出兩位隊員的P值均大于0.05,故在0.05水平上,可以認為訓練前和訓練后的吊球技術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所以,經過第一輪訓練,訓練效果并無顯著提高吊球技術水平。
為了準確的調整訓練方案,我對兩位隊員進行訪談。訪談問題如下:
問題1:你覺得自己吊球質量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2:你覺得哪種訓練方案對提高吊球質量幫助最大?
問題3:你覺得訓練方案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訪談結果表明:吊球質量的提高和多樣化訓練有關,從定點吊球逐步到前、后場移動吊球,再到綜合性吊球訓練,再結合課后的一些輔助練習,對提高吊球質量有很大幫助;全場高吊訓練對提高吊球質量影響最大,此類訓練相對綜合性,較實戰(zhàn)比賽簡單,訓練的重點在吊球上,運動員必須運用吊球組織球路,對吊球的實戰(zhàn)運用有很大幫助;兩位隊員均認為在訓練方案中還需增加適量力量訓練,從而能夠更好的完成吊球動作;在訓練過程中,還需加強對訓練方法原理的學習,增強訓練的目的性;表象訓練法和有球訓練配合好,將會產生顯著的訓練效果。
4.1 吊球訓練方案修改
鑒于上一輪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計劃在訓練項目的比例上有所調整,以綜合性吊球訓練中的高吊訓練為主要訓練任務,再配合其他類別項目進行吊球訓練,并在訓練過程中給隊員講解訓練方法原理。此外再增加力量訓練,并且在每堂訓練課后進行表象訓練。
圖2 修改后的吊球訓練方案規(guī)劃圖
第二輪訓練方案與第一輪訓練相比較有3點變化:
1)把高吊訓練列入了核心地位,由此向外開展其他類別的訓練。每天的訓練計劃以“高吊訓練+”的方式進行。例如第一天訓練計劃是高吊訓練+一對一吊球訓練,第二天訓練計劃為高吊訓練+多球吊球訓練,以此類推,不再像上一輪訓練方案中將各訓練項目平均化。
2)此輪訓練方案的制定增加了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主要以一般力量以及核心力量為主,一般力量是基礎,主要以提高肌肉耐力和基礎力量。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控制身體平衡改善羽毛球技能,減少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延緩羽毛球運動員的疲勞[5]。
3)增強運動員訓練方法原理學習,明確訓練目的性,提高對訓練的反思能力。
4)在每堂訓練課后進行表象訓練,對訓練中吊球練習的細節(jié)進行回憶,想象正確的吊球動作。
4.2 第二輪訓練方案的實施效果評價
在調整了訓練方案,經過為期四個月的訓練之后,讓2位隊員對訓練方法以及訓練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再對2位隊員進行與之前相同的測試,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通過spss軟件相關性分析Wilcoxon和符號檢驗方式,計算出兩位隊員的P值均小于0.05,故在0.05水平上可以認為訓練前和訓練后的吊球技術水平有顯著性差異。所以,經過第二輪訓練方案的調整,訓練效果顯著提高了兩位隊員的吊球技術水平。
表5 第二輪訓練吊球進區(qū)測試
表6 第二輪訓練后與前測吊球進區(qū)數量比較
本次羽毛球吊球訓練研究,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呈現的結果差異較大。為了找出其中產生差異的原因,我們準備從方案設計、實施過程和實施結果3個方面對兩輪行動研究進行反思。
5.1 方案設計反思
力量訓練對提高羽毛球吊球質量有所幫助。在第一輪研究中,研究者認為,吊球技術是一項細膩的科目,力量訓練不但對提高吊球技術水平沒有作用,反而會阻礙吊球的精細程度。然而在第一輪效果評價結果和運動員的反饋結果得出,羽毛球吊球技術雖然不像殺球技術一樣需要絕對力量和爆發(fā)力,但是增強力量訓練能夠穩(wěn)定技術動作。提高吊球質量不能忽視力量訓練,而且僅僅進行一般力量、核心力量訓練還不夠,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增加專項力量訓練,專項力量訓練增長的力量素質應有利于個體“力量鏈”的力量及功率輸出,并應符合個體“技術鏈”的需求,以提高在高速移動過程中完成動作的穩(wěn)定性[6]。有學者也曾指出,增加力量訓練可以更好的完成移動和擊球動作[7]。
5.2 實施過程反思
比較兩輪的訓練方案,第二輪的訓練方案實施過程中更加突出重點。羽毛球多樣化的訓練方式很有必要,但是在各式訓練方法中,需抓住重點,不能“一把抓”。在第一輪行動研究中,方案制定的過于平均化,一個項目訓練完到下一項目訓練之間時間跨度太長,導致訓練效果并不明顯。根據調查結果發(fā)現,對于高水平運動員,課中訓練的高吊訓練效果較好,課后訓練中的表象訓練對提高吊球技術水平有重要意義。兩者結合起來成為訓練的重點更有助于提高訓練成效。高吊訓練就是在復合情境中進行吊球訓練的訓練項目。所以在制定訓練方案時,以高吊訓練和表象訓練為課中和課后兩大核心訓練方法,再輔以其他各式訓練方法,可以顯著提高運動員吊球技術水平。
有學者曾指出,理解知識更有助于知識的遷移[8]。第二輪研究中教練員給運動員講解了訓練方法的原理,促使運動員不僅練習吊球技術,而且理解各項訓練方法的意圖,從而明確訓練目標。運動員甚至可以通過自己對訓練方法的理解,根據自身需要,并和教練員交流,適當改變訓練方法,從而更高效的達到訓練目標,以提高羽毛球吊球技術水平。
5.3 實施結果反思
根據本研究中的3次測試來看,隊員A的移動頭頂吊對角線是各條殺球線路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進區(qū)數量較其他各條吊球線路上均有較大差距。而隊員A在定點頭頂吊直線中,前兩次測試,水平較低,但是經過第二輪的訓練方案調整,在第二輪測試評價中,取得了很大進步。說明,在第二輪訓練方案的調整過后,效果顯著。反思隊員A為何沒有在移動頭頂吊對角線上取得明顯進步的原因,首先與訓練者自身有關。訓練者經過多年專業(yè)訓練,對移動頭頂吊對角擊球的方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所以在短時間內無法大幅度改進擊。其次在訓練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沒有對兩位隊員進行區(qū)別對待的訓練原則[9],從而可以突出重點,加強隊員A的移動頭頂吊對角線的練習。
[1] 安忠鑫.運動視覺訓練對提高羽毛球擊球落點準確性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
[2] 胡貴林.淺析羽毛球基本技術訓練的原則 [J].遼寧體育科技,2003(1).
[3] 戴 勁,鐘建萍.青少年羽毛球基礎訓練輔導講座(四)∶羽毛球吊球技術的訓練[J].中國學校體育,2009(5).
[4] 石榮群.高校公共體育課羽毛球吊球技術的教學研討[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3).
[5] 吳嫚芳,祝成龍.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羽毛球殺球速度的實驗性研究[J].群文天地,2013,(2)∶225.
[6] 時圣穩(wěn).功能性力量訓練對羽毛球運動員殺球速度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40.
[7]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461.
[8] 約翰.D.布蘭思福特,安.L.布朗,羅德尼.R.科金.人是如何學習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王焰火,2014(1).
[9] 肖 杰.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1).
Analysis of Elite Badminton Athletes Drop Shot Technique
CAI Ruiqing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bservation,interview and tes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rop shot technique of elite badminton athletes and provided the training plan of improving drop shot techniqu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lite badminton players should increase strength training in their normal training.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high hanging and after-school training which supplemented by other training methods,and strength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 of training methods.In addition,the training program needs to be targeted for individuals’weakness.
elite badminton players;badminton;drop shot technique;sports training
G80
A
1003-983X(2017)04-0334-05
2017-01-17
2016年度江蘇省普通高校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實踐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SJLX16_0407)
蔡瑞卿(1992-),男,江蘇南京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部,江蘇南京210014
Graduate School of 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Jiangsu,2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