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菊
作文教學漫談
韓淑菊
現(xiàn)在有些小學生的作文,與其說是寫的,不如說抄的更切合實際。老師出了個題目,孩子們便翻作文書、電腦上查,抄在作文本上,看著長了,去掉幾句,要是短了,好歹編幾行,便成為自己的作文了。
這似乎是找到了一條捷徑,但也不難看出,長此以往,會形成惰性,自己不動腦,拿來就抄,不去觀察,不去思考,沒有自己的思想,當然也不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這樣做顯然背離了我們的初衷,談不上作文水平的提高,孩子也體會不到寫作的樂趣,作文無非是敷衍老師的手段。
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學中做了幾點嘗試。
首先要跟孩子們講清楚到底什么是作文,作文該怎么寫,作文書該怎么用。《中國大百科全數(shù)心理卷》說:“作文是學生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jīng)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p>
作文其實就是說話。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說出來,這就是作文。比如我們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田野很美,公園、校園很美,我們用文字把它描述下來,讓讀的人從你的文字中也能感受到那種美,這就是作文;有一天,媽媽做的一件事讓你非常感動,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或者老師、同學之間那種真摯的情感,讓你心靈震撼,你把這件事的前前后后寫出來,讓別人也被你打動,也被這種美好的情感所感染,這就是作文。這樣的作文有真情實感,自己能嘗到情感抒發(fā)的愉悅,讀的人也會被感染。如果只是抄寫、套用,那就成了應付考試的手段,而達不到寫作的真正目的。
講到這里,好多孩子會提出個問題,如果自己來寫,腦子里啥也沒有,怎么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作文中,這“米”當然就是素材,學生想自己寫,可寫什么呢?你問起媽媽關心過他嗎?他會點頭,可以舉出個例子嗎?大多數(shù)能舉,有時候也能敘述個大概,但要他寫成幾百字的作文,就愁眉苦臉了。為什么呢?他不會描寫。當時的環(huán)境,事情的整個過程中,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動作等等他毫無印象,細節(jié)更是無從說起。這種文章即便讓學生硬著頭皮寫出來,也是捉襟見肘,連字數(shù)都達不到要求,更不要說生動具體打動人了。
首先是觀察。沒有觀察就沒有寫作,我們的作文離不開生活,就像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更不缺少美,素材比比皆是,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生活這本書異彩紛呈,我們好多同學不是潛心閱讀,而是嘩啦嘩啦地翻過去,不留一點影蹤。所以,當你要他把經(jīng)過的描述下來時,孩子無話可說。為什么會無話可說呢?這都是觀察惹的禍。要寫好作文,必須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觀察一景一事一物的時候,要調(diào)動我們所有的器官,把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品嘗到的等等,都記下來。
觀察還要有順序,這樣思路才能清晰。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由中間到兩邊,由遠及近,反之也一樣。例如寫花的顏色,粉紅、深紅、紫紅、白里透紅、紅里帶黃;姿態(tài)則有的含苞待放,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昂首挺胸,盡情展示自己的芳姿,有的懶洋洋地伸著懶腰,有的己經(jīng)長出果實,等等。
再比如觀察雪景: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酱?、河流 、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則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籟籟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 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大街上的積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腳底下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只有這樣,從整體到局部,抓順序、抓特點、抓聯(lián)系,縱橫結合,在豐富的生活中充分觀察、思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才能把讀者帶到你的世界。
還要多讀書。有句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杜甫也有個名句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有一句對我們也很有啟發(fā):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這都反映了讀與寫的關系,書讀多了,書上的知識、好的語言,就被吸收,儲存在大腦中,隨用隨取,自然對寫作有益了。我們?yōu)榇碎_了一個閱覽室,開設了閱讀課。
讀好的范文不能走馬觀花,要靜下心來品讀,有句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覺得很有道理,讀書的時候,一定把好的詞語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抄下來,熟讀,認真體會文章的妙處,最后融入自己的寫作中。
第三點是練習。魯迅先生曾說,“文章立說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所以多看多寫是提高寫作水平最好的也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看了一篇文章后能夠仿寫,也不失為寫作方法的一種,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但我們也不能僅僅停留在依葫蘆畫瓢的機械模仿,而是把范文作為引玉的磚。我把對別人文章的模仿分為兩個層次,如果僅僅是改改人名、地名,簡單增刪,那不算仿寫。范文中的事例套用下來,重新構思,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同時加進自己的生活體驗,這是一種,我把這叫低層次的模仿;還有一種是深入閱讀后,領會了原文的精髓,把他構思、順序、語言等方面的長處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這是高層次的模仿。
還有,我覺得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很重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大自然等,如果對生活充滿抱怨,對大自然沒有熱愛,對父母沒有感情,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能寫出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好文章。
當然,積累了材料還遠遠不夠,寫作的主題、順序、詳略、語言,還有出題、評改,學生的興趣、習慣、理想等,還需要我們和學生不斷努力,因此我覺得學好作文最好的方法是跟它成為知心朋友。
引導學生跟寫作交朋友吧。跟隨老師,一點點接觸、了解這個朋友 ,時間一長,孩子們就會發(fā)覺,不知什么時候,已經(jīng)喜歡上了這個朋友,他那么可愛,那么純情,給人慰藉,給人啟迪,給人力量。天長日久,一定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作者單位:玉田縣唐自頭鎮(zhèn)團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