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迪+王月華
【摘 要】銜接手段的恰當運用是文章連貫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據(jù)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理論,以《闡述“中國夢”——習近平就職后第一次發(fā)言》和《重塑“美國夢”——奧巴馬勝任演講》兩篇經(jīng)典演講為例,對比分析英漢銜接手段在實際運用中的異同。
【關(guān)鍵詞】銜接手段 對比 英漢 相似性 差異性
一、引言
1976年,韓禮德和哈桑出版了Cohesion in English(《英語中的銜接》)一書,闡述了銜接是貫穿語篇的語義鏈條,是構(gòu)成語篇中話語組織的紐帶,是構(gòu)成語篇連貫性的重要因素[1]。該書詳細論述了指稱、替代、省略、連接、重復、同義關(guān)系、上下義關(guān)系和詞匯搭配八種銜接手段。
在學者研究的基礎(chǔ)上,我們發(fā)現(xiàn)英漢語篇銜接手段的種類大致相同,但是由于英漢語言在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上的不同,導致英漢語篇銜接手段的具體使用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文以《闡述“中國夢”——習近平就職后第一次發(fā)言》和《重塑“美國夢”——奧巴馬勝任演講》兩篇經(jīng)典演講為例,對比分析英漢銜接手段在實際運用中的異同。
二、英漢銜接手段對比
(一)相似性
1.指稱
指稱(Reference)是指語篇中的一個成分做另一個成分的參照點,能夠有效提示語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或者尚未出現(xiàn)的內(nèi)容[2]。在兩篇演講中,以人稱指稱為例,演講者能夠運用它幫助聽眾理解具體所指對象是誰。
例如,在奧巴馬“美國夢”演講詞中,用“I”指代自己,“you”指代聽眾,“we”指代所有人?!皐e”在演講中共出現(xiàn)了45次,例如:“...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we”這個詞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表示奧巴馬與聽眾站在同一立場,極大地拉近了與他們之間的情感距離。
同樣的,在習近平主席“中國夢”的演講中,“我們”一詞出現(xiàn)20次。例如“只要我們緊密團結(jié),萬眾一心,為實現(xiàn)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xiàn)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這一句多次使用“我們”,表達了習近平希望各族人民為了實現(xiàn)“中國夢”緊密聯(lián)系、團結(jié)一心的愿望。
2.重復
重復是銜接手段中最直接的方式,指具有同樣語義、同一形式的詞匯或句子在篇章中反復出現(xiàn)[3]。重復在政治演講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能夠加強演講者的語氣,喚起聽眾共鳴。
在奧巴馬的演講中,在表達對先烈的感激之情時,他重復三次使用了“For us,they...”結(jié)構(gòu),如:“For us, 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For us, they fought and died...”奧巴馬強調(diào)了先烈為后代所付出的努力,強烈表達了希望美國所有的年輕人能沿著先烈的腳步不斷奮斗、開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的情感。
在習近平演講中,也多次運用重復。例如:“各位代表,這次大會選舉我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我對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謝!”“各位代表!‘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位代表”在全文出現(xiàn)共8次,充分表達了習近平希望與全國人民攜手共同實現(xiàn)中國夢的愿望,實現(xiàn)“中國夢”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不是少數(shù)人的事,而需要在黨的帶領(lǐng)下和全國人民共同努力。
3.詞匯搭配
詞匯搭配即詞匯同現(xiàn),同現(xiàn)的詞匯在語義上往往是有聯(lián)系的,從而達到語篇的連貫[4]。在兩篇演講中,演講者都恰當?shù)厥褂昧嗽~匯搭配。這有助于聽者掌握語篇中心,形成思維上的連貫性,使得整個演講深入人心。
奧巴馬在闡述國家所面對的危機時,多次運用了詞匯搭配。如:“...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Homes have been lost; jobs shed; businesses shuttered...”“住房不再”“就業(yè)減少”“商業(yè)破產(chǎn)”,這些詞匯的搭配,緊緊圍繞著“失敗”這一中心,體現(xiàn)了經(jīng)濟衰退之嚴重。走出危機,實現(xiàn)“美國夢”,需要美國人民堅定信念,共同奮斗。
在習近平的演講中,詞匯搭配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較多。例如,“……以豐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領(lǐng)導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了卓越的功勛……”“豐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領(lǐng)導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都體現(xiàn)了一個優(yōu)秀領(lǐng)導人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只有在一代又一代這樣優(yōu)秀領(lǐng)導人的帶領(lǐng)下,中國人民才有可能走向?qū)崿F(xiàn)“中國夢”的道路。
(二)差異性
1.省略
英語是一種高度形式化、邏輯化的語言,句子中主謂結(jié)構(gòu)完備,形式齊全,表意精確;而漢語是以語義為中心,并不是特別注重形式,不管句子是否完整,只要表達清楚,與意義無關(guān)的形式成分皆可省去[5]。
在奧巴馬的演講中,句子結(jié)構(gòu)較為完整。而在習近平的演講中,省略運用比較頻繁。例如,“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以上幾句話都省略了主語“中華民族或全國各族人民”,在意義表達清楚的情況下,避免了行文累贅。
2.連接
英語語篇多使用連接詞語,并需要借助不同的連接詞以明示其內(nèi)涵邏輯。連接詞語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是一種形式連接。在奧巴馬的演講中,使用連接詞較為頻繁。例如:“We honor them not only because they are guardians of our liberty, but because they embody the spirit of service...”在這句話中,奧巴馬闡述了后人崇敬先烈,不僅因為他們捍衛(wèi)了自由,更是因為他們代表著獻身精神?!皀ot only”“but”的使用,表達了一種遞進關(guān)系,使得整個句子語義流暢。
漢語中雖然也有些連接詞,但常常表現(xiàn)出少用或不用連接詞的趨勢。語義間的邏輯關(guān)系并不呈現(xiàn)為具體的連接成分,而是內(nèi)含的,主要依賴語義的貫通來行文,表現(xiàn)為零形式連接或意合連接。在習近平的演講中,除了“和”這個表示并列關(guān)系的連接詞之外,其他表轉(zhuǎn)折、假設、因果、遞進等關(guān)系的連接詞均很少使用。
三、結(jié)語
基于以上兩篇演講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英漢銜接手段運用的相似性,如均頻繁運用指稱、重復、詞匯搭配等銜接手段。同時,英漢銜接手段的運用也存在差異性。在奧馬巴的演講中,語言上注重形合,邏輯思維嚴謹,連接詞運用頻繁;而在習近平的演講中,注重主客體統(tǒng)一,在語言上重意合,其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隱藏在語氣和感情之中,多次運用了省略。通過銜接手段的研究,我們也可以更好地挖掘演講者意圖。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A.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英語的銜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1.
[2]韓冬菊,陳穎.奧巴馬獲勝演講詞中的銜接與連貫性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3(2):188-189.
[3]馬立杰.奧巴馬連任就職演講的銜接手段分析[J].科技信息,2013(14):160.
[4]路丹丹,張志敏.習近平“中國夢”講稿的銜接手段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3).
[5]李坤,賈德江.語篇翻譯中的英漢銜接手段對比——布什9·11演講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3):97-9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