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延兄
摘要:2011年被確定為“國際化學年”,其主題是“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
由此看出化學學科與社會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讓學生“愛化學,學化學,用化學”。本文是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fā),對教學的導入、過程的實施、教學成果的鞏固(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課堂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并提出了自己在實踐中的一些思考,以期取得同行共鳴,并能進行共同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踐與思考
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化學知識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有著極大的興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
一、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現(xiàn)實意義
1.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化學新課標要求,化學學習的整體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養(yǎng)成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的能力。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不僅提高了學生主體性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提高學生處理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服務于生活。因此,通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增加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諸如藥物、環(huán)境、化妝品、食品、保健等方面的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當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會考慮運用化學知識去處理問題,進而提高了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多數(shù)屬于被動學習,學生的生活實際沒有得到關注。而教學生活化可以讓學生融入社會、走進生活,可以讓學生真正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顯著提高課堂學習的實用性。
二、高中化學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措施
1.從生活現(xiàn)象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奮點 高中學生的大腦已不是一張白紙,在學習化學前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教師應當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并從中引出學習課題,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的生活意義和價值,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和動力。為了使學生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有效建構,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事實證據(j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知識有真切的感受,才不會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對概念和規(guī)律進行記憶。因此,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為學生建構知識提供有力的支撐是很重要的。如《鋁的性質》的學習,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鋁的還原性,具體表現(xiàn)在鋁跟氧氣、酸、強堿溶液、某些金屬氧化物等的反應,教學的難點是鋁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原理。為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筆者把《紹興晚報》上的一篇報道投影了出來。這篇報道大致內容是:鋁塑板上長出了“白花”, 有人懷疑這花是三千年一開的“優(yōu)曇婆羅花”。出于好奇,同學們一下子被這篇報道吸引住了。于是筆者便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根據(jù)已學化學知識,推測這“花”中可能有什么成分?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結合所給情境“鋁塑板上長出”,同學們還是能回答出這花可能是氧化鋁、氫氧化鋁、碳酸鋁等等。當然,最有可能應該是氧化鋁。看似這樣一個小問題,但他解答了鋁的兩個性質:一個是鋁能夠與氧氣反應,另一個是生成的氧化鋁不全都是致密的。這樣就避免了氧化鋁在鋁表面總是致密的、起保護作用這樣一種片面的觀點。所以,結合生活情境來設計問題,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2.打造生活化化學課堂教學情境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化學教學生活化,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自然科學和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夏天,一場雷雨天氣過后,我們會感覺空氣十分清新,人們神清氣爽,盡情享受清凈的環(huán)境,這種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在學習了《臭氧》后,就可以用化學知識來解釋:雨水沖洗掉空氣中的塵埃,在閃電時,空氣中的小部分氧氣轉轉化成臭氧,而臭氧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經(jīng)過臭氧的凈化,空氣變得格外清新,這就是雷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的原因。教師要善于提煉與拓展教材中生活素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尋找化學知識與生活的切合點。
例如,《乙醇》的教學,教師設計“假酒中毒事件”教學情境,面對這一慘痛的生活事件,學生主動陷入深思,并進一步要探究白酒的度數(shù)及成分,探究檢驗白酒中甲醇的含量,從生活中的“假酒中毒事件”,探究中毒的原因,探究性的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習化學化學的興趣,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問題巧妙地融入生活情境,使學生體驗化學的魅力,增強教學活力。生活化情境的導入,把理論知識轉化為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生活情景引導教學,將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老師設置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深入探究化學問題,掌握與理解化學知識,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三、作業(yè)布置方面
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化學課程的內容,布置相關的生活化的作業(yè)。作業(yè)生活化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作業(yè)的布置形式,可以采取小調查的形式,讓學生去研究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價值觀。諸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有關于重金屬回收的調查作業(yè)。學生在活動中,需要整體設計調查活動內容,并進行重金屬回收的分類處理,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生活中更多的化學知識。
總之,實施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中把學生課堂學習的間接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生活的直接經(jīng)驗聯(lián)結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體驗,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展君梅.試探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32):107.
[2]黃亞偉.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與學,2015(1):50,77.
[3]劉本旭.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2):108.
[4]張潤霞.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5]何雙安.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途經(jīng)[J].化學教育,20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