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伢伢
摘 要:本文以明清時期的海盜為考察對象,列出其媽祖信仰的相關史料并做出初步分析。文章認為,由于沿海居民是海盜劫掠的主要對象,因而其媽祖信仰在海盜世界里有著自然的延續(xù),因為這種信仰緣于實用,所以海盜的媽祖信仰存在變異。
關鍵詞:明清 海盜 媽祖信仰
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媽祖信仰的研究逐漸得到大陸學界的重視,在歷史、民俗、宗教、文學等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媽祖信仰作為中國社會實用性信仰的典型,從信眾和區(qū)域的角度對其進行考察自是應有之義,但以往研究多關注陸上居民的媽祖信仰,對海盜這一特殊群體的媽祖信仰缺少研究。和媽祖信仰一樣,海盜問題也是海洋史研究的熱點之一,但既有研究多從政治和社會經濟角度考察,對其信仰的專論尚付闕如。本文即以明清時期的海盜為考察對象,搜尋其媽祖信仰的相關史料并做出初步分析。
一、明清海盜媽祖信仰相關史料
16世紀初到19世紀初被稱為中國海盜的黃金時代,這一黃金時代又有三次海盜發(fā)展的高潮,即明代中期、明清之際和清代中期。?譹?訛在這三個時期都能發(fā)現(xiàn)海盜信仰媽祖的蛛絲馬跡。
浙江省舟山群島雙嶼港是明代中期海盜活動和走私貿易最為活躍的地區(qū)之一,16世紀40年代,官府開始針對雙嶼港采取軍事行動,閩浙海防提督朱紈在1547年發(fā)起了掃蕩雙嶼走私據點的戰(zhàn)役,并在文集中給后人留下了相關的記載。從他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官兵在四月間抵達雙嶼,燒毀了二十多所房子和二十七艘走私商船,以及“雙嶼賊建天妃宮十余間”?譺?訛。雙嶼島上的這座天妃宮是當地一個頗為重要的場所,歷時數年方建造竣工,并且平時的修繕也需要花費數目龐大的金錢。這一時期廣東的海盜同樣信仰媽祖,據《天下郡國利病書》,何亞八在襲擊廣州之前曾到海南柵的媽祖廟燒香拜祭,他帶上了兩個男童來協(xié)助占卜儀式。首先,男童拿樹枝在沙地上寫一個字,當何亞八禱告時,卻久久不見媽祖的任何答復,“亞八躬拜告禱,乃降書一死字。亞八大怒,斷神首,并執(zhí)二童子殺之,其黨知其必敗矣?!??譻?訛由于占卜過程和結果較為荒誕,這一記錄很可能是后人為丑化何亞八而在其身歿后附加的,但廣東海盜信奉媽祖應是可信的。
鄭芝龍是明末清初海盜的代表,據蔣毓英《臺灣府志·廟宇》記載:“天妃宮,在東西衛(wèi)澳,澳前有案山,其澳安瀾,可泊百余艘,系鄭芝龍建,偽藩更新之,今其靈尤赫濯焉?!??譼?訛其子鄭成功入臺,所部亦大多信奉媽祖,因而有“護軍媽”的傳說。“護軍媽”的傳說集中反映在鹿耳門媽祖助潮的故事中,按民間傳說,大意是鹿耳門港道狹窄而淤淺,荷蘭人又事先打沉一批夾板船堵塞港口,使大船不能進出,但經鄭軍上下向媽祖禱告,是日潮水竟加漲丈余,使鄭軍船只順利進港,讓荷方猝不及防。這時的鄭成功及其軍隊雖然不是海盜,但其媽祖信仰應是海盜時代的延續(xù)。
在早期西方傳教士所留下的史料中,也可見到明清之際海盜信仰媽祖的情況。沙勿略介紹娘媽信仰情況時說“在船艙的左側……上座的神龕里,供奉著一個娘媽的像,因為她是水手和海盜的保護者?!保孔u?訛這是1549年沙勿略在馬刺加一艘中國式帆船上了解到的媽祖信息,他注意到媽祖也是“海盜”保護神的現(xiàn)象。時隔一個多世紀,卜彌格在1658年的航行中,記錄下了類似的信息“他們大部分都是海盜,他們除了常常燒香之外,還對著船神燒火”?譾?訛。
蔡牽是清中葉海盜頭領,縱橫閩浙粵洋面十四年之久,號稱“鎮(zhèn)海王”,直到嘉慶十四年才被浙江提督邱良功、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合師擊斃于溫州洋面。曾參加抵御蔡牽隊伍圍攻嘉義縣城之役,并立下汗馬功勞的謝金鑾撰有《天后宮祭文》一文,在祭文中,謝金鑾提到了蔡牽集團信仰媽祖的情況:
“湄洲原廟,遂使渠魁大憨稽首殿庭,圣裔神孫,并受荼毒,東南之民,富商窮黎,俱益困憊。昔為商之水手者,今乃為盜之水手;昔為商之坐贓者,今為盜之坐贓。將見神龕燈火遍于賊舟,而巨賈供奉之家,日益減?。ㄉ伲?,大懼香火墜絕,列祖列宗褒崇欽奉之心,無以克慰?!??譿?訛
從“神龕燈火遍于賊舟”可見,蔡牽集團對于媽祖的信仰相當普遍,并且由于海盜的猖獗,使得有些民眾對媽祖失去了信任,以致“巨賈供奉之家,日益減?。ㄉ伲?。
除了蔡牽,張保仔與鄭連昌也是媽祖的信奉者,張保仔是大嶼山島上天后廟的慷慨施主,而鄭連昌則在乾隆八年(1743),在香港鯉魚門修建了一座天后宮,天后宮神殿里還有一塊1752年的石碑紀念這一事件。
二、明清海盜媽祖信仰淺析
媽祖原為莆田湄洲島林氏女,因“能言人休咎”?讀?訛,死后“眾為立廟于本嶼”?讁?訛,遂成為民間奉祀請愿求助的對象。媽祖信仰最初僅限于湄洲島一隅,后逐漸遍及福建全省,在此過程中,媽祖也成為具有多種神力的福建“鄉(xiāng)土之神”;媽祖信仰在民間流布的同時,因官方漕運、平寇、御敵等需要,媽祖又具有了神格化的官方路徑,成為“公務之神”。由于自宋代以來,海上貿易一直是福建人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因而“海商之神”成為媽祖的重要神職之一,在宋代就隨著閩籍官員與舶商傳入寧波、杭州、嘉興、京口、上海等地,明清時期更是成為自遼東、京津到海南島的沿海船商的共同信仰。?輥?輮?訛
明中期、明清之際與清中葉海盜活動之所以較為猖獗,與陸上社會經濟狀況的惡化、中外海上貿易的興盛以及明清政府的海禁政策有關。生計的考慮或逐利的動機使得沿海各階層如漁民、船工、商人、縉紳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參與了海盜活動。清代廣東海盜頭領張保仔的投降書曾為海盜群體從事海盜活動的緣由做過申辯:
今蟻等生逢盛世,本乃良民,或因結交不慎而陷入萑苻,或因俯仰無資而充投逆?zhèn)H,或因貿易而被擄江湖,或因負罪而潛身澤國,其始不過三五成群,其后遂至盈千累萬。加以年歲荒歉,民不聊生,于是日積月累,愈出愈奇,非劫奪無以延生,不抗師無以保命,此得罪朝廷。摧殘商貿,勢所必然也。?輥?輯?訛
可見沿海居民,尤其是海商和漁民的錢財,是海盜的主要劫掠來源。事實上,臨時性的海盜活動已經成為漁民生計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海商與海盜的關系誠如一位官員所言:“海盜與商人并無二致:海禁一開,盜即商;海禁一行,商即盜?!??輥?輰?訛如果考察一下明清時期主要海盜的背景,這一現(xiàn)象就更為清晰。王直、洪迪珍、吳平等,在入海為寇之前均是安分守己的商人?輥?輱?訛;鄭芝龍,17世紀20年代以海商起家;蔡牽,1751年出生于廈門同安,當過雇工、彈棉匠、織過網,18世紀90年代初,已步入不惑之年,才入海為盜;鄭一嫂,原名石香姑,出身于珠江口鄭、石、馬、徐石家;張保,人稱張保仔,原是新會縣將門漁民的兒子,十五歲時被鄭一擄獲當了海盜;郭婆帶,嘉慶初年,在其十四歲時被大海盜鄭一所掠,后被迫入其伙。明清時期的海盜主要來源于沿海居民,他們雖然脫離了當時主流的政治與社會秩序,但其與沿海社會仍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海盜的精神世界與沿海居民仍有相通之處,當他們乞求神力護佑的時候,其求助對象自然是他們熟悉的、已取得他們信任的神靈,媽祖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因而沿海居民的媽祖信仰在海盜世界里有著自然的延續(xù)。
沿海居民對媽祖的信仰,本緣于實用,這也決定了假如入海為盜,他們對媽祖的信仰就會發(fā)生一定的變異。在福建民間社會,媽祖是一個全能的善神:“她的圣績包括救海難、救水旱、療瘟疫、平盜寇、降魔鎮(zhèn)邪收服妖怪、助修水利、拯救饑民、導航引路,一直到恩賜子嗣、保全胎孕等。”?輥?輲?訛因為福建人民社會生活中有這些困難和需要,便對神力有這些希冀。在他們入海為盜之后,他們面對的主要威脅非常明確,即海上的兇險和官方的追剿,因而對媽祖的訴求也較明確,媽祖“護航”的職能在其眾多神職中凸顯出來,并增加了與官方的“平寇”相對應的“助戰(zhàn)”職能。
三、余論
上文述及海盜在應付官兵追剿時會求助于媽祖,事實上,明清政府在“平寇”時也會借助于媽祖的力量。以清政府剿滅蔡牽的過程為例,當嘉慶十年十一月蔡牽大舉侵犯臺灣后,嘉慶帝于十一年正月命久歷行陣之廣州將軍(三月十四日改調為福州將軍)賽沖阿為欽差大臣,并諭稱:“臺灣遠隔重洋,風濤靡定,特發(fā)去藏香五枝,著賽沖阿敬詣天后宮,代朕虔禱,以期仰叨神佑?!保枯??輳?訛靠剿滅蔡牽升官晉爵的王得祿,于嘉慶八年(1803)追捕蔡牽抵鼓浪嶼三和宮媽祖廟時,曾許愿如媽祖庇護其戰(zhàn)勝“海盜”,將重興三和宮。嘉慶十八年(1813),王得祿在《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中稱:自向媽祖許愿后,“由是舟師所向,屢立微功,累遷至水師提督。己巳秋,渠魁撲滅,海氛底定,亦蒙恩晉封子爵,賞戴雙眼花翎。回思向日祈禱之誠,其昭應真有歷歷有爽者矣。神光既普,廟宜新,謹捐廉傣,鴻工沱材,而行戶巨商,亦各喜檀施,共襄盛舉,今已落成矣。”
官兵與海盜互為交戰(zhàn)對手,雙方卻求助于同一神靈,這自然可以用“人賴神以安,神依人而立”?輥?輴?訛來解釋。但除此之外,還可透視更多的歷史內容。民間信仰作為一種具有聚眾功能的文化資源,往往成為官方與民間積極爭奪的對象。歷代朝廷一方面通過褒封、賜匾等形式積極參與媽祖神格的構建,另一方面又試圖抹殺體制外人士與媽祖信仰的聯(lián)系。前文已述蔣毓英《臺灣府志》有鄭芝龍修建媽祖廟的記載,但之后的三部康熙年間修的志書,鄭開極《福建省志》、高拱乾《臺灣府志》和王元文《臺灣府志》均照抄蔣志原文而僅刪去“系鄭芝龍建,偽藩更新之”十字,顯然是故意隱瞞鄭氏祖孫與天妃信仰的關系。更早時期的雙嶼港媽祖廟同樣遭到了被搗毀的命運。
盡管官方極力想把媽祖信仰納入正統(tǒng)教化的范疇,使其成為官方教化的工具,但是媽祖信仰的興起畢竟根植于民間的需要,媽祖神職的增殖、變異也要順應民間的需求,官兵和海盜同向媽祖祈禱正說明了官方并沒有壟斷媽祖信仰,海盜并不會因為處于正統(tǒng)社會邊緣甚至與正統(tǒng)社會為敵就自認為會被媽祖拋棄。
參考文獻:
[1] [美]安樂博.中國海盜的黃金時代1520—1810[J].東南學術,2002(1).
[2] 朱紈.甓余雜集[G].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3]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廣東下:??躘G].四部叢刊三編.
[4] 蔣毓英.臺灣府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5.
[5] [法]裴化行著,蕭浚華譯.天主教十六世紀在華傳教志[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
[6] 愛德華著,張振輝譯.中國使臣——卜彌格[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
[7] 李俊甫.莆陽比事·卷七[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
[8] 《莆田隴西李氏族譜》忠部《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轉引自林國平,彭文宇.福建民間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9] 李伯重.“鄉(xiāng)土之神”“公務之神”與“海商之神”——簡論媽祖形象的演變[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2).
[10] 梨晉偉主編.香港百年史[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5.
[11] 蔣祖緣.簡明廣東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33.
[12] 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13] 孫本政主編.清實錄臺灣史資料專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