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瑜虹+黃玉堅
(362400 1.福建省安溪縣人民法院 2.福建省安溪縣人民檢察院 福建 泉州)
摘 要:刑事裁判文書的受眾對象不僅僅是當事人,現如今一般群眾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等平臺可以查閱生效的刑事裁判文書。說理部分作為刑事裁判文書的靈魂,是當事人和群眾了解法官內心裁判形成過程的途徑,是刑罰基本功能實現的有效渠道。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卻存在刑事裁判文書不說理少說理亂說理、說理繁簡失當的亂象,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的樹立。如何才能整治這種亂象,尋回刑事裁判文書丟失的靈魂,本文提出從激勵機制和剛性機制來提高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刑事裁判文書;說理;激勵機制;剛性機制
一、刑事裁判文書說理概述
(一)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概念、內容及標準
刑事裁判文書的說理是法院以審查確認的案件事實為基礎,依據法律規(guī)定和相關的法理,分析認定案件的性質,闡述處理案件的具體意見和理由,并針對控辯雙方提出的相關意見進行評判的過程。[1]刑事裁判文書其說理的內容包括:①定性論證:根據查明的事實,運用犯罪構成理論,對被告人的行為進行定性分析,即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觸犯何種罪名;②量刑論證:在定性的基礎上,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量刑情節(jié)(從輕、從重、減輕、免除處罰等)進行分析;③總結性意見和對控辯雙方不同意見的采納說明:一方面對全案的處理提出總結性意見,另一方面對公訴人的指控及量刑建議、被告人的辯解及辯護人的辯護意見是否采納進行充分說明;④法律條文的引用:法院審理案件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刑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刑事裁判文書必須引用定罪、量刑的條文,做到“全面引用、規(guī)范引用和準確引用”。
(二)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意義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要求司法審判中要加強法律文書的說理性,刑事裁判文書作為裁判文書中重要的一種,加強其說理性,對于實現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刑事裁判文書說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我國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筆者對某基層法院2015年1-5月一審生效刑事判決書進行隨機抽樣50件,經過分析發(fā)現我國刑事裁判文書說理以下一些問題:
1.說理不充分,又稱“不說理”
對于案件事實的認定,往往一句“以上事實,有相關證據予以佐證”或者“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予以闡述。甚至對于控辯雙方爭議較大的證據采信問題,裁判文書中體現的也僅僅是單薄的分析“該證據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依法予以采信”或者“該證據不予認定”。
2.說理不透徹,又稱“少說理”
司法實踐中,由于法律的不周延性和滯后性,法官對新類型的案件無法把握時,往往避重就輕,有選擇地說理,對自己能夠肯定的多說理,對自己有疑惑的少說理甚至不說理。
3.說理沒有邏輯性,缺乏推理和論證,也稱“亂說理”
邏輯嚴謹性,是判斷一份裁判文書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實踐中,部分裁判文書前言不搭后語,二者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卻被強行地關聯,無絲毫的邏輯性可言。且問,一份連法官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的裁判文書如何讓受眾信服?
4.繁簡處理不當
一些裁判文書在說理時,該詳不詳,當略不略,繁簡不當。比如,有些文書中,對雙方無爭議之處,仍事無巨細地詳列事實和證據,導致裁判文書重復冗長;對雙方爭議較大的事實認定、法條理解卻又一筆帶過,只寫明是否采納,根本未進行說理分析。裁判文書說理未根據需要進行剪裁,主次不分明。
(二)刑事裁判文書說理亂象的原因分析
1.歷史文化傳統(tǒng)
在刑事審判中,法官與被告人的身份地位懸殊沿襲了封建社會的風格。傳統(tǒng)的實體輕程序法律思維在有些法院、法官中仍然存在,導致部分法官認為只要確保結果公正,程序無關緊要,至于是否說理、說理詳細與否更是法官自由掌握之事,“講理不夠”甚至“不講理”由此而來。
2.法官個人素質
由于歷史政策、招錄法官辦法、培訓制度等各方面因素,有些法官刑法法學理論功底欠缺,加之辦案壓力大,在裁判文書說理部分,抱著“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的心理,不敢講理“應運而生”。
3.社會輿論強勢
因說理不恰當的裁判文書更容易被當事人拿到媒體進行不當炒作,說理不夠充分、論證不夠嚴謹的裁判文書,往往成為網友渲染司法不公的目標。這將直接打擊法官的自信心,導致法官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只追求裁判結果的合法合理,而不在說理上做過多推敲。
三、加強刑事裁判文書說理
(一)構建文書說理激勵機制
裁判文書說理的激勵機制,是指在裁判文書制作系統(tǒng)中,為促使制作主體法官完成裁判文書說理的工作,保證說理的質量與效果所建立的多元化、多層次的外部保障機制和約束方式。[2]
(1)建立職務終身制度、法官身份保障機制。法官一經任命,非正當彈劾程序不被免職;法官在任時非因法定理由并經法定程序,其職務資格不受強制性變動或調離,即法官“不可更換原則”。讓法官不再在裁判文書說理上有后顧之憂,有理不敢說。
(2)建立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制度。刑事裁判文書是刑事法官通過對案件的全面審理,運用自身的法學素養(yǎng),進行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智慧結晶。
(3)完善獎懲機制,加大制作裁判文書的司法投入。法官進行裁判文書的制作不僅需要時間、精力,還需要司法經費保障。從客觀上,應為法官進行裁判文書說理提供所需要的物質保障,以提高法官進行裁判說理的積極性。
(4)加大法官培訓力度。“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法官自己心中有數,才能在裁判文書中用文字表達出來。要加大培訓力度(尤其是刑事裁判文書寫作、說理方面的培訓)、注重調研,提升刑事法官的法學素養(yǎng),獲得和保持說理的獨特風格。
(二)構建文書說理剛性機制
“有壓力才有動力”,對于裁判文書說理出色的法官要激勵,對裁判文書不說理少說理亂說理的現象也要有硬性規(guī)定,才能剛柔并濟、恩威并施,助力刑事裁判文書尋回丟失的“21克”靈魂。
司法實踐中,二審法院改判發(fā)回的理由是原審判決法律適用錯誤和事實認定錯誤、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并沒有對說理進行要求。遇到說理不充分或者說理錯誤而審判結果正確的情形,二審法院多數是在說理部分予以更正。
構建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激勵機制和剛性機制,是為了讓法官更好地行使審判權,從而遴選出更優(yōu)秀的法官,更好地為人民司法。
參考文獻:
[1]沈志先.《裁判文書制作》,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頁.
[2]馬明利.《構建裁判文書說理的激勵機制及實現條件》,載于《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3月,第1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