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倉
初春的高原,時而天空被籠罩在昏暗中;時而萬里晴空,陽光明媚。風吹來,樹枝和枝丫上干透了卻還死死留戀舍不得離開母體的枯葉左右搖晃,嘩嘩作響。雖沒有了冬天那樣的凜冽,大風吹起時卻夾雜著許多塵土和沙粒。偶爾還會發(fā)出口哨般的鳴響。探春、碧桃樹因缺少水分的花苞蔫兒的,杏紅微露的苞尖干枯了,仿佛整個花骨朵兒也即將枯萎似的。田野里,解凍的土地踩上去松軟如綿,卻在不少的地方像人的嘴唇一樣裂開了一道道口子。這時,萬物和我一樣,迫切地等待一場春雪來潤澤大地、滌蕩塵埃、孕育生機。
今年的春雪要比往年來得遲。
以往的記憶中,常常是立春的早晨總有雪花在飄落,哪怕是雪花飄舞著慢悠悠地從天空中落下,盡管連大地的表層都覆蓋不了,但它是春天到了的象征。而今年卻不同,立春的那天并沒有和往常一樣出現(xiàn)飄落的雪花。直到離立春相距了20多天后,雪才遲遲而來。真是春雪貴如油啊!
等待一場春雪,并不是為了在雪天里去堆雪人,打雪仗,這樣的童年趣事已經(jīng)距我很遙遠了,所以想都不敢想,想起來就會黯然神傷,時不時還會有淚花讓眼睛模糊起來。這是人在衣食豐足之時,面對缺少了的精神、心理空虛而產(chǎn)生的無奈??磥恚?、心理上的滿足,并非是物質上的富裕。
北方的氣候干燥、多風,大地經(jīng)過了一個冬天的休眠,懵懂蘇醒過來時,正是寒冷與熱流交替的時候,北方的春天就會頻繁出現(xiàn)刮風天氣,而且風越刮越大,混雜的泥土、沙粒,直往人的器官里鉆,導致呼吸道感染,疾病纏身。期盼、等待大雪降臨的情緒會在這個季節(jié)里突然萌發(fā)。
大雪總是悄悄而來,一夜之間,將大地籠罩在白色的世界里。萬木凝瑞,空山臥雪,大地圣潔,銀裝素裹。寧靜的萬物,不敢抑或是舍不得抖落附著在身上的雪花,讓雪花任意壓彎它的腰,壓折它的枝頭。只有捕食的小鳥,在空中飛來飛去,機靈的小腦袋,尋覓著食物。
夜里的雪下得越大,第二天的天氣往往就會越晴朗。日頭兒出來時,照在白雪覆蓋的大地上,大地處處閃爍著晶瑩的光點,仿佛散落了一地的碎銀。隨著日頭兒慢慢地升高,在強烈陽光的照射下,先是朝陽的山坡上雪開始融化,大地氤氳在淡淡的霧氣里,空氣濕潤,格外清新。這是我們小時候常遇到的天氣。
每當這時,我們就不約而同呼朋喚友手拿籃子、盆子,去撿拾地軟兒。而撿拾地軟兒的必經(jīng)之路是大陽坡。
大陽坡是一座表層以紅泥土為主的大山,雪剛融化時,雪水滲透紅泥土,地面很滑。我們沿著盤山的羊腸小道行走時,腳下會滑來滑去,一不小心就會摔上一跤。紅泥土的黏性好,我們時常用水和勻后,制作各種泥塑,比如汽車、馬車、飛機、人物等形狀,制作頻率最高的要數(shù)口哨和嗚轆巴了。
口哨的形狀很像一只小鳥,大小一般跟現(xiàn)在的口哨那么大。做好后,放在太陽底下晾曬,但不能暴曬,暴曬了就會裂開。為了防止這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我們就在泥土里放上頭發(fā)、亂麻、牛羊毛等,邊曬邊用稀泥在口哨上反復用掌心打磨。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這樣認真細致的制作,口哨吹起來不僅響亮,而且經(jīng)久耐用。
嗚轆巴的學名叫拉線陀螺,形狀是邊緣薄,中間鼓起的扁圓形的玩具,大小直徑不超過6厘米。制作時,把和好的泥用手捏圓捏薄,離圓心1.5厘米處對稱用芨芨草稈戳兩個眼,眼是穿線繩用。以防兩眼合攏,草稈不能取走。晾曬過程中,還要不停地捻動草稈,防止草稈和泥土粘連在一起,并用稀泥打磨的表面光滑、手感細膩。干透了就可以穿上線繩,和同伴們轉著比賽技藝。
這樣的自制玩具,陪伴我們度過了童年的美好時光。
紅泥土由于黏度大,走在濕潤的紅土山上,就會沾滿鞋底、鞋幫。這時,我很想把鞋脫下來提在手里,又怕腳被凍壞了。因此,心里極其矛盾。鞋是布鞋,是母親一針一線制做的,我們平常穿著就非常愛惜。在這樣的天氣里走路,內心就非常糾結。
地軟兒是一種藻類植物,有著自己獨特的繁殖方式。春雪消融、地層熱氣蒸發(fā)、大地濕潤時,地軟兒就會在荒山野嶺的草地里突然冒出來,它沒有根系、枝葉、花朵和種子。氣候干旱,或是陽光的照射下,地軟兒總是緊縮成團,成為一個個依附在雜草稀疏的地面上的小黑點,隱于野草的葉片底下,若想找到它,你必須蹲下身子去撥開雜草仔細尋找才能找得到。每當冰雪消融,雪水滋潤后,地軟兒才會舒展開來。此時,地軟兒慵懶地躺在大地上,碩大圓潤,蓬蓬松松,手觸及肉肉軟軟,看上去仿佛是在濕漉漉的大地上悄然開滿了水靈靈的褐綠色的花朵,把草葉間的空隙擠得滿滿當當。
地軟兒不同于其他植物所具有的生長的營養(yǎng)器官和繁殖器官,它的本能也無需這些復雜的器官,更無需養(yǎng)料。它需要的只是讓它的軀體始終如一地與大地緊貼在一起,讓它永遠依附于土壤。只要有水,有陽光,有空氣,有小草的陪伴,就會悄無聲息地生長、繁殖。而且生長、迅速繁殖的。因為大自然在安排萬物繁衍生息的同時,還特意安排了萬物生存的食物鏈。比如人在撿拾地軟兒時為了充饑,抑或是為了滿足胃的需求,增加營養(yǎng)、享受美味的同時,其他的小昆蟲也要盯上它去餐食。這是大自然統(tǒng)領萬物的規(guī)則,它與物種的簡單或者復雜、低級或者高級毫無關系。緊貼大地而生存的地軟兒是植物中的低級植物,人是動物中的高級動物,人和地軟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可言,但是因了地軟兒的功效和適合人的胃口,地軟兒自然就成了人的食物之一。
夏季,隨著天氣的轉暖,荒野的大地上就會滋生出各種各樣的小昆蟲,這些小昆蟲鉆進地軟兒迅速的皺褶里,心安理得地把地軟兒據(jù)為己有,當作心儀的宮房,在地軟兒的皺褶里任其繁衍生息,任其餐食地軟兒。往往這個時候,有良心的人類就會敬而遠之,給以小昆蟲繁衍的空間和環(huán)境。大自然既然把人類安排為高級智能的生命體,那么,他與其他動物本質上就有了明顯的區(qū)別。因此,人類不會與這些為了生計而奔命的小昆蟲們較勁,也沒有那個必要去爭食,何況地軟兒畢竟不是人類的主食,更不是唯一供人類享用的食物。這是大自然的有意安排也好,還是我們的祖先特別遵循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則留下的傳統(tǒng)習慣也罷,我們選擇的時間,總是在春雪初融,小昆蟲們蟄伏的時候去撿拾。
到了山梁上,沿著平整山脊向東走兩公里左右,就到了一片較大的林子。這片林子雜草、灌木叢生,一年四季很少有牛羊光顧,植被保護的完好,生長的地軟兒多,而且干凈,每年的春雪融化時,這里就成了我們撿拾地軟兒的最佳目的地。
我們來到這里就分散開來,蹲下身子,一只手拎著籃子,一只手不停地撥開雪水浸透草葉的草地上撿拾。水靈靈、柔軟光滑、薄如蟬翼的地軟兒,撿拾時必須下手要輕,抬起時不能與其他植物相碰撞。反之,就容易撕破,變碎。放到籃子里,看上去濕漉漉、肥嘟嘟、柔滑細膩。
撿拾的時間長了,手指頭就會凍得麻木,腳上的布鞋也濕透了,還會腰酸背痛,卻還舍不得停手。實在凍得、腰酸背痛得不行了,就站起身來伸伸懶腰,來回搓幾下手,跺幾下腳,把手伸進袖筒里暖和一下。
籃子、盆子里的地軟兒,經(jīng)太陽一曬,一個個又緊縮成一團。撿了整整大半天,籃子、盆子里還不到一半。這時,有的小伙伴因餓肚子,忍耐不住,就會喊:“肚子餓得受不了了,我們回家吧?”有人會回答:“再撿一會兒吧!”最后以呼聲多的為主,選擇走,還是撿。
回到家,母親把地軟兒倒在大盆子或簸箕里,細心撿去粘連在地軟兒上的碎小的枯草爛葉,樹枝芽,潛藏的小昆蟲,再用清水浸泡一下,將殘留在地軟上的其他東西徹底清除完后,反復淘洗幾遍,與青油、肉、粉條、蔥和鹽、花椒等拌在一起做餡,然后包成包子。這樣做出的包子,咬上一口,嘴里脆生生、柔筋筋,滑滑的、柔柔的,新鮮松軟,很有韌性,反復咀嚼幾下,滿口生香,回味悠長。再看看露出的餡,顫嫩嫩,在鮮綠、嫩白的蔥、豆腐的陪襯下,甭提多誘人,一時會流出口水來。
為了能多吃幾次鮮嫩的地軟兒包子,母親常常省下點地軟兒留作下次用。母親總會把剩余的地軟兒放在篩子或簸箕里,拿到陽光下晾曬風干,裝袋珍藏,就像珍藏山珍海味及其他稀世寶貝一樣。
那時,我們撿拾地軟兒,完全是為了生計,為了滿足味蕾的需求,根本不懂地軟兒富含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以至于不知道它具有的清熱收斂,益氣明目,降血脂、血壓,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功能。在物質匱乏、難以生計活命的年代,我們也無需知道它的營養(yǎng)價值和功效。只知道它是吃的物種之一,而且吃得滿口留香、津津有味、填飽肚子就足夠了。
時間,可以淡去記憶、淡去繁華;時間,可以塵封往事。流年似水,物是人非。然而,多少年過去了,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人們或許不再垂青于地軟兒。但鮮嫩留香的地軟兒的美味依然留在我的記憶里,留在我的心靈深處,是我永遠割舍不掉的鄉(xiāng)愁。
現(xiàn)在,返璞歸真的人們,讓地軟登上了大雅之堂,層出不窮地出現(xiàn)在城市鄉(xiāng)村的大小餐館、農(nóng)家樂中。這是緣于來自東南西北、不分季節(jié)豐富了的菜肴讓人的味覺產(chǎn)生麻木后的斷然選擇;這是人類在懷舊中發(fā)展,發(fā)展中懷舊的必然結果。不過有人把祖宗們叫了多少輩多少代地軟兒的名稱卻叫成地皮菜了。從小聽慣了地軟兒名稱、吃慣了母親做的地軟兒包子的我,總覺得一聲“地軟兒”,猶如鄉(xiāng)音對我的呼喚,叫一聲地軟兒,又感到離別多年后突然聽到了母親聲音般的溫馨和親切。而對于它的名稱的改變聽著就別扭,聽著就很倒胃口。其實,我知道,地軟兒就是地皮菜,地皮菜就是地軟兒,但它絕不是方言與標準話的區(qū)別。而它的學名叫“普通念珠藻”,《本草綱目》上叫“地踏菰”。我猜想,這是人性的虛偽所致。叫地皮菜,你好像覺得更時尚一些,而你卻忽視了語言表達中的親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有時,遵從傳統(tǒng)的東西就更會有一種親切感在溫暖著你、激動著你、鼓舞著你。它是每個人心間留存的一縷扯不斷、藕絲縈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