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慧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基礎教育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因此,為了滿足時代發(fā)展的更高需求,我國對基礎教育課程的設置進行改革。在新課程改革實施幾年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觀和顯著提高,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和高中政治學科自身的特殊性,我們的政治課堂依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高中思想政治課在新課程背景下真正實現有效教學便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法 學法 問題 對策
一、 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落后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式強調存在“只要學生學”等方面問題:比如:極個別教師及其強調“一言堂”“滿堂灌”的輸出方式,嚴禁學生提出與“教學無關”的問題,磨滅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當然也存在教學內容 “繁、難、偏、舊”的問題、教學結果 “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政治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導致一些課堂低效甚至是無效的,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因此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使高中思想政治課在新課程背景下真正實現有效教學便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 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新穎的教學方法(以情境教學法為例詳細闡述)
政治學科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如果只是單純地就知識進行講述,必將會陷入枯燥而機械的理論灌輸,教學高度固化,枯燥無味,不僅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致使厭學情緒滋生,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能成為死的知識,而不能靈活地運用。致使筆者認為新穎的教學方法存在以下幾點共通之處:1.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2.創(chuàng)設民主的教學氛圍,強化學生的課堂競爭意識;3.鼓勵質疑,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創(chuàng)設開放性教學體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討;5.培養(yǎng)多種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接下來我將以情境教學法為例詳細闡述:
采用情境教學,通過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與具體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場景,來引導入情入境,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更加利于學生的理解,筆者認為是推進教學改革步伐的有效途徑。
情境教學將無形的情與有形的景結合起來,更能讓整個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使枯燥而抽象的知識寓于直觀的事物、真實的場景之中,這樣更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使其思維處于高度亢奮狀態(tài);同時更能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學生更易從直觀的事物與場景中獲取第一手感性材料,從而上升為理性認知,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真正實現活學活用,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正是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可以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展開主動的求知行為。如在學習《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知識點時,我讓學生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汽車和汽油、豬肉和雞蛋是什么關系?(2)汽油與雞蛋的價格上漲或下落,對汽車和豬肉的市場需求有什么影響。這兩個問題與生活密切相關,直接指向具體的教學內容,這樣更能在問題的刺激下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從而實現學生的主動探究。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為學生的深刻理解做鋪。
政治學科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要實現有效教學,就必須要將政治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徹底摒棄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要將教學的視野引向寬廣的生活空間。如在學習《正確行使權利》這一內容時,教師聯系學生所熟悉的選舉來創(chuàng)設情境,某村進行村委會換屆選舉,村民對選誰議論紛紛,有的說誰給我好處我就選誰,有的說誰能為村民辦實事我就選誰。如果你是這個村的村民,你會選誰呢?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將看似抽象深奧的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的關注,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聯系具體的現象來理解這些知識,從而達到本質性的認知。
3.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構建者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片、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機、VCD 機、DVD 機、計算機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應用于各學科教學領域?!?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黑板加粉筆的單一教學模式,而是以圖文聲像等手段來傳遞信息的視聽結合的多種感官參與的教學模式,在政治課教學中這樣能吸引學生和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能夠不斷地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技能與能力,真正學會探究,學會學習。
4.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成功而有效的教學的標準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多少,也不是學生所接受知識的多少,而是要看學生的運用程度,也就是說學生能否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傳統(tǒng)教學中只重知識的傳授,重學生對知識的識記,而忽視具體的運用,將學習與運用,理論與實踐割裂開來,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為此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尤其是引入時事熱點話題,將學生的認知由教材引向生活,引向社會,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用合一,以學導行,活學活用。
三、 新穎教學方法運行存在的阻礙
1. 課程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 。思想政治教學評價過于強調甄別的功能,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課程好壞的唯一方法。忽視對學生身心各方面發(fā)展的評價。致使教師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無法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
2. 經費投入不足。教育上的經費難以滿足教學過程中的大量支出,導致各地區(qū)的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
3. 高中生對新學習方式不適應。由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差異以及學生由于已經適應了以前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突然面對新的要求,在短期內成績下降。
4. 家長對新教學方式理念理解片面 。評價學校好壞的主要標準是孩子是否好好聽課。
四、 推進高中政治新教學方法的有效對策。
學校應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和加強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教師應加強學習,提高專業(yè)水平并且轉變觀念,多樣化教學;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教育機關廣泛汲取家長、社區(qū)意見;最重要的是,需要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地方文化。
參考文獻:
[1]孟慶男,馬寶娟,譚永梅.思想政治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
[2]崔岐恩.教師新課程教學方法應用[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
(作者單位:阜南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