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超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肺結核應用抗結核病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隨訪調查92例老年肺結核患者應用抗結核病藥物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 分析其不良反應影響因素。結果 ①大多數(shù)患者存在胃腸道反應、神經(jīng)損害、過敏反應與肝損害, 極少數(shù)患者發(fā)生骨關節(jié)損害、血液異常以及其他不良反應。②本組患者不良反應藥物集中在鏈霉素、異煙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 分別占30.16%、33.70%、38.04%、63.04%。③經(jīng)單因素分析:男女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有無肝病史、不同治療類型、不同診斷類型、不同體質量指數(shù)(BMI)、不同年齡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④多因素分析有肝病史與高齡是抗結核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 抗結核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 而有肝病史患者與高齡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更高。
【關鍵詞】 老年肺結核;抗結核病藥物;不良反應;影響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6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dverse reactions of senil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reat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Methods Adverse reactions in 92 senil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reat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①Most patients ha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sponse, neurological injury, anaphylaxis and liver injury, and fewer patients had bone joint damage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②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ncentrated on streptomycin, isoniazide (H), rifampicin (R) and pyazinamide (Z) in this group, accounting for 30.16%, 33.70%, 38.04% and 63.04%. ③According to univariate analysis, adverse reaction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0.05), and adverse reaction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hether had hepatitis history or not, different treatment types, different diagnostic types, different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different ages (P<0.05). ④Hepatitis history and advanced ag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correlated with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ccording to multivariate analysis (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high adverse reaction rate in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history or advanced age have higher adverse reactions rate.
【Key words】 Senil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Influence factors
肺結核是常見的臨床疾病。此類患者短程治療時應用H、R、Z存在較嚴重的不良反應, 引起了臨床的高度重視[1-5]。本次選取92例老年肺結核患者進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討抗結核病藥物對其不良反應的影響, 結果所獲頗豐?,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 臨床資料不全者、年齡<65歲者、精神障礙者、惡性腫瘤者、心肝腎多功能不全者、不符合診斷標準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皆不在入選之列。92例患者中男47例, 女45例;年齡65~78歲, 平均年齡(71.9±2.5)歲, 年齡:<70歲36例, ≥70歲56例;BMI:<18.5 kg/m2 46例, 18.5~24.0 kg/m2 31例, >24.0 kg/m2 15例;初治涂陽26例, 初治涂陰27例, 復治涂陽14例, 復治涂陰25例;肝病史:21例有肝病史, 71例無肝病史。
1. 2 方法 參照《中國肺結核防治指南》[1]。92例患者服藥過程中給予血常規(guī)、肝功能等檢查, 1次/月;治療1個月后復查肝腎功能, 囑患者存在不適反應時來院復診。給予患者采用以下方案治療:①初治肺結核患者:應用2H3R3Z3E3/4H3R方案, 即乙胺丁醇(E)0.75 g+Z 1.5 g+R 0.45 g+
H 0.3 g, 在早上空腹時頓服, 強化2個月治療;而在治療的后4個月, 給予H 0.3 g+R 0.45 g持續(xù)治療, 患者早上空腹頓服。②復治肺結核患者:應用2H3R3Z3E3/6H3R3方案化療8個月, 即E 0.75 g+Z 1.5 g+R 0.45 g+H 0.3 g, 患者早餐前空腹頓服, 2個月強化治療;而在治療的后6個月, 持續(xù)應用H 0.3 g+R 0.45 g治療, 給予患者早餐前頓服。
1. 3 觀察指標 參照衛(wèi)計委藥品監(jiān)管局頒發(fā)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與檢測管理方法》[2]對92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用藥情況、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 同時統(tǒng)計本組患者的胃腸道反應(包括嘔吐、腹脹、腹瀉、惡心、便秘等)、神經(jīng)損害(包括聽力受損、耳鳴、頭暈等)、過敏反應(包括皮膚瘙癢、皮疹等)、肝損害(如肝酶水平提高)、骨關節(jié)損害(如關節(jié)腫痛)、血液異常(包括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等)、其他(包括乳腺增生、氮質血癥等)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給予初治患者與復治患者分別隨訪6個月和8個月。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本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 92例患者中共80例(86.96%)發(fā)生不良反應, 其中胃腸道反應、神經(jīng)損害、過敏反應、肝損害、骨關節(jié)損害、血液異常、其他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80.43%(74/92)、60.87%(56/92)、39.13%(36/92)、84.78%(78/92)、19.57%(18/92)、23.91%(22/92)、17.39%(16/92), 大多數(shù)患者存在胃腸道反應、神經(jīng)損害、過敏反應與肝損害, 極少數(shù)患者發(fā)生骨關節(jié)損害、血液異常以及其他不良反應。
2. 2 本組患者不良反應藥物集中情況分析 92例患者給予阿米卡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5%(1/16), 利福噴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35%(4/92), 對氨基水楊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71%(2/35), 鏈霉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16%(19/63), Z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3.04%(58/92),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52%(6/92), E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17%(2/92), H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70%(31/92), R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8.04%(35/92), 本組患者不良反應藥物集中在鏈霉素、H、R、Z。
2. 3 本組患者不良反應單因素分析 經(jīng)單因素分析:男女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有無肝病史、不同治療類型、不同診斷類型、不同BMI、不同年齡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4 本組患者不良反應多因素分析 采取非條件性Logistic回歸分析, 因變量為是否發(fā)生不良反應(0=否, 1=是), 自變量為肝病史(給予有、無分別賦值1、2)、治療類型(給予初治、復治分別賦值1、2)、診斷類型(給予涂陽、涂陰分別賦值1、2)、BMI(給予<18.5 kg/m2、18.5~24.0 kg/m2、>24.0 kg/m2分別賦值1、2、3)、年齡(給予<70歲、≥70歲分別賦值1、2)。結果發(fā)現(xiàn)有肝病史與高齡是抗結核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肺結核患者通過聯(lián)合服用、全程服用、規(guī)律服用抗結核藥物的方式達到治療目的, 但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受到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 從而導致治療依從性極低、治療效果差[3, 6-10]。本研究選取的是隨訪過程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的老年肺結核患者, 其不良反應主要分為胃腸道反應、神經(jīng)損害、過敏反應、肝損害、骨關節(jié)損害、血液異常、其他等7大類。研究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藥物集中在鏈霉素、H、R、Z, 肝病史、治療類型、診斷類型、BMI、年齡為影響抗結核藥物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單因素, 有肝病史、高齡為獨立危險因素。
Z能夠于酸環(huán)境中殺滅巨噬細胞中的結核桿菌, 為典型的短程強化治療藥物, 其胃腸道反應、肝毒性與服用劑量為正相關性, 這種藥物代謝產(chǎn)生的吡嗪酸對腎小管重吸收尿素和血尿酸濃度增加極有幫助[4, 11-15];H、R也具有很高的肝毒性、胃腸道反應, 一些肝病史、酗酒與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服用后可引起存在黃疸、丙氨酸轉氨酶升高等表現(xiàn)的肝損害[5]。由于高齡患者肝臟代謝能力下降, 大量的Z藥物容易聚集于肝內, 而且肝臟血流量較少時肝損害率高, 因此肝病史、年齡都是肝損害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 抗結核藥物可引起較多的不良反應, 有肝病史或高齡的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抗結核藥物相關性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陳羽, 劉映, 王靜, 等. 抗結核病藥物治療老年肺結核的不良反應及影響因素. 中國老年學, 2015, 35(8):2079-2081.
[2] 馬安翠. 抗結核藥物治療老年肺結核的不良反應及影響因素.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6, 32(15):23-24.
[3] 顧裕, 趙鑫泉, 王永革, 等. 老年肺結核患者抗結核病藥的不良反應分析. 中國臨床藥學雜志, 2008, 17(3):176-179.
[4] 周流鳳. 老年肺結核病人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的研究進展. 全科護理, 2012, 10(28):2664-2665.
[5] 周澤文, 胡代玉, 李勤, 等. 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中國老年學, 2013, 33(4):894-896.
[6] 劉再伏. 抗結核藥物治療老年肺結核的不良反應及影響因素研究. 醫(yī)藥, 2015(11):98.
[7] 熊姿, 白麗瓊, 王孝君, 等. 115例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影響因素研究. 實用預防醫(yī)學, 2015, 22(5):537-540.
[8] 丁守華, 謝靖, 劉林飛, 等. 抗結核板式組合藥物不良反應影響因素研究. 江蘇預防醫(yī)學, 2013, 24(3):11-12.
[9] 付國萍, 劉菊秀, 劉建木. 老年肺結核患者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95例臨床分析.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2, 24(4):411.
[10] 李爽. 老年結核病患者的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分析.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07, 23(24):26.
[11] 陸宇, 端木宏謹. 結核病治療中影響不良反應發(fā)生的藥物和機體因素. 結核病與胸部腫瘤, 2007(4):314-317.
[12] 高姍. 老年肺結核患者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并發(fā)不良反應的護理.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16):248-249.
[13] 王秀麗, 張樂平, 汪遠紅. 抗結核藥物治療老年肺結核患者的不良反應及防治方法. 中國醫(yī)藥, 2010, 5(3):223-224.
[14] 袁磊凌. 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200例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yǎng)(月刊), 2012, 22(7):2556-2557.
[15] 劉怡, 鄭軍, 鄧益幗, 等. 老年肺結核患者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并發(fā)不良反應的護理.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7(12):1623-1625.
[收稿日期: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