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飛
【摘要】 目的 分析甲潑尼龍沖擊療法應用在急性脊髓炎治療中的有效性。方法 8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 按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實驗組采用甲潑尼龍沖擊療法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及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顯效32例, 有效6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38/4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9例, 無效1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2.5%(29/40),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肌力改善2級時間為(4.8±1.2)d, 排尿恢復時間為(9.4±2.6)d, 自行下地行走時間為(14.3±1.4)d;對照組肌力改善2級時間為(9.7±1.9)d, 排尿恢復時間為(18.3±2.7)d, 自行下地行走時間為(22.3±2.6)d。實驗組肌力改善2級時間、排尿恢復時間、自行下地行走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潑尼龍沖擊療法可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脊髓神經功能, 療效肯定, 臨床推廣價值更高。
【關鍵詞】 甲潑尼龍;急性脊髓炎;沖擊療法;有效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iveness by methylprednisolone shock therapy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iti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iti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methylprednisolone shock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spinal neural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32 excellent cases, 6 effective cases and 2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5.0% (38/40). The control group had 20 excellent cases, 9 effective cases and 11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72.5% (29/40).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grade 2 myodynamia improvement time as (4.8±1.2) d, urination recovery time as (9.4±2.6) d, independent off-bed walk time as (14.3±1.4) d. The control group had grade 2 myodynamia improvement time as (9.7±1.9) d, urination recovery time as (18.3±2.7) d, independent off-bed walk time as (22.3±2.6) 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ll shorter grade 2 myodynamia improvement time, urination recovery time and independent off-bed walk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Methylprednisolone shock therapy can improve spinal neural function in acute myelitis patients with affirmative effect. It contains high valu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ethylprednisolone; Acute myelitis; Shock therapy; Effectiveness
醫(yī)學科研處在一個不斷的發(fā)展與摸索, 沉淀與積累, 弘揚與探究的過程中, 在臨床研究方面, 提高急性脊髓炎治療的有效性, 改善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降低發(fā)病率, 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醫(yī)院里主要采用甲潑尼龍、地塞米松和潑尼松片等藥物對急性脊髓炎患者進行治療[2-5]。本次選取8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進行研究探討甲潑尼龍沖擊療法對其脊髓神經功能、治療總有效率的影響,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間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者、未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不符合急性脊髓炎診斷標準者、精神障礙者、多功能不全者、惡性腫瘤者[6]。按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實驗組男女比例為24∶16;年齡22~57歲, 平均年齡(36.5±8.5)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3∶17;年齡23~56歲, 平均年齡(36.6±8.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治療。①將2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焦作福瑞堂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1021269)稀釋于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大理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53020343)500 ml中, 為患者靜脈滴注, 1次/d, 連續(xù)治療10 d;②患者治療11 d時口服10 mg潑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3021207), 6次/d, 服藥劑量由每周420 mg開始遞減20 mg, 直至停藥[7]。
1. 2. 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采取甲潑尼龍沖擊療法治療。①將40 mg/瓶的1000 ml甲潑尼龍相溶于濃度為5%的500 ml葡萄糖注射液, 在30 min內完成靜脈滴注, 持續(xù)治療10 d;②治療11 d時選擇口服用藥, 給予潑尼松片10 mg, 6次/d, 服藥劑量由每周420 mg開始遞減40 mg, 遞減至停藥為止[8]。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①治療總有效率:可獨立行走、自由大小便為顯效, 可持物行走且肌力、膀胱功能改善為有效, 死亡或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為無效[9-11],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肌力改善2級、自行下地行走、排尿等方面的恢復時間[12]。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顯效32例, 有效6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38/4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9例, 無效1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2.5%(29/40),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實驗組肌力改善2級時間為(4.8±1.2)d, 排尿恢復時間為(9.4±2.6)d, 自行下地行走時間為(14.3±1.4)d;對照組肌力改善2級時間為(9.7±1.9)d, 排尿恢復時間為(18.3±2.7)d, 自行下地行走時間為(22.3±2.6)d。兩組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脊髓炎屬于神經內科最為常見的臨床疾病之一, 患者多存在上肢無力、排尿障礙、排便障礙、肢體癱瘓等癥狀。一般發(fā)病前數(shù)周或數(shù)天內應存在胃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又或者存在過度勞累、外傷, 主要可分為5種:①細菌性脊髓炎;②EB病毒、皰疹等引發(fā)的病毒性脊髓炎[13, 14];③梅毒性脊髓炎引發(fā)的螺旋體感染性脊髓炎;④真菌感染、寄生蟲引起的急性脊髓炎;⑤非特異性脊髓炎。其病理為病變部位脊髓充血、腫脹變軟, 軟脊膜混濁、充血, 脊髓切面呈點狀出血且灰白質分界模糊。治療主要采用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潑尼松片、甲潑尼龍等藥物[15-17], 但常規(guī)的皮質類固醇治療急性脊髓炎療效不滿意, 不良反應大, 致死率較高, 令很多患者難以耐受。對此, 本院為探究急性脊髓炎治療的有效方案, 也為了彰顯醫(yī)院的服務水平、醫(yī)療質量, 故對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結合臨床經驗與數(shù)據庫中的文獻[18, 19], 作者發(fā)現(xiàn)甲潑尼龍分解緩慢、藥效持久, 可注射于肌內、關節(jié)腔;鹽皮質激素樣作用低的甲潑尼龍應用后不良反應不明顯, 親和力高, 不會對腎上腺皮質功能造成影響。在本次研究中, 采取甲潑尼龍沖擊療法的實驗組患者治療顯效32例, 有效6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38/4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 有效9例, 無效1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2.5%(29/40),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肌力改善2級時間為(4.8±1.2)d, 排尿恢復時間為(9.4±2.6)d, 自行下地行走時間為(14.3±1.4)d;對照組肌力改善2級時間為(9.7±1.9)d, 排尿恢復時間為(18.3±2.7)d, 自行下地行走時間為(22.3±2.6)d。實驗組肌力改善2級時間、排尿恢復時間、自行下地行走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甲潑尼龍沖擊療法應用于急性脊髓炎患者, 可顯著提升其治療總有效率, 改善脊髓神經功能, 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譚貴基.甲潑尼龍沖擊療法治療急性脊髓炎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31):58-59.
[2] 張慧萍.甲潑尼龍沖擊療法治療急性脊髓炎療效觀察.海峽藥學, 2015, 2(37):166-167.
[3] 董磊, 史艷婷.甲潑尼龍沖擊療法(MPPT)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6, 48(4):156-157.
[4] 冷函. 甲潑尼龍沖擊療法輔治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2(31):223-224.
[5] 王志師. 甲潑尼龍沖擊療法輔治急性脊髓炎臨床觀察.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4, 24(5):123-124.
[6] 張偉娟, 陳朝進. 甲潑尼龍沖擊療法輔治急性脊髓炎的療效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7):65.
[7] 馬慧娟, 范俊生, 李靜. 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療效分析.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0, 14(22):684-686.
[8] 彭長坤, 王定春. 甲潑尼龍沖擊療法輔治急性脊髓炎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25):48.
[9] 張軼凡. 甲潑尼龍聯(lián)合免疫球蛋白治療58例急性脊髓炎的臨床觀察.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3(21):3151-3152.
[10] 楊峻. 甲潑尼龍沖擊療法輔治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4, 18(4):467-468.
[11] 饒耀劍, 張紅星, 劉慧娟, 等. 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13):228-229.
[12] 何國祥. 甲潑尼龍聯(lián)合免疫球蛋白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5, 25(1):121-122.
[13] 趙發(fā)輝. 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分析.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15):108-109.
[14] 孫光明. 甲潑尼龍輔助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 9(22):168-169.
[15] 李東海. 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4):4-5.
[16] 邢濤. 甲潑尼龍聯(lián)合免疫球蛋白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23):136-137.
[17] 蔡敏敏. 甲潑尼龍聯(lián)合免疫球蛋白治療急性脊髓炎的臨床觀察. 醫(yī)藥衛(wèi)生(文摘版), 2015(19):248.
[18] 韋彬. 丙種球蛋白與甲潑尼龍聯(lián)合短程治療急性脊髓炎的價值. 中外醫(yī)療, 2016, 35(10):111-113.
[19] 張永恒, 張艷, 李合華. 甲基潑尼松龍治療急性脊髓炎的療效觀察.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0, 4(11):107-108.
[收稿日期: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