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霧霾越來越重,當(dāng)“扶不扶老人”“辱母事件”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當(dāng)我們懷疑空氣、水、食品和整個教育體制時,想得最多的是帶著孩子逃離。然而,往哪里逃呢?黑眼睛黃皮膚的外形注定我們的家在這里,注定我們不可能被別的國家真正接納,況且,別國有別國的麻煩和問題:美國有槍,歐洲有難民,浪漫的法國議會廣場剛被血洗……我們能選擇的只有自我的改變,無論我們在哪里。還是我曾經(jīng)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電影《洋妞到我家》中寫下的那句話:“改得了環(huán)境改不了心境”也是徒勞的。
《不別離,我把世界都給你》,聽上去是那么地豪邁,然而, 這樣的“氣宇軒昂”真的讓我使出了“洪荒之力”。
很多媽媽們會問,你培養(yǎng)了人人羨慕的娃,為什么還那么焦慮?是呀, 作為一個媽媽,看著“英語大賽”的頒獎晚會上,僅有5歲半的女兒高高舉起水晶獎杯,小手費力地緊緊摟著自己的獎品,面對不停閃爍的燈光和潮水一般的掌聲揚起紅紅的小臉,有什么能比這樣的感覺更加幸福呢?作為媽媽,與女兒一起奮戰(zhàn)在中央電視臺的寶寶秀場上,聽著觀眾們高呼著女兒的名字,高舉著她的照片,隨著觀眾手中遙控器的按動,大屏幕上,女兒的人氣不斷攀升,一直達(dá)到了峰線,又有什么比這更驚心動魄呢?我將女兒的成長故事寫下來,搬上銀幕,爸爸做導(dǎo)演,女兒來主演,徐帆、陳建斌扮演她的媽媽和爸爸,孫紅雷、郭濤、佟麗婭、孫桂田、鄔倩倩、張曉龍、王千源、范文芳等10多位一線明星眾星捧月……為女兒量身打造的電影《洋妞到我家》獲得了國家最高獎“五個一工程獎”, 女兒還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拿了大獎,帶著我滿世界地看風(fēng)景。大家為影片點贊的時候,稱女兒為中國的秀蘭·鄧波兒……一夜之間當(dāng)上星媽,我好像用全身心都無法承受這樣的快樂和幸福,我真的會從夢里笑醒。然而,這甜蜜中滲透了多少苦澀和辛酸?誰苦誰知道。所以,我在書里分享的不是雞湯,而是我的困惑,我的感傷,我的思考:赴湯蹈火一般濃烈的愛,到底是不是合適的溫度?飛蛾撲火一般泣血育兒的節(jié)奏是不是理性的付出?
當(dāng)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國好媽媽太不容易?!捌磱尅逼吹蒙硇木闫!尩檬莻€全才,做得了保姆,當(dāng)?shù)昧思医?,開得了汽車,做得好PPT,琴棋書畫要樣樣精通。隨著身邊朋友們成家、立業(yè)、生子……閨蜜們聚在一起就不再談穿戴、不再比業(yè)績,真是三句話離不開孩子了。我?guī)缀跏翘焯於际艿竭@樣的刺激:誰誰的孩子只有4歲就能讀《參考消息》了,居然跟老師談?wù)摗笆?lián)飛機”到底去哪了,誰誰的孩子奧數(shù)不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一,而是全國第一,甚至到國外參加比賽,誰誰的孩子從3000多個孩子中脫穎而出,成為科技大學(xué)天才班的小朋友。去年,美國名校耶魯大學(xué)招了9個北京孩子,3個孩子的父母我都認(rèn)識,這幾個“耶魯孩子”不但獲得了全額獎學(xué)金還外加生活費,連回國看爹媽的錢都是美國人付,讓我無比羨慕……
還記得有一次帶女兒去央視參加少兒節(jié)目的互動,主持人問小朋友們,誰會彈鋼琴呀,全場的孩子都舉起了小手,看到森林一般高舉的手臂,我心里暗自慶幸,盡管女兒一千個不愿意,幸虧讓她開始摸鋼琴了,否則,孩子的自尊心怎么受得了呀。其實,大多數(shù)家長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成為戴著小眼鏡、駝著小后背、表情木訥的小學(xué)霸。但是,生在了人口眾多,孩子扎堆的國家和時代,你如果心疼孩子,可能被淘汰的就是你的孩子。
記得有一次電視臺播出了一個節(jié)目:一對從美國回來的夫婦依然堅持海外的教子方式,結(jié)果孩子的功課全班最差,媽媽委屈地說:“我們看到國家的政策是不讓給小學(xué)生留作業(yè),不讓給他們開假期班,不讓過早教授奧數(shù)課程了,可是,誰也攔不住家長們的執(zhí)著呀,中國家長大都是自己親手‘虐待自己的孩子。我們這樣放養(yǎng),到頭來是孩子自己受不了,自己開始自卑……”那位媽媽說著說著就哭了。也是迫于這樣的壓力,身邊很多的“白領(lǐng)”甚至是做“高管”的媽媽們放棄了優(yōu)厚的年薪,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加入到了“拼媽”的戰(zhàn)場,等到孩子們長大了再重新尋找自己的生活。這個過程中,有的媽媽因為經(jīng)濟不再獨立失去丈夫的關(guān)愛,婚姻危機,甚至抑郁了,當(dāng)然也有媽媽能夠重新給自己找到一片新的天地。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高管媽媽,辭職后一邊帶孩子,一邊專心研究“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她甚至完成了很多關(guān)于兒童教育的成人課程,等到孩子可以上幼兒園了,她干脆自己受聘當(dāng)了園長……可以說,孩子改變了她的生活。她掌控生活的游刃有余,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就是在“拼媽”的浪潮中被裹挾著向前的,從被動到主動。女兒出生時給她請的月嫂比我還時尚,比我對嬰兒用品的知識還豐富。等到女兒大一些,我們聘用的阿姨是沈陽幼兒園的一級退休教師,那位曹老師喜歡做手工,會彈鋼琴和插花,所以女兒說話和認(rèn)字都很早。到了女兒4歲多,因為她特殊的語言天賦,我們又給她請了互惠生,第一個是來自拉美的哥倫比亞姑娘,第二個和第三個都是德國姑娘,后來又來了瑞典、芬蘭、南非、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的姐姐,中間沒有請到洋姐姐的空隙是個馬來西亞女孩和英國皇家戲劇學(xué)院的老師來填補的,同事們說:你家快成了聯(lián)合國了?,F(xiàn)在,女兒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她還認(rèn)真地對我說,她能帶我出國度假,因為她會用八種語言唱生日歌,誰過生日就給誰唱,給誰唱誰就付錢給她,她就能養(yǎng)活我了……聽到這樣的話,哪個媽媽的心不被融化呢……
我是個大齡媽媽,感謝上蒼給了我這么美麗、聰慧的女兒,我也不想讓她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我試圖帶著她跑,直到跑得氣喘吁吁,難以應(yīng)付。讓我欣慰的是,當(dāng)我無力、無助時,女兒竟然可以帶著我跑了?;閯恿Φ母杏X幾乎支撐起我的全部生活。在各種糾結(jié)中,在失望、希望的起起伏伏中,在困惑、傾訴、尋找、反思中,我總有一種沖動,想寫這樣一本書,不僅是記錄孩子的成長,還要和媽媽們一起探討究竟該把孩子養(yǎng)成“狼”還是養(yǎng)成“羊”,是現(xiàn)在把孩子送出去還是等她長大讓她自己作出選擇,是不是該在她沒有邁開人生步伐時就告訴她處處有陷阱等等現(xiàn)實話題……《不別離,我把世界都給你》不僅是請來各個國家的互惠生和孩子一起學(xué)習(xí)語言的故事,更是把形形色色的世界帶到了孩子面前,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撞讓女兒小小的胸懷裝滿了對世界的好奇與關(guān)注,也讓她和我一起反思,該怎樣看待這個萬花筒一般的世界。
寶貝,到底怎樣來愛你,我是在向自己發(fā)問,也是在向全社會發(fā)問。
(作者簡介:李春利,媒體高級編輯,編劇,詞作者,《不別離,我把世界都給你》一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