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善行,多方贊成;見人過舉,多方提醒,此長者待人之道也。聞人譽言,加意奮勉;聞人謗語,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注釋】
過舉:錯誤的行為。謗語:毀謗的言語。
【譯文】
見到他人有良善的行為,應(yīng)多多地去贊揚他;見到他人有過失的行為,也能多多地去提醒他,這是年紀(jì)大的人待人處世的道理。聽到他人對自己有贊美的言語,就更加勤奮勉勵;聽到他人毀謗自己的話,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這是有道德的人修養(yǎng)自己的功夫。
賞析
在看到他人有善行的時候,應(yīng)該多方面去贊美他,幫助他。一方面樂于見人為善;一方面借此教導(dǎo)后輩,也能力行善事。另外,見到他人有不好的行為,則多方面去提醒他,規(guī)勸他。一方面是助人改過,一方面也可以警戒后輩,不要重蹈覆轍。君子聽到他人稱贊自己時,不但不敢沾沾自喜,反而加緊奮勉。因為,唯恐他人過于贊美自己,而有名不副實的嫌疑,更怕聽到那些贊美的人不以為然,反而認為別人在欺騙他,豈不是辜負了贊美自己的人?所以只有更謹慎小心,不敢因此而得意忘形。至于聽到他人毀謗自己的言語,需趕快自我反省,看自己是否真有什么地方做錯,或是得罪了人,若是沒有,才敢放心。一方面是怕自己有過失而不知道;另一方面怕對方是喜歡誣陷的小人,自己若一時疏忽,真有過失,那么,以后小人再誣陷自己時,別人就更相信了。所以君子在遭受毀謗的時候,一定更加戒懼,避免犯錯,一來是為自己,二來也是為別人。至于一般人,早就暴跳如雷地找對方理論了,不管誰是誰非,總要對方道歉才能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