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オ?
語文教師是國學的傳承者,負有傳承歷史文化不可懈怠的責任。我在教學中把揚國學,誦經(jīng)典作為一項重要的語文活動。營造氛圍,帶動學生、牽動街坊鄰里,掀起揚國學,誦經(jīng)典的高潮。在初中三年的整個教學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學教學循環(huán)體系。
七年級培養(yǎng)興趣:第一學期抄對聯(lián);第二學期收集民歌民謠。八年級組織競賽:第一學期舉行《國學經(jīng)典》手抄報競賽;第二學期舉行經(jīng)典頌讀競賽。九年級學習編撰:第一學期引用國學名句自制勵志書簽;第二學期憑背誦自編一冊國學手抄本。(這只是九年級要呈現(xiàn)的結果,實際操作過程在七八年級已著手做了)上面的做法作為一個教學體系,在初中三年的教學中有序地進行。
如何才能讓學生看得下,品出味,悟出理呢?這就是如何培養(yǎng)興趣的問題。我的做法如下:
一、 如何讓學生看得下
針對學生不喜歡學文言文古詩詞這一情況,我用真實的事例導趣,比如教2014屆,所舉的的例子是:2013年 遼寧高考狀元劉丁寧被香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但她讀了一個星期,感覺像是在外國學漢語。一心想讀國學的她毅然放棄港大選擇復讀,次年還是以遼寧省文科最高分考入北大中文系。這是何等衷情的選擇,透過這一事例推知中華國學具有何等的魅力。
不僅中華學子衷情于國學,外國許多大師,學者也受益于中華國學。如世界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在他思想陷入苦悶和彷徨的時候,讀了中國古代經(jīng)典——老子的《道德經(jīng)》。老子的博大智慧和精深思想,使彷徨的托爾斯泰豁然開朗,他同老子一樣,順應法則,變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世界級的文豪還須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何況我們普通學生?更有必要用一些人文經(jīng)典來滋養(yǎng)自己的心靈。
經(jīng)這么一導趣,學生有了好奇和沖動,國學經(jīng)典就看得下去了。
二、如何讓學生品出味
一部經(jīng)典之作或一首經(jīng)典詩詞,就像一壺濃茶,一瓶陳酒,越品越有味,越品越香淳。而學生閱歷不深,單靠理解背誦讀不出詩文的味道,老師要求學生在理解基礎上背誦,在背誦基礎上再讀,用心去感受詩文的景與情,情與理。如:品讀王維的《使至塞上》,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句,起先,學生只從對偶這一修辭手法上來賞析句式的對仗整齊之美。后來,我點撥,試從美學角度(即繪畫角度)來賞析其中之美。經(jīng)引導,一同學說出,“繪畫是有線條,有色彩的。”我問:“詩中有哪些跟繪畫有關的詞語?”其他同學就說出“大的、長的、直的、圓的”。我再引導:“把這些詞語連起來,描述一下這兩句詩的畫面?!蓖瑢W們紛紛描述出一幅幅大漠風光圖。最后,我根據(jù)同學們的描述小結:“這兩句詩視野開闊,意境深遠。它線條明晰,色彩鮮艷。大的是沙漠,長的是黃河,直的是炊煙,圓的是落日,還有白白的炊煙,淺黃的沙粒,橙黃的河水與金燦燦的落日交相輝映。這是一副何等壯闊而美麗的大漠風光圖??!王維用寥寥十字就勾畫出來了,這就是經(jīng)典的品味?!?/p>
詩詞如此,小說亦如此。在指導小說的閱讀時,我也教學生從多角度去品讀。如:古代典籍《水滸傳》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的那三拳,從視覺、味覺、聽覺去賞析品味。經(jīng)這么一引導,
學經(jīng)典的方法就有了,經(jīng)典就品出味來了,興趣也有了。
三、如何教學生悟出理
每一個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發(fā)展都是和他們的經(jīng)典分不開的。我們先秦的諸子之作,唐宋元的詩詞曲,明清的小說,在中華文化中都有引領作用,其中“理”的教化作用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無可比及的。我常常引導學生通過與先賢的對話來獲得精神的滋養(yǎng)和靈魂的洗禮。在引導點撥經(jīng)典詩文時,我特別注重從“理”方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進一步鞏固提升,我組織學生建立微信群,鼓勵同學們在群里自由發(fā)表讀經(jīng)典的感言。把學習放到現(xiàn)代信息網(wǎng)絡平臺上,學習氛圍濃了,興趣也來了。
四、如何讓學生抄出趣
為進一步營造學國學氛圍,培養(yǎng)學國學的興趣,我還讓學生“走千家,看萬門”。七年級上學期,我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串門訪客,抄寫各家各戶的對聯(lián)。并按新婚聯(lián),入新房聯(lián),春聯(lián)等做好分類。春聯(lián)又要按廚房的,大廳的,房間的分好類。第二學期一開學,組織成果展示活動。按抄得多、答得多(主持人說出上聯(lián),同學搶答下聯(lián))兩個方面評出一、二、三等獎。
七年級第二學期,讓學生搜集民歌民謠。民歌民謠經(jīng)久不衰,也是國學經(jīng)典的一部分?!对娊?jīng)》中的“國風”不也是從民歌來嗎?我讓學生通過請教老人、上網(wǎng)、翻閱書籍等,收集大量歌謠抄在本子上,并制作成小冊子。在茶余飯后吟讀背誦。期末考試前,便在班級舉行民歌民謠吟頌比賽,2014屆的冠軍竟一連串背出三十多首,有客家話,惠州本地話,閩南話,還有粵語呢。
以上就培養(yǎng)國學興趣方面談了一些做法,而三年的教程中還開展了許多揚國學,誦經(jīng)典的活動 , 這里就不一一講解了。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仍圖中學(5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