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是提高語言規(guī)范化程度的階梯,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獲得思想熏陶的重要方式,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朗讀要求不夠高、朗讀時間不夠充分、朗讀方法與指導不夠靈活等問題。本文即針對種種問題,分析其缺失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朗讀指導 缺失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073-01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授之學生以魚,莫如授之以漁”的教育觀念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和實施?!皾O”,意味著一種方法、一種創(chuàng)造。語文教育要授之學生以“漁”,就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進而達到發(fā)展思維、形成智慧的目的。而語文能力的核心內涵即為語感,培養(yǎng)語感,需要在語文課堂中不斷地讓學生進行朗讀,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適時有效的朗讀指導。
一、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朗讀,就是用清晰響亮的標準語音有感情地讀出文章,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朗讀,是語文學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朗讀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朗讀,學生就能更好地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通過朗讀,書面語言就容易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理解及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朗讀可激發(fā)學生心理上的情緒反應,讓學生感知語言的形象美、內涵美和思想美。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讀是提高語言規(guī)范化程度的階梯。
1982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崩首x,是推廣普通話的重要形式,是達到語言規(guī)范化的重要途徑。學生朗讀的讀本都是經過精選的優(yōu)秀文字作品,這樣他們不但在語言方面,而且在書面語言的語法、修辭、邏輯方面都能得到系統(tǒng)的規(guī)范化教育。
朗讀的文字作品中的每個字、詞、句,都涉及到普通話的聲、韻、調,以及語句的聲音樣式等問題。初學普通話者,在朗讀中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也比較容易得到糾正。而在說話時,沒有文字依據,就不容易感覺到存在的問題。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及時糾正學生的語調。但光靠呆板的一字一詞的正音訓練并不能長久吸引學生的興趣,他們更樂意用普通話朗讀喜愛的作品,這正是利用朗讀進行普通話正音的最好機會。只有在朗讀中將一個個音節(jié)放在變化、生動的語言表達中,才能更真切地體會和掌握普通話的各種語音規(guī)律。
二、朗讀指導存在的問題
(一)朗讀的要求不夠高
小學生對于朗讀往往有一種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課文就立刻念得既流暢又富有感情。也正是這種心理,使他們在朗讀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添字、丟字、改字,“的、了”輕聲詞的重讀、拖音和唱讀、念讀等現(xiàn)象。而有部分教師卻未能及時地指出不足,未能提供明確和高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我們也常會看見甲生讀了乙生讀,男生讀了女生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這樣的朗讀事倍功半,缺乏目的性。
(二)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對講讀分析較為看重,對初讀階段的教學不夠重視。初讀課文時,教師怕影響教學進度,有時讓學生匆匆讀上一遍就“開講”。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有些學生還未了解課文大意就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而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對課文的講解,很少放手讓學生再讀課文。朗讀時間的不夠充分是朗讀質量不高、語文教學質量不高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三)朗讀的方法、指導不夠靈活
我們知道小學生有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較短,單調的朗讀方法,只會讓學生失去對朗讀的興趣,會讓學生覺得朗讀是枯燥的、死板的。同時,教師指導朗讀方法單調、機械、生硬,也導致了學生對朗讀的沒有興趣。很多教師的朗讀指導常見于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xxx語氣讀出來”,或是“你讀得很棒!”……諸如此類的指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常聽教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這樣的朗讀指導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擺“花架子”,實際上卻沒什么實效。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能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邢秀鳳著.語文課堂對話藝術[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版.
[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5]吳立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張頌.《朗讀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
[7]鄭金洲著.《教師如何做研究》[M].華東師范出版社,2005年版.
[8]郭啟明、趙林森主編.《教師語言藝術》[M].語文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簡介:
黃滟艷(1989.3-),女,浙江浦江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