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南加 多吉仁青 索朗曲美*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級博士班,北京 100029;2.西藏藏醫(yī)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方藥縱橫
植物類藏藥材的命名概述△
才讓南加1多吉仁青2索朗曲美2*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級博士班,北京 100029;2.西藏藏醫(yī)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藏藥學中,植物藥的命名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律,而藏成藥方劑配方和植物來源確定上都出現(xiàn)混淆品種,并植物藥的命名方式跟現(xiàn)代植物學的命名方式不同而藏藥學著作翻譯過程中都出現(xiàn)了一名多物、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等植物來源多樣性。因此本論文主要依據(jù)藏藥學經(jīng)典著作《本草寶典》中所述的植物類藏藥材的命名方法作為研究對象,對植物類藏藥材的命名方法及命名特點進行歸納,總結(jié)闡述了植物類藏藥材的命名方法。
植物類藏藥材;植物類常用藏藥材;命名
藏藥材按藥材來源可以分為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3種。其中植物類藥材占常用藏藥材的72.9%,是所有藏成藥的重要組成。這些植物類藏藥材主要來源于菊科、豆科、毛茛科、罌粟科、傘形科、龍膽科、薔薇科、十字花科等被子植物和麻黃、紅豆杉、巨柏等裸子植物。還包括苔蘚等苔蘚類植物,卷柏、海金沙、木賊等蕨類植物,草菇、馬勃等菌類植物。 在整個青藏高原,植物類藏藥材大約有2000多種以上,主要集中在海拔3800米以上。從植被類型看,主要在高寒草原、高山墊狀、高山流石灘稀數(shù)植被3種類型。 但這些植物沒有統(tǒng)一的命名方法而藏成藥方劑配方和藏藥植物來源上都出現(xiàn)容易混淆。 因此,本論文主要參考藏藥學經(jīng)典著作《本草寶典》中所述的植物類藏藥材的命名方法作為依據(jù),對藏成藥中常用的208種植物藥的命名方法做初步研究,并命名方法及命名特點進行歸納,總結(jié)闡述植物類藏藥材的命名方法。
青藏高原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復雜,因而植物種類比較豐富,初步計有植物類藏藥2121種,其中菌類50種;地衣類6種;苔蘚類5種;蕨類118種;裸子植物47種;被子植物1895種。具體見表1。
就其藥用植物種屬結(jié)構(gòu)分,菊科最多,有214種;毛茛科135種;豆科128種;薔薇科111種;唇形科78種;罌粟科74種;玄參科70種;小檗科60種;傘形科55種;龍膽科55種;蓼科53種;十字花科44種;虎耳草科44種;其余景天科、茄科、蕓香科等種類不多,大部分屬藏藥的植物有1000種。
表1 2121種植物類藏藥材匯總
常用類藏藥材大約有277種,其中植物類藥材202種,占72.9%;礦物類藥材55種,占19.9%;動物類藥材20種,占7.2%。植物類藥材中孢子植物有5種,裸子植物2種,被子植物195種。并按藏藥用藥部位分,入藥最多的是全草類藥材、其次是果實和種子,最少的是樹皮類藏藥材。
植物類藏藥材是整個藏藥材的主要來源,但這些植物類藏藥材別名繁多、命名方法跟現(xiàn)代植物學中使用的命名法不同,因此植物類藏藥中出現(xiàn)同物異名,同名異物,一名多物的混淆品種。為了解決同物異名、同名異物現(xiàn)象,藏藥學經(jīng)典著作《本草寶典》中把植物類藏藥材的命名法歸納為11類。具體情況如下:
3.1 神化傳說命名法:常用植物類藏藥中,用神話傳說來命名的植物有手掌參、紫苑、茅膏菜等。這些植物的名字來源跟神話傳說有關(guān),其中手掌參的藏藥名跟神仙與惡魔之戰(zhàn)時,天神的手臂被惡魔斬斷后落地生長成手掌參,因此藏藥學中叫“旺拉”。紫苑在藏藥學中叫“露眸”,“露”是一位仙女的名稱,“眸”是眼睛,因此“露眸”是一位仙女看見人類的痛苦后流淚落地而生長的。茅膏菜叫“達額”,是觀音菩薩知道人類的痛苦后經(jīng)常傷心流淚,眼淚落地而生長的。此命名方法主要與藏傳佛教中的神話傳說有關(guān)。
3.2 生長環(huán)境命名法:此類命名法主要用于同種藥物在生長環(huán)境不同后的命名。如杉葉藻在藏藥學中叫“當布嘎熱”,“當布嘎熱”在藏藥學中的意思是生長在沼澤里的甘味草。麻黃在生長環(huán)境不同而分別叫“扎才”(生長在山旱地)、“曲才”(生長在濕地)等。這種植物命名方法在藏藥學的命名方法中所占的比列是最大的,大約30%植物類藏藥材的命名方法屬于此類。
3.3 相似命名法:相似命名法主要是植物類藏藥材的根、莖、葉等跟其它相似物質(zhì)進行對比,確定植物名稱的方法。藏藥學中用此方法來命名植物的名稱有石南七、狗尾草、鉤藤、藍翠雀花、薺菜等植物。石南七像馬蹄而藏藥學中叫“達彌”;狗尾草像狗尾而叫“敦曲久”;鉤藤像鷹爪而叫“窮代爾”;藍翠雀花鄉(xiāng)雞爪而叫“恰剛”;薺菜像肩胛骨而叫“索嘎哇”等。
3.4 藥味命名法:此命名法主要依據(jù)植物類藏藥材的藥味。如甘草甘味而藏藥學中叫“興額爾”;獐芽菜味苦而叫“蒂達”;毛茛味辛而叫“杰擦”,并功效跟所有辛味藥物相同,是增升體溫、健胃助消化、去腐生肌、愈合創(chuàng)傷的良藥。
3.5 顏色命名法:主要是植物的根、莖、葉、花萼等的色彩來命名植物的方法。如垂頭菊的花萼黃色兒藏藥學中叫“明澗色布”;金蓮花的花萼色黃而叫“梅朵塞錢”;鐵線蓮的花色不同而分別叫“依蒙茶布”(花萼黃色帶紫色)、“依蒙嘎布”(花萼黃綠色)、“依蒙賽布”(花萼黃色)、“依蒙那布”(藍色帶紫色)等。
3.6 功效命名法:是植物類藏藥材的功效及主治作用來描述植物藥的命名方法。新疆雪蓮花在藏藥學中叫“薩毒那布”,是治療“薩質(zhì)”(中風)病的首選藥而得名。打箭菊具有止痛作用,藏藥學中叫“阿甲薩侰”,其中“薩侰”是藏語中的止痛。石昌蒲治療皮膚病,藏藥學中叫“續(xù)達”,其中“續(xù)”是皮膚病,“達”是去除之意。
3.7 意義命名法:是以上所有命名法的總稱。
3.8 特征命名法:是有些植物藥的特征作為命名依據(jù),對植物藥進行命名的方法。如蒲公英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菜類而叫“杰”;毛茛的大部分花偏3個頭,叫“梅朵三吧”等。
3.9 引言命名法:是引用印度的梵語及其它地區(qū)的語言來對植物藥命名。如竹黃叫“竹黃”;黃連叫“黃連”等。引用梵語的有藏紅花叫“葛根”,檀香叫“贊丹”,草果叫“噶膏拉”,肉豆蔻叫“砸的”等。
3.10 暗語命名法:是植物類藏藥的一些特征作為暗語,對植物藥命名的方式。如大戟有乳汁而叫“奴效尖”;大黃具有瀉下作用而叫“撒拉尖”;酸滕果具有殺菌作用而叫殺菌者等。
3.11 無意命名法:此命名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植物類藏藥的名稱,沒有特定的含義。
藏藥學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獨特的命名方法。這些命名法對整個藏醫(yī)藥學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并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但這些植物命名法跟現(xiàn)代植物命名法之間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對這些植物命名法做進一步研究,對待考證的同物異名、同名異物、一名多物的植物類藏藥材的來源確定是重要的。
[1]毛繼祖譯注.晶珠本草[M].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3.
[2]羅達尚.中華藏本草[M].民族出版社,1997.
[3]玉妥,云丹貢布,等.本草集[M].民族出版社,2009.
[4]毛繼祖譯注.醫(yī)學四續(xù)[M].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12.
2016年5月27日收稿
△項目名稱:2014年江西民族傳統(tǒng)藥現(xiàn)代科技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開放基金項目(JXXT201401002-1)
R291.4
B
1006-6810(2017)01-0039-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