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洪濤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任務。而對于地處農村的中學來說,如何能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化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使中學化學教學在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又能為當?shù)剞r村經濟建設服務,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化學知識;農村;教學;服務;農村經濟建設
近些年隨著農村經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對農村經濟建設所學各級各類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農村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以前畢業(yè)的學生,有很多畢業(yè)回家務農后,仍然不知道化肥、農藥的性能、保管和使用方法,不會將市場上出售的農藥、化肥按要求配置一定的濃度,看不懂使用的說明書。不認識化學肥料的化學式,不會計算常用氮、磷、鉀化肥的有效成分百分含量。調查結果,給我們以很大的震動,堅定了我們進行有針對性教學的信心,增強了農村化學學科教學改革的緊迫感。明確了化學教學必須適應當?shù)剞r村發(fā)展的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傳授一些與生活實際所需的化學知識,把應試教育和實際教育恰當?shù)亟Y合起來,為農村經濟建設培養(yǎng)實用人才。所以,對農村學校來說,學生學會如何把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到農村經濟建設中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由于我校地處農村,生源基本都來自于鄉(xiāng)村,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畢業(yè)生畢業(yè)后要回鄉(xiāng)務農,參加農村經濟建設,如果這部分學生不能掌握科學的種田方法,那我們的農村未來很令人擔
憂。因此在平時我們根據化學這門學科與工農業(yè)生產及日常生活中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們努力探討化學如何服務于農村經濟建設的方法,在完成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書本知識和實際情況有機地結合,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較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我們的做法如下。
一、學會測定土壤的酸堿度
土壤里含有多種無機鹽,會呈現(xiàn)一定的酸堿性,而作物一般適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長。教學中,我們首先將土壤、適宜作物生長的土壤條件、土壤的改良等有關知識介紹給學生,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如下實驗:
1.取土樣
我們要求居住在全鄉(xiāng)不同村的學生,要按要求采取農村有代表性的土樣。具體方法是:在20厘米左右深度取土,土樣要有代表性,每塊地至少有5~6個取樣點,每個取樣點可取5~10克,充分混合。
2.測定土壤的pH
取1克左右經過充分混合的土樣,加入5毫升蒸餾水,充分震蕩后靜置,取清液用pH試紙測定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shù)。測試土壤的酸堿度后,根據不同作物正常生長所需要的pH范
圍,結合其他土壤條件,確定栽培品種。這樣便會使部分學生在回鄉(xiāng)務農前對本村的土壤情況有一定的了解。
二、有針對性地擴展合理施用化肥的知識
學生在學習了氮肥、鉀肥、磷肥的性質后,我們結合本地農作物的栽培情況向學生介紹不同的農作物適宜在酸堿度不同的土壤里生長。如玉米、大豆適于生長的pH范圍是6~7,除施用農家
肥外,還可施用弱酸性或中性肥料;適宜于谷子和高粱生長的pH范圍是6~8,可施用接近中性的速效化肥;白菜適宜于在pH 5~6的土壤里生長;馬鈴薯適宜于在pH 4.8~5.4的土壤里生長,可施用偏酸性肥料等。學生掌握這些信息后,再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家長,這不僅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而且也受到了家長的普遍歡迎。
三、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
當代農村建設中,農業(yè)的發(fā)展已經打破了傳統(tǒng)的模式,人們可以按照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元素,配制成營養(yǎng)液進行無土栽培,這樣既節(jié)約了種植成本,又節(jié)約了有限的土地資源。把農藥化肥配制成溶液后再噴灑和施用,不僅使植物更加容易吸收,而且節(jié)約了農藥化肥,減少了農藥化肥對周邊環(huán)境的污染。而農業(yè)上選種、種子消毒和農藥的噴灑大都需要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所以,我們指導學生練習配置16%的氯化鈉水溶液來選種,配制一定濃度的高錳酸鉀進行種苗消毒以及教會學生配制農藥波爾多液等,借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將化學知識與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生產相聯(lián)系
我們在教學中將一些企業(yè)中有關化學知識的應用進行適當拓展,講解給學生。
五、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將教材中與農村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一些知識介紹給學生并適當加以擴展,如,木材存放的“自燃”現(xiàn)象,使學生學會用化學知識解釋有關生活現(xiàn)象,逐步樹立了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
總之,化學知識與農村的生產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作為當代的化學教師,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生產生活中處處蘊含著化學知識,體會化學知識在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將學到的化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建設和推動農村經濟建設的穩(wěn)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賴光建.開展初中“綠證”培訓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J].廣西教育,1999(4).
[2]魏文金.深化中師化學教學改革為當?shù)剞r村經濟建設服務[J].化學教育,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