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
摘 要:唐代國家繁榮富強,昌明發(fā)達,外交上采取開放、和諧的民族政策,中西交流頻繁,大量的外來人士涌入中土,帶來許多別樣的技術(shù)與藝術(shù)文化,并逐步溶入中國原有文化之中,最終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唐代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quán)制社會的一個黃金時期,唐代金銀器是古代工藝美術(shù)中的絢麗瑰寶,同時,也帶有著唐朝人們鮮明的審美特征與心態(tài)。
關(guān)鍵詞:外來文化;金銀器工藝;藝術(shù)設計比較
唐朝——中國古代中央集權(quán)制歷史中的一個輝煌巔峰。開朝以來,隨著一系列政治制度堅實基礎的建立,自太宗的“貞觀之治”(627~649),經(jīng)武則天的治理,再到唐玄宗“開元盛世”(713~755),大唐帝國繁榮富強,昌明發(fā)達,有絕域來貢、萬邦入朝的盛況出現(xiàn)。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與活躍的精神文化彌漫其中。西北有絲綢之路,東南有海道聯(lián)絡東西,強大的盛唐國力保證著商路的暢通,使來往唐朝的商隊絡繹不絕,中西交流頻繁。國家強盛,經(jīng)濟活躍,唐朝有著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從而為工藝美術(shù)在這一時期發(fā)展至一個繁榮的巔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這一時期進入唐朝的外來物品甚是豐富多彩,而這些外來物對中國的社會、中國原有的文化又發(fā)生著復雜的、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有著非常的意義,其中很多逐步融入中國原有文化及生活習慣之中,最終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
研究唐朝的藝術(shù)設計,金銀器是必不可少的一節(jié),在這個朝代中國的金銀器發(fā)展進入了成熟與鼎盛時期。七世紀時期是一個大遷的時代,是印度文化大量入侵的時期,印度天文學、數(shù)學、醫(yī)學以及語言學等學科都涌入中土。唐朝上流社會的生活之中已出現(xiàn)佛教哲學滲透的情況。國立的昌盛,促使誕生一股從宮廷中傳播開,進而廣泛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階層之中的追求外國奇珍異寶奢侈品的風氣。自8世紀時期開始,胡風彌漫,導致手工藝品的風格特征備受影響。唐朝疆域內(nèi)尤其是長安,胡人幾乎隨處可見,胡人來華,不僅是奉使朝貢、傳教布道,更是坐賈行商,為官做宦。人們普遍認為胡人身懷異能,雄資財厚,通機巧,識奇寶,當時人們慕胡俗、施胡妝、著胡服、用胡器、進胡食、好胡樂、喜胡舞、迷胡戲,喜好異域文化的風氣流行開來。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金銀器在唐代的發(fā)展受到了極大的推動。唐代金銀器種類繁多,作品精美,以在銀器上作鎏金紋飾的金花銀器最具特色。唐代國運昌隆,社會富足,王公貴族等社會階層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金銀器因其質(zhì)地絢麗的光澤便受到了人們的追捧,貴族們把精致的黃金制品當作了富貴的象征,金銀器于是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正是在這兩種社會情形交相影響的條件下,金銀器的造型設計總結(jié)中國傳統(tǒng)技藝并廣取它者所長,制作工藝、裝飾手法吸收了很多西域、波斯等西方文化的元素,成就了其在唐朝時期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面貌,成為這一時代星河中璀璨的明星。
一、工藝——吸納創(chuàng)新并舉
唐代本身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對外政策上采取了一種恩威并用、相對寬容與和諧的外交及民族政策。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北姸嗟摹稗颗c絕域”來唐覲見,帶來大批的貢品,隨著國與國互動的增加,商路開通,更為廣泛的經(jīng)濟上的交流也相繼鋪展開來,大量的手工藝品出現(xiàn)在唐朝人們的生活之中。眾多異域金銀器物的捶揲技藝、造型、裝飾乃至文化內(nèi)涵在大量傳入的同時也逐漸與唐代金銀器自身發(fā)展脈絡產(chǎn)生影響融合的關(guān)系,從而促使著中國古代金銀器的發(fā)展至唐代風格突變。其中造型藝術(shù)最為突出地表現(xiàn)著這一情況,例如唐朝時期的胡瓶、八曲長杯和高足杯,濃郁的西域造型表現(xiàn)和鮮明的民族氣派并存,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政治、社會、歷史、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了它們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敖z綢之路”不僅是作為“國道”將中國與西方聯(lián)系起來,也是整個古代中外經(jīng)濟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西方的金銀器物和制作工藝伴隨交往也沿著“絲綢之路”流入中國,尤其是栗特和波斯薩珊輸入金銀器最多。兩漢以來,中國在青銅鑄造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金銀加工技術(shù)就從青銅鑄造技術(shù)上沿襲而來,根據(jù)金銀金屬的本身特點,日漸成為一門獨立的金屬加工工藝。到了唐代與中亞細亞古國粟特、波斯薩珊、印度、東羅馬的金銀加工技術(shù)和裝飾藝術(shù)相融合,在仿制異域造型和紋飾的同時又吸收了西方的錘揲和焊接等技法,使得金銀器的鑄造藝術(shù)在唐朝已達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唐代的金屬工藝制品以金銀器和銅鏡的藝術(shù)成就最為燦爛。
金銀工藝是唐代手工業(yè)的一個突出部門,皇宮貴族都喜歡擁有一些金銀工藝制品作為把玩觀賞享受。金銀器的制作主要采用捶打、切削、拋光、焊接、刻鑿、鍍、鉚等多種加工工藝,手法各有特點,用處各不相同。作品大都有精美的裝飾花紋,因為人們對金銀器的要求已經(jīng)不僅僅是實際功用,重點也在審美享受上。裝飾方法有毛雕和淺浮雕兩種,花紋則多用鎏金。它們紋飾不多,質(zhì)地素凈,利用金銀兩種金屬的不同光澤,互相襯托,互相呼應,既具有金碧輝煌的豪華尊貴之感,也有潔白雅致的簡單情趣。比如有一件在陜西省西安市出圖的《鎏金神獸紋銀盤》,盤子為六瓣花卉形狀,直徑15.3厘米,整個盤子是銀色的,光澤沉靜而閃耀,在盤子中央有一只凸起的鎏金神獸,神獸形象怪異,長著似馬似牛的頭,頭上一只獨角,背上有一對大翅膀,尾巴如鳳凰尾巴般舒展著,蹄子和馬一般無二,讓人感覺驕傲而威嚴,又私有一些震懾之感。怪獸是在盤底中央凸起的,淺浮雕手法,羽毛紋理分明,姿態(tài)生動。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裝飾,整個盤子鮮明簡潔又不失細膩,精美至極。
二、器形——中西文化匯通
在器形方面,唐代金銀器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也十分明顯,主要是波斯薩珊、中亞粟特及羅馬拜占庭等地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唐代金銀器品種繁多,并且眾多金銀器物造型獨特,有很多是在中國傳統(tǒng)器中形所未見到的造型。金銀器種類大致分為:食器、飲器、盒、裝飾品及宗教等用具,其中食器、飲器、盒的造型是唐代最典型也最主要的金銀器皿,一直具有很強的時代風格與特點。
初唐時期是金銀器皿受西方影響最強烈的階段。這一時期,開始出現(xiàn)像高足杯、帶把杯、折棱碗、長杯等器形,它們的統(tǒng)一特點就是,曲線圓潤,粗細處對比鮮明,器身凸凹變化,裝飾上講紋樣劃分出許多區(qū)段,裝飾區(qū)間多在8瓣以上,這樣造型的器皿很快就流行起來。這些特色恰恰彰顯出唐朝金銀器對栗特、波斯薩珊朝等外來風格的吸收、融合。比如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出租的一件《波斯銀持壺》,大肚細矮頸的造型極具波斯特點,曲線飽滿,視覺感突出,其口緣部分有一個波斯人物形象的頭像,特點鮮明。還有一件《舞馬銜杯銀壺》,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造型為一只皮囊,模仿皮囊酒壺的樣子,四方形,并用曲線塑造皮囊感,壺體兩面各有一匹舞馬,不僅從造型上說明了馬背上的民族的器物特點,也從裝飾造型上更點明了這件器物的風格特色。
這里要提到帶把杯。這類器物不常見于中國傳統(tǒng)器形中,其造型據(jù)研究當源自粟特地區(qū),在唐代金銀器中為數(shù)不少且種類多樣。目前出土的唐代帶把杯,一部分應該是從粟特直接輸入,另一部分是唐代工匠仿粟特器物鑄造而成。高足杯是唐朝金銀器物受外來影響較多的典型例子。高足杯最早出現(xiàn)于羅馬時代,拜占庭時代繼承了這一特點并沿用。高足杯敞口、弧腹、高足、外壁上面施以釉,是典型的帶有西方造型特征的器物。之所以有這么明顯而完整的特征,是因為早在唐代以前,這一樣式的杯子就已經(jīng)傳入了中國,經(jīng)過長年的互融、借鑒、創(chuàng)造,中國工匠將其中不滿足中國人審美的地方加以改造與更換,最為顯著的是器物上的裝飾紋樣,然后就出現(xiàn)了唐朝這樣一批特點鮮明的高足杯。唐代高足杯上的紋樣主要是纏枝花草、狩獵和各種動物紋,都是常見于當時其他種類器物上并為人們廣泛的認可的紋樣。
就實用價值而言,唐代受外來影響而出現(xiàn)的金銀器皿并未獲得廣泛的市場認可,因為裝飾精美的金銀器皿本身就已經(jīng)不是尋常生活的必需品,更多的是生活和藝術(shù)審美上的追求,故而這樣的金銀器在唐代多是作為奇珍異物收藏賞玩。比如仿粟特的帶把杯、仿拜占庭的高足杯和仿薩珊的長杯,等等。通過仿制,工匠們掌握了西方金銀器制作的主要流程,并將之中國化,與中國原有工藝融合而互助,使得唐代金銀器的制作及多樣性得到顯著的提升。唐代金銀器中的輸入品、仿制品和創(chuàng)新品的演變過程,正是對外來文化的吸收、揚棄及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的過程。
三、紋樣——靜看百花齊放
唐代金銀器裝飾方面的另一大顯著特點是對外來紋樣的大量吸收。初期,一方面由于制作工藝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技術(shù)仍然處于模仿階段,越是早期出現(xiàn)的器物,紋樣上所受到的影響也越大。外來紋樣主要有立鳥紋、翼獸紋、纏枝鳥獸紋、連珠紋和摩羯紋等。金銀器技術(shù)輸入的早期階段存在依樣照搬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繼而在吸收的過程中逐漸改變工藝,紋樣變?yōu)樘拼陨砦幕囊徊糠?。例如摩羯紋:摩羯是印度神話中一種長鼻利齒、魚身魚尾的神異動物,被尊奉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常見于古代印度的雕塑和繪畫藝術(shù)中。傳入中國后漸漸融入中國圖示,融入龍首的特征,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從內(nèi)蒙古赤峰出圖的罕見的《鎏金摩羯紋銀盤》,銀盤中央兩只摩羯首尾相接對稱盤在一起,中間有一個類似明珠或者火球或者象征太陽的帶火焰紋的圓球,總體感覺很像中國的八卦圖,盤子邊緣裝飾著同樣對稱的花朵和葡萄圖案。
文化交流從來都是雙向互動與交融。中國在吸收中亞細亞文化樣式的同時,傳統(tǒng)的通過特色文化元素也通過絲綢之路影響著西方國家和地區(qū)。這些在出土的各種文物上都有鮮明的體現(xiàn)。以時間為軸,互動影響顯而易見。在金銀器的造型和裝飾紋樣方面,比如中亞西亞傳統(tǒng)的銀器只有圓形口的,后來也出現(xiàn)了分曲花瓣口形制,這明顯是中國影響的結(jié)果;而在粟特的銀器中也出現(xiàn)了唐代的纏枝卷草紋、云紋、利魚子紋等紋飾樣式。
唐代金銀器造型藝術(shù)既總結(jié)和繼承前人的技術(shù)成就,在中外交融的社會背景下,積極開闊思路,吸收消化外來文化中的豐富營養(yǎng),并根據(jù)本民族的生活習俗、文化審美等特性,逐步發(fā)展出新的面貌,并非是簡單地模仿和復制,而是把文化中的不同以一種新的創(chuàng)造揉合在一起,鮮明地反映著唐代文明的開放與博大。在金銀器造型藝術(shù)和制作工藝方面,從唐代而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嶄新的藝術(shù)設計浪潮。不得不說,在唐代金銀器這個小范疇里,足以見古人的智慧和對美的豐富追求。
參考文獻:
[1]壟國強.與日月同輝——中國古代金銀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曹燕萍.金銀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3]齊東方.唐代金銀器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4]李炳武,韓偉卷.中華國寶:陜西珍貴文物集成:金銀器卷[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美]謝弗著.唐代的外來文明[M].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6][宋]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M].沈志華,張宏儒主編.北京:中華書局,2009.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藝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