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倩
摘 要:在小學校園開展籃球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適當的運動鍛煉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增強身體素質。體育教學工作者要根據小學生學習籃球的特點以及小學籃球技術要求,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原地與行進間相結合的基礎技能學習等施導手段促進小學籃球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學習特點;籃球技術;有效教學
發(fā)展籃球運動技能,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運動協(xié)調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奮力拼搏?;@球運動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在籃球運動過程中不僅能增強身體素質,也能促進非智力性因素的健康發(fā)展。在小學籃球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由于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不科學設置,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激情和興趣沒有被激發(fā)出來,新課程體育教學倡導的“陽光體育”指導思想遲遲難以貫徹到底,小學籃球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
一、小學生學習籃球的學習特點
1.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強
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天性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和紀律意識較為薄弱,上課時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灌輸式”的理論教學激不起學生的體育興趣。
2.主動學習的意識參差不齊
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對籃球練習學習主動性較弱,而中高年級段的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和教師的指導已經積累了一些籃球運動技能,開始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籃球運動的技能水平,積極投身到籃球活動中。
3.學生個體差異明顯
學生由于生長環(huán)境差異及個體發(fā)育差異,在運動能力上也表現出個性化發(fā)展特征。班級學生的籃球水平和運動能力不盡相同,在性別角度表現的尤為明顯。大部分男同學對籃球活動表現出由衷的熱愛與喜歡,但女同學對籃球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
4.教師教學手段較為單一
教師習慣用單一的學練教學手段,應該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利用簡單的小組學習模式,確立一些個性教學手段,來提升小學生籃球學習的內動力。
二、小學籃球技術特點
小學階段籃球技術教學應以進攻技術訓練為主,主要包括運球教學、投籃教學、傳接球教學這三方面的基本內容。在基本技術動作掌握熟練之后,持球突破技術、全場一對一直至五對五對抗、搶斷球、進攻籃板球、進攻技術等內容也需要組織學習。
運球技術主要依靠手臂力量,運球時五指要張開,掌心不能接觸球,用手指和指根上面的部分和手掌的外緣拿球即可。運球基本姿勢應保持左右腳前后自然開立,兩腿稍微彎曲,上身向前傾斜一點,視線平視前方。低運球時主要以手腕關節(jié)為軸,以手指、手腕的力量帶球;變向高運球和身前高運球時主要以手肘關節(jié)為軸,以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帶球;體側和側后的提拉式高運球主要以肩關節(jié)為軸,以上臂、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帶球。拍按球動作時,手要隨著球的運動上下迎送,應盡量拉長控球時間,以方便根據場上情況變化改變動作和保護球。對于剛開始接觸籃球運動的學生,應多進行原地運球活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熟悉球性,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強化對球本體的感覺。
投籃是小學籃球教學的重點,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的投籃意識,提高投籃準確率。小學投籃技術以單手胸前投籃、原地籃下45度投籃、正面投籃為主,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從籃下開始練習,逐漸增大投籃距離,在從遠到近逐漸縮小投籃距離,提高投籃命中率。四年級以上學生要開始學習勾手上籃、單手低手上籃、拋投等投籃技術,在籃下、運球和空切等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斜街上有所提高。
小學階段籃球傳接球技術的掌握非常重要,在團體賽中,如果不能掌握傳球、接球技術,五個進攻的人就無法聯系成為有機整體,全隊實力就難以發(fā)揮。雙手胸前、雙手反彈、雙手頭上傳接球、單手體測、單手擊地和單手肩上等是傳接球技術的重點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籃球學習水平和實際教學需要有策略、有步驟地安排學生練習。一般來說,在實戰(zhàn)操作中,雙手胸前、雙手反彈、雙手頭上傳接球較為常用,學生要重點掌握。
三、如何在小學籃球教學中應用個性施導手段
1.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學校課程改革的熱點話題之一,教學實踐研究發(fā)現,小學階段的合作式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增強適應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在小學籃球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籃球學習水平和個體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性,組織籃球學習活動,班級中總會出現個別學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的情況,在女同學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習情況掌握較好的學生與“后進生”、男同學與女同學安排在一組,可以化解學生學習水平差異化導致教學活動難以有效開展的這一尷尬局面。
比如說,在教學時全班學生盡量按男女比例1:1分為4~6人的小組,教師為每組指派一位籃球技術較好的學生做小組長。每次教學新技術和講解新知識之后,組員分組練習。教師重點觀察小組長新技術掌握情況,糾正小組長動作技術錯誤,確定小組長掌握所教授內容之后,安排組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展開練習。小組長負責向教師匯報組員技術練習情況、幫助組員練習新動作,組內成員有不明白或者不懂的問題,可以先求助小組長在組內解決,組內討論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向教師求助。
以投籃技術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基本動作之后,學生可按小組展開單球投籃、多球和雙球投籃、落地和不落地投籃等練習活動。組內成員輪流做記錄員,幫同組學生記錄單手上拋單手接住、單手上拋球換手接住、胯下雙手連續(xù)接球等動作掌握情況,根據記錄結果,對于基本動作掌握較好的學生組長可判定合格,接著再練習其他難度稍大的投籃技術;對于基本動作掌握不好的學生,組長和組內成員幫助其找到原因,糾正錯誤動作。
2.動靜結合滿足學生心理需求
小學籃球課程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逐漸推進,在基礎技術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在一開始安排原地練習與行進練習相結合,既增加學生了熟練技術,又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需求。
小學籃球有其自身的學習特點和技術特點,各地方、各學校的教學實際也不盡相同。在開展小學籃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研究,博采眾家教學之長為我所用,找出一套的適合學生特點與打法的籃球訓練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籃球學習活動中學有所成。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