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華
在刑事訴訟程序內,偵查中心主義主要體現(xiàn)在偵查機關對嫌疑人人身自由的處置、對涉案財物的強制處分以及對追訴證據的封閉式采集,對法院的裁判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由于錯案責任追究和國家賠償制度的存在,偵查機關與其所采取的刑事拘留、逮捕和未決羈押措施發(fā)生直接的利害關系。通過對涉案財物進行查封、扣押,或進行變賣、拍賣等處置,偵查機關與案件發(fā)生了經濟上的利害關系,并強烈追求對嫌疑人、被告人加以定罪的訴訟結局。
偵查中心主義的理念不僅體現(xiàn)在刑事訴訟程序之內,還廣泛地存在于我國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之中,成為我國社會治理方式的有機組成部分。偵查機關可以通過對嫌疑人的公開逮捕、對偵查人員的立功嘉獎、對偵破案件的新聞報道、授以政治稱號等方式,造成有關案件屬于刑事案件、嫌疑人構成犯罪的“既定事實”,從而對法院的裁判施加強大的社會和政治影響,使得法院不得不接受偵查機關所確立的結論。
通過偵查案卷移送制度的設計,法庭審判成為對偵查結論的形式審查和確認過程;通過各種法定的程序倒流機制,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有所疏漏的案件進行必要的拾遺補漏和程序補救,對法院作出有罪裁決施加重大的影響。偵查中心主義構造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后果,但迄今為止,我國的司法改革并沒有對此產生實質性的觸動。要徹底解決庭審形式化問題,真正推動審判中心主義改革,就必須對偵查中心主義給予認真的對待,并逐步拋棄這一問題重重的訴訟構造。
(摘自《政法論壇》,2017年第2期,第3-19頁。)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