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
摘 要:讀寫結合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規(guī)律。文章從緊扣文本、讀寫結合,單元習作、讀寫結合,關注生活、讀寫結合,拓展閱讀、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應遵循的原則等方面入手,對讀寫結合進行研究和探索,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寫作能力;閱讀;寫作;讀寫結合;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421;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0-0063-01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之兩翼,閱讀是輸入和積累,是有效表達的基礎和前提;寫作是輸出和表達,是閱讀能力不斷提升的具體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而閱讀與寫作巧妙結合,才能以讀養(yǎng)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立足文本,找準讀寫結合點,把閱讀和寫作巧妙結合起來;二是拓展語文學習外延,加強課外閱讀,開展語文活動,指導學生把生活感悟同寫作結合起來?,F(xiàn)對讀寫結合的具體內容進行研究。
一、緊扣文本,讀寫結合
葉圣陶先生指出:果能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篇之影響,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緒與技巧自能漸有提高??梢?,利用文本學習語言,首當其沖。首先,把握文體特點,讀中學寫。蘇教版初中語文新教材所選文章文質兼美,可供細細揣摩,隨文練筆之處甚多。寫景的文章,要學習如何繪景、如何借景抒情;寫事的文章,要學習如何記事、如何借事說理;寫人的文章,要學習如何寫人、分析人物形象;詩歌韻文,則要體會詩文意境、煉字的精巧。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經(jīng)典散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賞讀美景、美言的基礎上,關注自己家鄉(xiāng)的季節(jié)變化,用生花妙筆寫一寫家鄉(xiāng)的風光。其次,依據(jù)學情需要,以寫促讀。學生的閱讀學習應該是潛心會文、個性感悟、共議提升的過程。許多課文,讀完總會令人覺得言猶盡而意無窮,引人深思和回味。對此,教師應“趁熱打鐵”,讓學生動筆,以寫促讀,以寫促悟。例如,學過《送東陽馬生序》,可以寫讀后感;學過《變色龍》,可以進行續(xù)寫;學過《我的叔叔于勒》,可以進行創(chuàng)寫。
二、單元習作,讀寫結合
為提高讀寫結合的實效性,教師可以針對每一篇課文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結合理解文題,指導學生學會作文審題及自己擬題;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選材;結合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結合揣摩優(yōu)美詞句,指導學生積累語言并學會遣詞造句。在單元寫作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及時運用學過的寫作知識練習寫作。
三、關注生活,讀寫結合
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學生熱愛生活并善于觀察,就會從中發(fā)現(xiàn)許多素材,就會產生強烈的表達愿望,從“無話可說”變得“有話可說”,從“要我寫”變?yōu)椤拔乙獙憽薄J紫?,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觀察是寫作的前提,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學會觀察的技巧。一草一木,一蟲一獸,一山一水,一情一景,一人一物,校園中的,馬路邊的,家庭里的,只要能引起自己的注意,觸動自己的心靈,學生就都可以寫一寫。哪怕抓住一點,把所見、所聞、所想寫下來,就是一篇好作文。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學生就會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其次,鼓勵學生參加語文實踐活動。作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否則學生會在作文中說假話、空話、套話,生編硬造。因此,教師應經(jīng)常性地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比如課前三分鐘說話、演講比賽、經(jīng)典誦讀、講故事比賽、辯論會,從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學會寫作并樂于寫作,從而促進作文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拓展閱讀,讀寫結合
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積累語言、豐富情感體驗,并引導學生寫讀后感,記錄所想、所得,或評價人物,或抄錄精彩段落。閱讀與表達緊密結合,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首先,圍繞單元主題,拓展閱讀。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教師可圍繞單元主題進行拓展閱讀,向學生推薦與主題情感或寫法相近的優(yōu)秀文章。這既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是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的途徑。其次,閱讀經(jīng)典名著,提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讀兩三本名著”。經(jīng)典名著是文化和智慧的結晶,其價值在于典范語言的熏陶,在于心靈的滋養(yǎng)。閱讀經(jīng)典,是文化、知識、情感和智慧的積累,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還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五、讀寫結合應遵循的原則
首先,所選范例的典型性。范例應能折射出某些寫作方法的基本原則,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具有指向性。其次,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指導學生打破習慣性思維,以實際生活為依據(jù),發(fā)揮個性特長,學以致用,運用已掌握的寫作經(jīng)驗獨立、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寫作。再次,訓練的漸進性。讀寫結合要盡可能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做到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六、結束語
張志公先生說,寫必須以讀為基礎,沒有正確、充分的讀作為基礎,光寫是不行的。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只要加強閱讀,充分挖掘讀寫結合點,創(chuàng)新寫作方式,長期進行寫作訓練,必將實現(xiàn)讀與寫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岳增偉.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吳鳳.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