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建+張鴻
摘要:人文關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視角與突破口,人文關懷要求更加注重受教育者本身的自我實現(xiàn)與發(fā)展。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一些新情況,如何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文從人文關懷的視角提出一些思路和對策。
關鍵字:人文關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這一概念最發(fā)源于現(xiàn)于古希臘羅馬經典著作中,而后其內涵不斷豐富和擴大,人文的內在含義逐漸演變?yōu)榘òl(fā)展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尊重人的主體能動性、保障人權等涵義。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與文明密切相關,儒家將其看做是禮樂教化的簡稱,提倡人們通過對仁人智者的學習與交流,達到真、善、美的某種狀態(tài),最終的目的是引導人們達到更高的和諧境界。所謂“關懷”是屬于倫理道德哲學的范疇,美國著名教育學者內爾·諾丁斯認為,教師可以通過重視師生之間的關系,通過加深兩者之間的情感進而達到和諧的教學關系,更佳的教育結果。這就是一種師者對學生投注或全身心投入的一種關懷性教育,在道德和責任上具有極強的責任感和情感投入性,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使他們也具有人文關懷意識。人文關懷具有十分廣泛和多元的內涵,它擴大了之前僅僅將人看做為客觀現(xiàn)實存在的定義,承認人所具備的個性差異和多樣需求,它尊重和注重滿足人精神層面的需要,其關鍵在于注重人性和人本身的價值,要求實現(xiàn)人本身的自由平等和個性解放,還有要關懷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理性思考等,最終要實現(xiàn)人自由的發(fā)展和幸福的生活。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克己復禮為仁”都表達出了真正的人文關懷的思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和實際情況,筆者認為人文關懷是指關注人的個體多樣化的個性需求,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個性差異,對其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予肯定和關懷,努力促進大學生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國家高度重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教育人的同時開始關注大學生的內心需求、價值尊嚴,彰顯出高等教育的人文情懷。
當今高校教育的對象是鮮活的具有不同個性的人, 這就決定著高校教育工作中要注重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是高校教育的新視角與突破口。這在教育中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受教育者本身的自我實現(xiàn)與發(fā)展,更加關注人的本性,提倡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提高。因此,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應該堅持關懷理念,并創(chuàng)新人文關懷的方式和方法[1]。
一、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
1、外部環(huán)境復雜多變。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對大學生思想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大學生思想道德領域上存在著諸多問題,由于大學生自身心理上的不健全、學校道德教育的缺乏以及生活環(huán)境影響等原因,導致大學生的思想在觀念上、道德上發(fā)生了一些偏頗。有些人常常將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功利主義等一些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致使有些大學生淡化了對崇高精神的追求而過分追求自身生存狀況和發(fā)展條件。還有就是,大學生對社會懷有否定態(tài)度以及產生的不平衡心理來源于媒體對那些貪污受賄、以權謀私、貪圖奢糜等腐敗之風的報道。此外,長期以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沒能有效的結合,重理論、輕實踐,重說理、輕管理,重形式,輕內容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外在環(huán)境的變化,在對大學生進行行為引導和約束上失去了有效性。大多數(shù)大學生缺乏知識、能力和經驗,不能很好的處理自我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許多學生在當前形勢下因為不成熟,也不能正確的把握和選擇日趨多元的道德標準,從而造成知行脫節(jié)。
2、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巨大壓力。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大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面對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大學生有了思想上的重荷,就業(yè)壓力也很突出,與此同時,社會也沒有降低對大學生專業(yè)知識的要求,相反因為高科技的發(fā)展,對人才要求標準也相應的提高了,大學生普遍感受到學業(yè)的壓力。另一方面,由于城鄉(xiāng)之間及地區(qū)之間社會收入差距存在,而且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消除,所以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發(fā)展要求無法得到很好的滿足,這部分學生壓力更大。同時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個人自身發(fā)展問題使大學生思想容易陷入困惑,伴隨著愿望的落空和心理挫折的出現(xiàn),心理問題突現(xiàn)出來,使大學生精神壓力劇增。另外還有環(huán)境適應壓力、人際交往壓力、情感壓力等等都極大地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2]
3、部分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信念不夠堅定。在一份針對福建某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大學生思想覺悟和知識水平不高,對社會主義缺乏信仰,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堅定。在思想上,有些大學生思想稍有偏頗,自我認識不準確;有些人只相信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更別說接受他人的批評與教育;還有部分人經受不起挫折,沒有耐心解決困難,不能積極面對問題,經歷失敗后,甚至走上輕生之路。在政治上,有些大學生雖然將政治上的進步作為自己成長的客觀條件,但是自己不想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在價值觀上,一些學生太過功利化。由于社會競爭非常激烈,一些大學生過分崇尚自我,看淡社會,過于享受物質利益及享樂主義,對某些學生中產生了較大的消極影響,導致不少學生追求“個人奮斗、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取向。有些大學生獨立意識非常強,但集體意識卻非常低。[3]在學習生活中,一些大學生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精神和整體意識,更缺乏對社會和他人的奉獻精神。
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的對策
1、充分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者培養(yǎng)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自身完善和不斷發(fā)展。對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科學研究和討論需要思想政治理論界的深化,積極推動科學、系統(tǒng)和完整的理論,以此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活動實踐,從而使高等學校和教育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進一步正確認識和加深了解。各高等學校要積極采取各種舉措和行動,促進受教育者也就是高校大學生也能夠自覺主動的學習和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相關理倫,教育者也要綜合教育工作實踐和教育外部條件的變化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及時開拓人文關懷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視野,進一步體會,進一步深刻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重要作用與重要地位。
2、準確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對象的思想需求。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效果好壞的重要前提是開展教育者能夠全面把握大學生的思想需求尤其是主導需求,教育者在了解學生情況之后要關注學生的思想需求,還要進一步去關注學生的需要層次,從中尋找出學生最為關心、最為迫切也是急需解決的思想需求。認識和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讓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做到大學生的內心深處,做到有的放矢。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實際的變化情況,加強溝通與交流,便于開展有效性的工作。
3、正確認識并合理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系統(tǒng)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個持久工程,具有系統(tǒng)性和持久性。人文關懷不僅包括關懷大學生思想進步、身心和諧、道德提升以及價值實現(xiàn)等多方面的內容,其實施過程也貫穿大學生整個大學學習階段,因而具有持久性。僅靠思想政治教育者少數(shù)人和部分集體難以對大學生做到有效、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宣傳部門、組織部門以及教育部門等應該提供必要的支持、培訓和指導,使各教育相關部門和高等學校能夠更加容易也更加有動力開展系統(tǒng)且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有系統(tǒng)的、科學化的理論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對人文關懷的實踐,高校也應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措施,正確認識并合理把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系統(tǒng)性和持久性特點,不斷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長效機制。
4、牢固確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和思路。采取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所必須的。一方面,教育者在教育目標定位上關愛學生成長、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標,始終把學生作為教育的服務主體、權益主體和動力主體,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成才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服務。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教育方法的選擇和教育形式的應用上要尊重大學生的人格,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關心他們的平時生活,了解他們的思想需求,始終朝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方向努力,由偏重單向灌輸?shù)阶⒅赝卣節(jié)B透,由某些情況下的居高臨下轉向接地氣的深入基層深入學生,在思想、在行為、在價值觀選擇上促進大學生的良性轉變。
5、有效樹立積極平等的教育觀念。積極平等的教育觀念是思政教育者要具備的重要素質,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角度看來特別是這樣。一是教育者要信任大學生有趨于完善與追求發(fā)展的潛質,對他們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同時也是充分信任大學生的人格和個性,愿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公平的對待每位學生每位受教育者,及時進行平和平等的師生交流。三是教育者要無理由接納大學生,無條件助力每一位學生,不斷挖掘他們的潛質與才能,懂得尊重、欣賞并且有效對待大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同時,在教育的過程中,跟蹤這種變化的情況,使這種獨特的個性能夠被引導到正確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四是教育者要關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愛護學生的隱私、關心學生的成長、困惑與發(fā)展。最后,思政教育者要給予學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使大學生發(fā)揮優(yōu)質的潛能,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某種情況下忽視學生的自尊心,忽視學生追求個性,改掉強制命令的工作方式來教育和管理學生,轉變?yōu)樽龅阶鹬貙W生、接納學生、相信學生和塑造學生,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
6、努力強化人文關懷的角色意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人文關懷的角色意識,首先是要提高對自身需要關懷者的角色的自我意識,以關懷者的角度,用關懷者的
身份與責任意識,踐行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自發(fā)到自覺,由原來的應然狀態(tài)的關懷者轉向實然狀態(tài)的關懷者。在教育和管理過程中,投入大量而又真摯的情感,堅持不懈地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促進受教育者提升職業(yè)評價和職業(yè)幸福感,促進受教育者思想不斷進步、道德有效提升、心理不斷成長和價值不斷實現(xiàn),主動完善關懷者真善理念的理性自覺,不斷增強理論素養(yǎng),自覺提升道德修養(yǎng),使他們熱愛自己的崗位,踏實工作。此外,服務好學生,還要用正確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教育方式,用優(yōu)秀的個人素質和個人魅力去啟迪大學生,發(fā)揮教育的最大作用,獲得教育的最大效果。除了教育者作用,作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在的高校也要自覺樹立人文關懷的角色意識,相關部門特別是與學生直接相關的學生處、團委、就業(yè)指導中心等部門,更應該高度重視和有效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相關工作,加強對教育者的思想教育、作風教育和人文關懷,支持他們開展工作,對教育者的人文關懷行為進行獎勵[4]。
如此看來,人文關懷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課題。社會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fā)點,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設計的重要基礎和努力方向。國家的發(fā)展和強盛,民族的復興和崛起,都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息息相關,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義。在新的挑戰(zhàn)與新的形勢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繼續(xù)不斷發(fā)揮和增強實效性,引入人文關懷,發(fā)展人文關懷,并將其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將學生視作獨立的個體和關懷的對象,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促進和推動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論大學生人文關懷意識的培養(yǎng).花會娟.2014.6.
[2] 論高校思想政教育治的滲透性.周宇.[A].高等教育研究.2005.
[3] 淺議當今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張施斌.[A].大學教育.2013.5.
[4] 大學生思想教育人文關懷研究.陳波.2009.4.
[5] 肖陸軍.提升高校黨建科學化水平的思考.黑龍江史志.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