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層芳
摘要:“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開放語文課堂,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中解脫出來,讓語文走進生活,讓生活走向語文,給學生感受自然,使學生在與現(xiàn)實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chǎn)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fā)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同時又在這一過程中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完善人格,“保證人人享有他們?yōu)槌浞职l(fā)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p>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這樣一個現(xiàn)實:盡管經(jīng)過了很長時間的語文學習,但學生普遍存在知識面狹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言之無物,常感到學無所用,學的多卻收獲少。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強調(diào)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nèi)容與時代信息,巧妙地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進行生活教育。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才能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真正做到學生是語文課堂的主人。
一、親歷體驗,現(xiàn)察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nèi)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因為有了它,植物才會有變化,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再如《夕陽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導學生去觀察夕陽,領略夕陽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導學生去觀察雨后白云的變化,了解它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多端。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注重體驗
學生探究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體驗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關注結果,但更關注的是過程,學生親歷了探究過程中的苦與樂,對一個個疑問的解決所帶來的欣喜,是別人所不能體會到,特別是對那些語數(shù)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來說,看到了自身的價值,增強了自信。學生通過“走進大自然”的活動,也明白了我們的許多知識是和大自然密不可分的,是人類以大自然為師的結果。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大量地翻閱資料,認真觀察,仔細比較,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相互交流,發(fā)揮小組的集體作用,互相補充,互相糾錯,形成了科學的態(tài)度。有個小組對河流進行了研究,了解我國有哪些河流,我國的水資源情況怎么樣,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我國人均可用水資源非常少,在全世界排在了后面,在我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qū)水很少,常常面臨干旱的情況。后來學生觀察了我們周圍的河流,被這種嚴重的污染現(xiàn)狀震驚了,到處是垃圾,工業(yè)廢水任意注入河中,還有農(nóng)田里有殘余農(nóng)藥和化學肥料的水的排放,幾乎沒有什么干凈的河流了。學生還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去數(shù)我們周圍有多少河,大約測算了污染面積,寫成了水污染報告寄給了相關政府部門,寄給了有關工廠,上街散發(fā)傳單,呼吁社會愛護水資源,在班級里發(fā)起了珍愛每一滴水的征文活動。這項活動,雖然水的凈化不能一蹴而就,但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
三、密切結合生活實際,實施開放式語文教學
為了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內(nèi)容較為單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學方法過于僵化的不良狀況,筆者認為,在語文課堂上應向自然、社會、現(xiàn)實生活進行開放。為了讓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充滿生機和活力,應實施開放式教學,將生活引入教學中,從而實現(xiàn)教學和生活的相互關聯(lián),并喚醒學生對生活所具有的情感體驗,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個人的生活積累來感知與理解語文,力求實現(xiàn)書本知識和生活世界的相互溝通。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關注語文課堂學習以及課外閱讀,但卻忽略了小學生本應擁有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也即忽視了學生們的生活。所以,在今后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更加積極地引入與還原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境,調(diào)動起廣大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情感體驗。要通過實施語文生活化教學,強化課堂教學和生活間的溝通,把生活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走出一條語文教學生活化之路,從而讓語文教學回歸到生活中,讓語文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語文課文的內(nèi)容,并從中受到啟發(fā),賦予語文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揭示出其潛在的意義,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們更好地享受生活,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
四、教學形式生活化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這是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教師的身份是引導者和參與者,通過對學生學習方向的引導來為他們提供服務。①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語文課堂中有效運用多媒體設備,是提高教師對課堂把握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對語文教學內(nèi)容有效展示的方法和手段。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課堂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說,應該重點考慮對學生生活的貼近程度,只有創(chuàng)設的情景貼近生活,才能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提高自我,積極主動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能力。②用美的文字折射生活的樂趣。小學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它憑借語言文字顯現(xiàn)物美、景美、事美、情美和人美,讓人通過欣賞富有韻味的語句、段落,喚起美感,對事物的認識有質(zhì)的飛躍。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其中的好詞佳句來完成其中的重點內(nèi)容,再運用上文所提及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必要的情景展示,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桂林山水的具體概念。這樣,可以事半功倍,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生的生活中,處處皆有語文,處處用到語文。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不但能克服以往語文教學中存在只注重語言知識教學的弊端,也可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過程,從而讓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中心的素質(zhì)教育切實地落到實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生活”來突破文本中的難點、化解學生心頭的疑點,還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思想認識,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