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明
去年,有一份學案中出現(xiàn)了一道題目,學生錯誤率很高:
下列句式與所給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D、不拘于時
參考答案為C,C句和例句都是狀語后置句。A為判斷句,B為賓語前置句,D為被動句。
今年的一次校標考試,試題中又出現(xiàn)了類似的一道題目,錯誤率依舊很高。見下例:
下列各句與“其勢弱于秦”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B、而君幸于趙王
C、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D、秦人不暇自哀
參考答案為C,C句例句都是狀語后置句。A為定語后置句,B為被動句,D為賓語前置句。
比照以上兩道題目,其中“不拘于時”“而君幸于趙王”兩句,都有引進被動對象的“于”,理應(yīng)是被動句。然而,“于時”“于趙王”又是介賓短語后置,因此這兩句又是狀語后置句,應(yīng)該屬于文言特殊句式的兼類。學生錯誤率高,究其原因,應(yīng)該是命題者疏忽大意,沒有意識到文言特殊句式存在著兼類現(xiàn)象。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類: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 、倒裝句。有些文言句子涉及句式歸類時,它們可能同時屬于其中的不同類型,我們還是要從多角度觀察。在平時的教學中,稍加注意,就不難發(fā)現(xiàn)文言特殊句式兼類現(xiàn)象的存在。這里針對經(jīng)常被忽略的三種文言特殊句式兼類現(xiàn)象提供一些例句,以供參考。
一、被動句與倒裝句的兼類
(1)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于”引進被動對象,“于遠近”同時是介賓短語后置。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于”引進被動對象,“于周郎”同時是介賓短語后置。
(3)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司馬遷《屈原列傳》)
“于”引進被動對象,“于鄭袖”“于張儀”同時是介賓短語后置。
二、省略句與被動句的兼類
(1)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張溥《五人墓碑記》)
“激昂大義”中間省略了“于”,“于” 引進被動對象,“(于)大義”同時是介賓短語后置。
(2)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為”引進被動對象,“為所虜”中間省略了“之”。
(3)而劉夙嬰疾病(李密《陳情表》)
“夙嬰疾病”中省略了“于”,“于”引進被動對象。
三、倒裝句與省略句的兼類
(1)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大王見臣列觀”中省略了“于”,“(于)列觀”同時是介賓短語后置。
(2)又試之雞,果如成言(蒲松齡《促織》)
“又試之雞”中省略了“以”,“(以)雞”同時是介賓短語后置。
(3)屠懼,投以骨(蒲松齡《狼》)
“投以骨”中省略了“之”,“以骨”同時是介賓短語后置。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更多類似的例句。有的句子甚至會出現(xiàn)三種特殊句式兼類的,比如:《張衡傳》一文中“連辟公府不就”中間省略了“于”,“于” 引進被動對象,“(于)公府”還是介賓短語后置;《赤壁之戰(zhàn)》一文中“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荊州之民附操者”屬于定語后置,“逼兵勢耳”中間省略了“于”,“于”引進被動對象,“(于)兵勢”還是介賓短語后置。這兩句都屬于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的兼類。
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張中行在其所著的《文言津逮》一書中強調(diào):“(文言)理性知識有系統(tǒng)性,可以使感性知識更清楚,更牢固?!备咧袑W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篇目的閱讀積累,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整理文言特殊句式兼類現(xiàn)象的句子,并從中悟得規(guī)律,從而不斷促進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作者通聯(lián):江蘇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