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翠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初中部 江蘇南京 210028)
一、案例的背景
記得這幾年的開學會議,校長總是會給我們解釋“新市民子女”: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大批農(nóng)民進城務工,農(nóng)村地區(qū)到中心城市務工的人員越來越多,這些農(nóng)民工大都處于青壯年時期,他們的子女一般處于基礎(chǔ)教育階段。這部分農(nóng)民工他們省吃簡用,靠著微薄的工資堅持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他們的孩子便是新市民子女。
近些年來,來校新市民子女越來越多,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新市民子女。在與之長期交往的教育實踐中,我也深刻感到新市民子女有五大“心病”:極度自卑、自我封閉、性格孤僻、行為偏激、自暴自棄。
對他們,因材施教、重點關(guān)注,則可以助其良性發(fā)展,后來居上;若稍有不慎,則可能逆反而行,教育失效。
二、案例的描述
2010年的暑假特別熱,一天我?guī)е跻恍律a課。
那一次,我汗流夾被地上完一堂課,黑板上被我寫的密密麻麻,因為當時是補課,也沒有安排值日生。下課了,我就指著一位坐在前面的男同學說:“幫老師把黑板擦一下,好嗎?”
只見這位戴著一副眼鏡、長的白白凈凈高大的同學坐在椅子上,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 “老師,我夠不到黑板”。
聽到這個回答我感到愕然,我盯著這位學生看了一會,這個男同學表情很鎮(zhèn)靜,其他同學也好奇地看著這個戴著一副眼鏡、長的白白凈凈高大的男孩,我心想,這個學生怎么能這樣啊,一般的同學如果老師喊他幫忙做事,高興還來不及呢?即使心里不愿意擦黑板,但還是會不情愿的把事情做好的。這是一位怎樣的同學呢?
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辦公室把這位同學的報到資料翻開,從資料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情況,只是上面有一條信息吸引了我,原來這位學生是上一屆的留級學生,名字叫王洋。現(xiàn)在已經(jīng)取消留級制度了,怎么還會有留級生呢?原來一問才知道,在初一的時候,王洋同學特別的調(diào)皮,居然和同學打賭,從學校的二樓跳了下去,結(jié)果腿嚴重骨折,在家休了將近一年。
通過和王洋以前的班主任了解到,他們一家四代單傳,他的父母自他6歲時便把孩子留在老家,在老家的那段有父母陪伴的日子,王洋是快樂的、幸福的。后來,他們兩人來南京打工,從那時起一直到小學五年級,他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大,父母只有在過年時才回家,平時只是偶爾打電話或寄財物,為了彌補孩子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的遺憾和隔代親的緣故,從小他的爺爺奶奶對這個孫子就是“含在嘴里怕化,頂在頭上怕嚇”,對孫子真可以說是百依百順,雖說老家家里條件比較艱苦,但無論孩子的什么要求他們都會無原則的滿足。后來隨著他父母在南京打拼時間的推移,條件稍微好一些,把他及爺爺奶奶從老家接到南京,一家五口在南京生活,條件可想而知了。王洋先是留守兒童,后來又轉(zhuǎn)變成新市民子女。王洋的成長經(jīng)歷影響了他的性格。
三、案例的反思
1.溫情——為了心靈的交匯
王洋的父母在外務工多年,很少與孩子相處,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心理距離遠遠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雖說有爺爺奶奶的愛護和照顧,但父母長期的不聞不問,讓年幼的王洋還是覺得自己和同齡孩子相比,似乎少了什么,于是陪伴他的除了孤獨之外,可能更多的就是“胡作非為”了。想到這些,我告訴自己,教育是一個充滿童心的事業(yè)。教育,是人和人心靈最微妙的接觸,學校就是這個“心靈”接觸的地方,作為新市民子女的教師,我們完全可以讓這個地方溫情脈脈,然后收獲成功、喜悅和幸?!F(xiàn)實的做法就是對于這樣的孩子要童心母愛,因為——溫情相待寒冬暖。
2.等待——為了更高的期待
教育是一個充斥涅槃的過程。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可能很多成功、喜悅和幸福都伴隨著“痛”。但這些痛都是“種子”——種子頂開泥土的痛。這是種子必須要經(jīng)歷的,“種子”不頂開這層泥土,它就永遠不會發(fā)芽,不會綠樹成蔭、參天聳立、棟梁之材,不會體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推己及人,其實這些外來工子女也不容易,“顛沛流離”的轉(zhuǎn)學生活,使他們比城市孩子更加需要父母的指導和關(guān)愛。但是據(jù)調(diào)查顯示:教育程度低、本身缺乏綜合素質(zhì)、工作辛苦、可自控時間少等原因,使外來工意識不到或不知如何幫助自己的子女。所以,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要反復施愛,因為——愛如潮水永無期。
3.示范——為了更美的未來
從前面的資料可以看出,王洋的一脈單傳使他從一出生對爺爺來說就具有特別的意義,再加上父母的長期在外,更使得爺爺奶奶對他無原則的一味溺愛、嬌寵,孩子還小,他們還沒有具體的是非觀念,爺爺奶奶長期的姑息縱容造就了孩子任性、蠻橫、不講道理的性格。所以,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播撒健康生活的陽光,因為——行為示范見希望。
4.松樂——為了更燦的教育
對于這樣的孩子要注入和諧,教師要身心放松;守住心靈的寧靜;呼吸調(diào)勻,公平做事;樂觀向上,永不停歇。教師要有有聲有色的工作,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義的交往。簡而言之,我們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tài)、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做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事情。
總之,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撥開新市民子女心中的迷霧,止住“新市民子女”的痛,撥開心靈的云霧見到燦爛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