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環(huán)
不久前到鄉(xiāng)鎮(zhèn)檢查工作,一位參加工作僅一年的男教師上了一節(jié)語文匯報課。課上書聲瑯瑯,孩子們正在聲情并茂地讀艾青的《太陽的話》。這是一首現(xiàn)代詩,詩人以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人的語言與思想,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樹立起積極樂觀的信念。
一遍讀完,教室里恢復了安靜。一只高舉的手進入到大家的眼簾——是個嬌小的女孩兒。教師示意她開口說話,她毫無拘束之色,聲音清晰而響亮:“老師,為什么書上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沒有和上面的詩句對整齊呢?”教師面色泛紅,顯然,這個問題不在他的預設之列。他一邊回應“噢”,一邊拿起書查看,上課的學生和聽課的我們也都開始低頭細看文本。的確,最后一行詩的開頭與上一行詩相比空出了一個字的距離。
執(zhí)教教師微微一笑:“你讀書真仔細,為你點贊!我在備課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了,原準備向大家請教的,現(xiàn)在好了,馨曄提出來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p>
教室里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聽課的教師也開始交頭接耳,這個不期而至的插曲顯然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孩子們在或大或小的議論聲后紛紛舉起了小手。
“老師,我覺得這里可能是差了一個字。您看,前一句是:‘讓我把花束,把香氣,把亮光,如果添上‘把字,就成了‘把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我想,作者所要表達的正是要把花束、香氣、亮光、溫暖和露水一起撒滿心的空間。添上‘把,與上一句在句式表達上正好吻合。您說呢?”男教師沒有立即表態(tài),而是沖孩子豎起了大拇指,繼而又點了一個舉手的學生。
“老師平時總教育我們說要‘不唯書,不唯上,我覺得可能是出版社印刷排版的問題。因為上一句連用了三個‘把字,最后一句是承接的上文,不用‘把字也是可以的。不過,我建議可以把這首詩排版成這樣——”說完,男孩兒舉起他的書給大家看,上面是他改動后的詩行:
讓我把花束,
把香氣,
把亮光、溫暖和露水,
撒滿你們心的空間。
……
課堂還在繼續(xù),我按捺不住掏出手機上網(wǎng)查看了不同版本的電子課本,呈現(xiàn)給我們的《太陽的話》這首詩的文本內(nèi)容不盡相同。在北師大版中,最后的詩句是有“把”字的,而且在“溫暖和露水”后標注了逗號。
看著講臺上那個年輕的面孔依然微笑著在和孩子們一起讀書,我的心中已是波瀾起伏。艾青的原作究竟如何不是最重要的,而教師面對課堂的“節(jié)外生枝”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教育機智是難得的,孩子們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習態(tài)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是可貴的。文本中一處不經(jīng)意的留白或者準確點說應該是空白,給了教師和學生想象思考的空間。這個意外正是語文課堂上閃光的,極具個性的資源。執(zhí)教教師順水推舟,利用這個“發(fā)現(xiàn)”積極促成了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很好地駕馭和利用了它,使語文教學轉變?yōu)殚W耀著理性的光輝,躍動著人性魅力的動態(tài)過程。
筆者認為,有無這個“把”字的詩句表述都是可以的,“讓我把花束,把香氣,把亮光,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是說太陽通過不斷地給予花束、香氣、亮光、溫暖和露水,讓人們在每天的生活中,從身體到內(nèi)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促使人們追求光明,熱愛生活,煥發(fā)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只是,筆者更同意孩子的想法,不加“把”字就分行,加了“把”字就加注逗號,這樣,孩子們會更容易理解。
無疑,這樣的生成真實自然,未加粉飾,智慧的激發(fā)和情感的張力巧妙融合,整個教室似乎讓人感到格外溫暖和明媚。
(作者單位: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教育局)
責任編輯 嚴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