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泉
摘要:根據(jù)肥城市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技術的實施情況,論述了實施馬鈴薯機播、機收技術的重要意義,對馬鈴薯機播、機收技術要求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配套措施。
關鍵詞: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收獲;技術;配套措施
一、技術方案
根據(jù)肥城實際種植情況及馬鈴薯播種收獲技術要求,確定農(nóng)機農(nóng)藝技術流程為:
機械深松—機械旋耕整平—機械播種(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噴藥、扶壟、噴滅草劑、覆膜)—壓膜—機械植?!獧C械殺秧、清膜—機械挖掘、篩土—人工分級、撿拾、裝箱—機械運輸、入庫。
1、推廣技術
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技術、馬鈴薯機械化收獲技術。配套技術:土壤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機械化殺秧技術。
2、主推技術要點
(1)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技術
采用2CM-1/2型馬鈴薯覆膜播種機作業(yè),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噴藥、扶壟、噴除草劑、覆膜等七道工序,起壟高度、寬度、播深、株距、行距均勻;技術要求為:工作深度120-150 mm,壟距750-800 mm,壟高200-250 mm,種子行距240-280 mm,株距200-350 mm,地膜寬度800-950 mm,工作行數(shù)為一壟雙行,春季播期要求土壤10 cm處低溫達到7℃以上,一般在2月-4月;播種合格率≥85%,種子破損率≤1.5%,漏種指數(shù)≤10%,重種指數(shù)≤20%,畝施肥量0-200 kg。
(2)馬鈴薯機械化收獲技術
采用4UXP-60型馬鈴薯收獲機一次性完成起薯、升運、篩土、分離等多項作業(yè)。技術要求為:挖掘幅寬600-800 mm,挖掘深度200-250 mm,明薯率≥96%,傷薯率≤1.5%,破皮率≤2% ;夏季收獲期一般在6月-7月。
3、配套技術要點
(1)土壤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
采用1SZ-180型振動深松機作業(yè),一次完成土壤深松、整平作業(yè)。技術要求:作業(yè)深度不小于30 cm,均勻一致,無重松、漏松,整后地表平整。作業(yè)在播前進行。
(2)馬鈴薯機械化殺秧技術
采用1JH-100型馬鈴薯殺秧機在收獲前3-5天進行機械殺秧。技術要求:漏殺率≤1%,留茬高度≤5cm。
二、主要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和技術要求
1、機械深松耕整
采用1ZS-180型振動深松機、1GQN-180(200、220、230)旋耕機作業(yè),機械深松每隔3-4年實施一次,松深30 cm。
2、機械播種
采用2CM-1/2型馬鈴薯覆膜播種機作業(yè),一次性完成開溝、噴藥、施肥、播種、起壟、噴除草劑、覆膜等七道工序,起壟高度、寬度、播深、株距、行距均勻;工作深度120-150 mm,壟距750-800 mm,壟高200-250 mm,種子行距240-280 mm,株距200-350 mm,地膜寬度800-950 mm, 播種合格率≥85%,種子破損率≤1.5%,漏種指數(shù)≤10%,重種指數(shù)≤20%,畝施肥量0-200 kg。
3、機械壓膜、機械植保
采用噴藥覆膜機、田園管理機、背負式噴霧噴粉機。
4、機械殺秧清膜
采用1JH-100型馬鈴薯殺秧機械,將壟底的秧苗吸起,高速運轉的刀片將其粉碎,一次性完成馬鈴薯秧苗、殘膜的清理,以保證馬鈴薯的機械化收獲。
5、機械挖掘、篩土
采用4UXP-60型馬鈴薯收獲機、KDT910微耕機收獲裝置等機械進行馬鈴薯收獲,一次性完成起薯、升運、篩土、分離等工序,挖掘幅寬600-800 mm, 挖掘深度200-250 mm,明薯率≥96%,傷薯率≤1.5%,破皮率≤2%。
三、配套措施
1、選用優(yōu)良品種和健康薯種是作物生產(chǎn)的基礎
根據(jù)當?shù)剡m應市場需求的早熟品種,因此遴選荷蘭15應用到示范區(qū)。健康種薯是經(jīng)過脫除病毒,在嚴格的種薯生產(chǎn)體系中繁殖的種薯,馬鈴薯種薯對馬鈴薯的產(chǎn)量貢獻率可達60%左右。
2、精耕細作,創(chuàng)造適宜生長條件
馬鈴薯適于中性和微酸性疏松土壤,不耐鹽堿,不適于粘重板結土壤。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
3、適期播種,將產(chǎn)品形成期安排在最適宜季節(jié)
馬鈴薯播種時應做到適期播種,使薯塊膨大期處在氣候最適合的時間段,以獲取最大產(chǎn)量。長期實踐證明肥城地膜栽培的適播期在3月初。
4、寬行大壟栽培,創(chuàng)造良好的田間生長微環(huán)境
實行寬行大壟栽培,一壟雙行,壟距由原來的700 mm加寬到800 mm,畝定株5000-5500株。實行間歇栽培,可改善通風。
5、平衡營養(yǎng)供應
磷鉀肥主要用作底肥,氮肥主要用作追肥,有明顯的增產(chǎn)效果。在施底肥時,可適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能保證平衡的營養(yǎng)供應。如果土壤有機質(zhì)不足,則應根據(jù)土壤肥力測定結果,合理配方施肥。
6、加強田間管理
及時放苗,播種后20-25天馬鈴薯陸續(xù)頂膜,應在晴天下午及時破孔放苗,并用細土將破膜孔掩蓋,防止苗受熱害。收獲時降至50%-60%,以利塊莖周皮老化,便于收獲。推廣膜下滴管技術,最大程度降低空氣濕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7、馬鈴薯病蟲害綜合防治
堅持綠色植保理念,在病蟲害防治上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為輔。合理輪作,避免重茬。選用無病的脫毒種薯,把好切塊關、消毒關。根據(jù)馬鈴薯的生長規(guī)律和病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提出如下防治方案供農(nóng)戶參考:高巧+安泰生拌種,團棵時葉面噴施安泰生70%可濕性粉劑(100-150 g/畝),從塊莖膨大期開始,連續(xù)2次施用銀法利(75-100 mL/畝),間隔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