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國學”,如果說成是“中國學”“中國文化”“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等,就很正常了。但假如執(zhí)意要把一種學問拔高到可以與“國旗”“國歌”相提并論的高度,就可能產(chǎn)生很多問題。至少,會對國內同類文化不公平,會與國外其他文化不相融。
舉一個小例子就明白了。如果說京劇是“中國戲劇”,誰也不會反對,但是,如果把它說成“國劇”,就套上了“唯一性”和“排他性”的金項圈。這樣一來,該怎么處置比它更經(jīng)典、更悠久的昆劇?怎么處置產(chǎn)生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的元雜???
而且,現(xiàn)在京劇也遇到了重大生存危機。如果封成了“國劇”,還有誰敢動它?還有誰敢改革?
“國學”的范圍當然比“國劇”大得多,但由于同樣在追求一種“國家主義”的文化權威,也就有了“排他主義”,會產(chǎn)生一系列邏輯矛盾。
(摘自《中華文化四十八堂課》長江文藝出版社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