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海蓉
太極拳源遠流長,其發(fā)展大致上可以分為誕生、成熟、繁衍和普及4個時期。
一、誕生期:明末清初
陳家溝陳王廷依據太極陰陽之理,吸取諸家武術之長,融中醫(yī)經絡學與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一體,創(chuàng)編出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保家護國的陳氏太極拳。
二、成熟期:清代中期
經過百余年傳承,到了陳氏14世傳人陳長興和陳有本時,二人分別創(chuàng)編出太極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極拳小架一路、二路。陳長興從理論上對太極拳進行總結,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zhàn)斗篇》等。
三、繁衍期:清代中后期至民國
1.陳式太極拳宗師陳長興首傳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楊露禪。楊露禪學成回鄉(xiāng)后到北京傳拳,逐漸衍變創(chuàng)編出楊式太極拳。
2.陳氏第15世傳人陳清平,傳拳于溫縣趙堡鎮(zhèn)人和兆元、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溫縣陳新莊人李景炎、溫縣南張羌村人李作智和溫縣北冷村人王賜信,后5人分別創(chuàng)編出和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忽雷太極拳、騰挪太極拳、忽靈太極拳。
3.清末,滿族人全佑師從楊門,學楊式太極拳后,傳子吳鑒泉,創(chuàng)編出吳式太極拳。天津武清人李瑞東師從王蘭亭,學習楊式太極拳,創(chuàng)編出李式太極拳。
4.民國初期,河北望都縣人孫祿堂,師從郝為真,學武式太極拳后,創(chuàng)編出孫式太極拳。
四、普及期:20世紀70年代至今
陳家溝太極拳傳人,在改革開放后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各種太極拳賽事,連創(chuàng)佳績。20世紀80年代至今,溫縣拳師在國內和海外傳拳授藝并從事文化交流活動,使太極拳在國內外廣為傳播。
太極拳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活動,由誕生發(fā)展到成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時至今日,太極拳已遍及中華神州大地,走出國門。憑借其修身養(yǎng)性、強身自衛(wèi)的功能以及那自然樸實的道教哲學底蘊,太極拳已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大眾體育文化活動。
陳氏太極七十六式
招式八(見圖1)初收動作詳解:接上一式(摟膝拗步)的最后一個動作。身右轉,重心略后移成左側馬步,右手向胸前回收,左手變掌,從體側向前轉動,立于離胸大約30厘米處。身體再略右轉一些,左腳回收,成左前虛步。右手仍在胸前。
身微右轉并向右下挫,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回左腿,右膝微屈,成右獨立式;當身體右轉時兩手以左逆,右順纏,隨左腳上提而起時,變?yōu)殡p逆纏向下合勁,兩掌心斜向前下。
招式九(見圖2)上三步動作詳解:上體微微右轉,雙手下走,向后劃弧。提左腿向左前方上步,腳跟著地,同時腰左轉,左手弧形由后向上、向前下劈掌,右手后擺。重心前移落于左腿,提右腿向右前方上步,同時右掌逆纏向上、向前劈掌,左掌隨腰左轉向后擺掌。腰右轉,左掌由后向前再向右撥掌,右掌向下,向后擺掌,同時重心前移,提左腿向左前方上步,眼看左前方。
招式十(見圖3)斜行拗步動作詳解:上體微右轉再左轉,隨轉體右腳尖點地輾轉,同時左手向右外旋向下,微內旋向左劃弧置于左胯旁,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手外旋向上、向左,向前劃弧繞置于右前上方,掌指向右上方,掌心向外,目視右手。踏腳擦步,身體微右轉,右腳提起后踏腳落步,屈膝半蹲。隨右腳落步,左腳迅速屈膝提起,腳尖上翹,以腳跟內側貼地向左鏟出。同時,左手繼續(xù)向左、向上屈臂外旋再向右、向下劃弧屈肘置于左肩前,腕同肩高,掌指向上,掌心向右;右手內旋繼續(xù)向右、向上劃弧置于右胯側,掌心斜向后,目視右手。左轉提勾手,重心左移,左腳尖落地踏實屈膝半蹲,上體左轉。隨轉體左掌向右、向下、向左經腹前再過左膝變勾手,向左上方提勾置于左胸前,臂微屈,勾尖向下。右掌屈肘置于右耳側,掌指向左后方,掌心向內。目視左手。馬步展臂勾手,身體右轉,隨之右掌臂由右耳側向左、向前經胸前向右劃弧平展;左勾手向左平展。同時兩腿屈膝,重心稍右移。接著重心左移成左弓步,身體微左轉,兩肩下沉,兩臂微屈并稍外旋,墜肘、松腕,左手與肩同高,勾尖向下;右手塌腕,指尖斜向上,掌心斜向前,目視右掌。
招式十一(見圖4)再收動作詳解:收回到起式的狀態(tài),分腳開立,與肩同寬,下盤要穩(wěn),上身直立,兩腳約等肩寬,腳尖沖前或微微里扣,下頜微收,頭往上頂,但身體向下沉,沉肩墜肘,舒指展腕,含胸拔背,雙腿屈膝,手臂微懸,左上右下,位于胸前,虛腋松肋,松腰落胯,尾閭微送(尾閭是人體的穴位,位于尾骨端與肛門之間),如坐高凳,舒膝展踝,十趾鋪地,腳趾微扣,足弓虛撐。稍停,全身虛松。眼睛平視遠方,似見不見,面部肌肉放松,似笑不笑,牙輕叩,舌輕卷,放松背部和胸腹部肌肉,圓襠開胯。
襠,指人體兩大腿內側交界處,即恥骨聯合與尾骨之間的部位,圓襠開胯主要是指會陰部位有寬敞的感覺。兩胯撐開,兩膝有微向里扣的意思,襠自然能圓,“氣沉丹田”之“氣”沉到腳使得站立沉穩(wěn)、勁力傳遞順遂。雙膝微曲非直,松踝,重心緩移至足底涌泉穴偏后一點點兒。整體放松,心平氣和,呼吸悠長,氣沉丹田,神意上領,肉沉骨松,神輕意靈。
下一期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介紹關于太極拳的養(yǎng)生原理。同時,還會繼續(xù)教給大家陳式太極拳接下來的招式,分別為。上三步、掩手錘、金剛搗碓、披身捶、出手、肘底看拳,以上招式會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和動作要領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