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
在一次聚會中,一位從美國來的中國畫家說——
在日本,每次在火車上從車窗看農(nóng)村的景色,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后來才想出來……你猜是什么?是煙囪。在日本的農(nóng)村,仔細一看,煙囪有是有,悄悄藏在房屋墻壁角落里,好像覺得不好意思似的……這是為什么呢?
日本似乎認為人的生活不應該暴露在外。取暖做飯,是生活中最基礎的事情,日本人想把它藏起來。取暖和做飯用的煙囪,也盡量不引人注意,悄悄安在角落里。
在歐洲田園風光里,經(jīng)常能看到的那種赫然挺立的紅磚大煙囪,有種一家之主的氣勢,或者成為這家的標志。似乎在大聲宣告,這里有人生活,他們不認為這是一件不好意思、應該隱藏的事。
但是日本人的審美意識,是抹去“生活”痕跡。日本人想把美編織進生活里。因此,對暴露在外的東西——也許這么說很不敬——有一種“動物性”的印象。
茶道、插花、小笠原流的禮儀,都是生活的藝術化。因為有了符合審美意識的一套套路,生活才變得恰到好處,變成了美。美化之前的原生態(tài)生活痕跡,最好隱藏起來。
日本獨特的榻榻米生活,很適合日本人的審美生活——把被褥疊起來放進壁櫥,就沒有人睡過覺的痕跡。中國和西歐,原則上就寢之處是固定不動的。大家起床以后,床還在房間里,“人睡過”的生活氣息并未消失。椅子也是如此,人會坐在椅子上,暴露在外的“動物性”動作的氣息,會經(jīng)由椅子傳達出來。而在榻榻米房間里,只要把被褥收起來,就能抹去動作的痕跡。
(摘自《日本人與中國人》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