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民
摘 要:學生在閱讀時不僅要關注作者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還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習作因素,挖掘單元習作與閱讀教學的結合點,找準習作技巧的滲透點,注重拓展讀寫的延伸點,“三點一線”地實現(xiàn)單元習作與閱讀教學“兩線并軌”的目標,積累閱讀素材,為習作壘土奠基。
關鍵詞:閱讀教學;寫作方法;注重積累
習作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習作因素,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精彩語段,在領悟作者的寫法之妙的同時順勢進行習作訓練,從而在閱讀教學與單元習作中架設從讀到寫、由仿到創(chuàng)的橋梁,做到在立足于閱讀教學的同時著眼于單元習作的訓練。
為此,提高作文課堂實效性,可以切實為學生減輕作業(yè)負擔提供有效支持。下面就根據(jù)所執(zhí)教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習作《我最喜愛的小動物》的教學,談談如何通過積累提高習作課堂的實效性。
一、積累語言——讓“巧婦”有“米”可炊
優(yōu)質課、公開課,師生互動,花樣翻新,卻鮮見有關字詞的教學或練習;日常學習,學生完成任務無所事事,可稍加檢查就會發(fā)現(xiàn)文中的基礎字詞掌握不準確……也許在很多師生眼中,字詞的學習、積累太“小兒科”。殊不知,小不“積”則亂大“謀”,沒有字詞積累的扎實根基,是建不起語文能力的摩天大廈的。所以,從根本上說,基礎字詞的掌握程度,反映出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也直接影響交流表達的效果。故而,積累語言就成了“巧婦”有米下鍋的保證。
(一)提取話題,記憶字詞
小動物是每一個學生都喜愛的,特別是動物的叫聲,在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之后,引導學生積累動物的不同叫聲,例如,龍吟虎嘯,馬嘶猿啼……建立專門的積累話題,在情境中積累,做到“日知其所無”。
(二)遣詞造句,積累句段
我們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忽略對語言的欣賞和品析,同時還要進行有效的積累。在課堂上,我們要引導學生讀要讀得滾瓜爛熟、賞要弄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三)依托句式,準確掌握
要用幾種常見的、特殊的句式對學生的已知知識進行必要的整合,讓學生有話可說,并且知道怎樣說才科學,才精準。
二、積累方法——讓“巧婦”有“法”可炊
作文教學更重要的是方法的積累。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鼻懊鎺讉€過程解決的都是“米”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米”是基礎性的工程。但有沒有“炊”的辦法,還是會吃糊飯或稀飯的。所以,教給學生適當?shù)摹按丁钡姆椒ㄊ橇曌鹘虒W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語文教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走進文本,然后抓住重點句段反復朗讀,反復品味;讓他們把秋天在頭腦中形成的表象轉化為語言文字,把文字與景象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讀記的實踐中,不斷地把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三、積累內涵——讓“巧婦”成為“思想者”
積累寫作思想,讓寫作方法與表達方式植根于學生心中,教材中的許多文章都有自己的點睛之筆,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及時地將這些文章的寫作思想積累下來,就可以指導他們結合這些思想寫自己的故事。例如,相同的表達方式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動物,也可以是相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點。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加以積累,同時有機地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寫作文。例如,《我喜愛的小動物》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的片段講評:
(一)自己品讀,糾正錯誤
文章寫好了嗎?可以交給老師了嗎?不,文章寫好不能交給老師,要讓自己成為文章的第一個讀者,要反復地讀、反復地想、反復地改。自己大聲讀,看看句子是否通順了,如果有錯別字可要記牢訂正過來哦。
(二)全班反饋,評論交流
我們一起來欣賞同學們寫的作品。
老師口述要求:聽一聽他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哪些地方你能夠使他變得更精彩?
方案一:讀一句評一句。
生讀完一句。
師:你聽出他哪個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嗎?
師:是啊他運用了(表達方法),體現(xiàn)出了……
接著聽,你又聽出了什么?
精彩還在后頭呢?
寫得好不好?掌聲送給他。
方案二:作比較
老師在巡視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寫了同一種動物,下面我們欣賞兩篇同樣寫(某動物)的文章,請注意聽,他們兩人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段式上都采用了總分段式。
2.都采用了對比或比喻的修辭方法。
3.都有好詞好句。
那老師提個更高的要求,你發(fā)現(xiàn)他們有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他們寫了相同的動物,但是卻不是相同的特點。
教師總結:是啊!每種動物的特點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種動物,也有不同的特點。同樣是貓,有的調皮,有的溫順,有的懶惰。同樣,我們的作品也要有不同風格、希望同學的作文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能夠體現(xiàn)自己的寫作風格。
總之,小學作文課堂的教學應該走積累之路,讓學生在積累過程中學會運用。鼓勵學生將積累的字詞運用到寫作和交際中。在教學中緊緊圍繞“積累”二字,在字、詞、句、段、方法、思想上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積累素材、習得方法。讓積累撐起作文教學的一片天。
參考文獻:
陳秀美.積累,作文起步的基石[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7).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