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霞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給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注入了新的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緊扣素質教育的脈搏,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樂學情境中主動學習,深入思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政治教學;走出困境
在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我發(fā)現目前初中思品課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很累,然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端枷肫返滦抡n標》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教學,使學生獲得預期的、應有的進步與發(fā)展,成為當前思品課堂教學重要的課題。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努力促使學生形成自覺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fā)展,使思想品德課真正達到有效教學。
一、農村學校思想品德課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教材的困惑——“無味”。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特點是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求新、求變是其內在的要求。而現行高中所有課程教材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變換次數是最多的。盡管如此,教材中的“基本事實”到達學生和教師手中時都已由“當前態(tài)”轉變成了“過去時”。教材總是走不出“味同嚼蠟” 的尷尬。
(二)教師的困惑——“難教”。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多數教師往往選擇“重復昨天的故事”,不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實、調整和更新,使課堂教學內容教條化。常常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因此許多老師發(fā)出感慨:最容易教的課是政治,最難教的課也是政治。
(三)學生的困惑——“厭學”。主要以成績?yōu)楹诵牡慕虒W評價體系、升學的壓力,加之無趣味無激情的教條化宣講,無可奈何的“被動聽講、被動訓練、被動記憶”。所講非所想,所教非所需,學生的情感、意志、自主性思維和道德人格的內化被忽視,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與日俱增。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讓學生感悟到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價值功能。初中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f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引領學生在積極探究和生活體驗中感悟到思想品德課程對他們的學習與生活是有幫助的、有用的。比如在八年級講到“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時,我便現身說法,以“自己作為消費者在購買到劣質磁帶后,怎樣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為例進行說明,收效顯著。同學們都說想不到平日以為枯燥無味的思想品德課還這么管用,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新課程以廣闊的自然和社會作背景,與社會、學生的實際有著廣泛聯系。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更要注意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并且讓學生關注身邊人,關心身邊事,在生活中學習,使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過去的課堂所傳授的知識與社會生活聯系并不緊密,因此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課堂成了與生活割裂的空間,知識成了從生活中剝離的純粹的知識。新課程指導下的課堂,正努力地還課堂以生活的本來面目,時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如在教學“正當防衛(wèi)”時,新課伊始,我就對學生說:“我們知道,打傷人都要負法律責任的,可是有一次,小明打傷了小王卻不用負責任?!泵總€同學都表現出驚訝的神情,都急著要知道老師究竟有為什么,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這樣學生就能以極高的熱情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在豐富、在發(fā)展,教學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課堂變成了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識在生活中得到了應用。
(三)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主陣地,三維目標的實現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白x”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白h”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皽y”是對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網絡。教學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討論式”“活動式”“體驗式”等。
(四)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特點,畫面的聲、光、色的效果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眼球”,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機動性。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一方面,可以節(jié)約教師板書的時間,使得在課堂時間內可以傳授更多的知識以增加教學容量。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中音樂、圖片、視像的直觀地、形象的展示,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綜上所述,教然后知困,知困而后思變。教師只有更新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從根本上擺脫教學困境。我們要讓學生在探索中成長,在成長中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