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實驗和前景理論的銀行小微貸款非理性決策行為研究

2017-04-18 15:34郭妍
金融發(fā)展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實驗研究

摘 要:本文運用實驗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歸,對我國銀行小微貸款決策者的三種非理性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實驗結果表明:(1)就“損失厭惡”效應而言,受試者的性別對損失厭惡效應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最大,其次的影響因素是性格、決策方式、受試者的工作年限與年齡。(2)對“框架效應”,被試認知需求的影響最大,認知需求得分高的被試不容易出現(xiàn)框架效應,此外被試的性別、受教育程度、決策方式等對其也有影響。(3)對“心理賬戶”效應,受試者所在銀行的所有制性質對心理賬戶效應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最大,國有銀行的受試者表現(xiàn)出更高的“心理賬戶”效應的傾向,其他的影響因素依次為:受試者的職務、性格特點、工作年限。

關鍵詞:小微貸款決策;損失厭惡;框架效應;心理賬戶;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16)12-0003-06

小微信貸難的關鍵在其風險,而目前很少有學者對小微信貸具體決策過程中因決策者的非理性行為造成的風險進行研究。前景理論認為,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往往由于認知偏差導致決策錯誤,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非理性行為,而小微貸款決策更是如此。郭妍、張立光(2015)運用實驗研究方法,對我國銀行小微貸款決策者的非理性行為進行了初步研究,本文試圖在上述成果的基礎上,對這些非理性決策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

一、 理論回顧與分析

眾所周知,“前景理論”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使金融學的研究推進到“有限理性”的時代,但目前國內運用“前景理論”或實驗方法對銀行信貸決策問題進行的研究,數(shù)量不多,內容和方法較單薄。根據(jù)“前景理論”,人的非理性決策行為主要體現(xiàn)在損失厭惡、框架效應、心理賬戶等方面。

(一)損失厭惡效應

“損失厭惡”效應是:人們面對同樣數(shù)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表現(xiàn)在投資決策上,就會出現(xiàn)取得收益時盡快“落袋為安”,但發(fā)生虧損時卻拒絕“割肉”,甚至出現(xiàn)賭徒式的“惡性增資”。

“惡性增資”概念由Staw在1976 年提出,是指當一項投資項目已投入了大量資源(產(chǎn)生了不可挽回的沉淀成本)且前景堪憂時,企業(yè)決策者非但不會果斷終止,反而繼續(xù)增加投資,從而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失。根據(jù)周齊武等(2000)的調查,高達93%的中國經(jīng)理人承認自己的決策中有惡性增資傾向。劉志遠、劉超(2004),劉志遠、劉青(2007),劉青、劉靜(2012)等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非理性行為的普遍存在。

(二)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是指:對同一個問題在采用不同的描述方式時,會使人們產(chǎn)生錯覺,導致做出不同的決策。Tversky和Kahneman是通過“亞洲疾病問題”的實驗發(fā)現(xiàn)這一效應的,決策者被要求在“生還”(正面描述框架)或者“死去”(負面描述框架)的情景下,對其實本質相同的問題進行選擇,結果,大多數(shù)決策者都被不同的分析框架迷惑,沒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出現(xiàn)了決策偏差。

(三)心理賬戶效應

心理賬戶效應最早由芝加哥大學教授Thaler發(fā)現(xiàn),他認為,人們都有兩個賬戶:一個是經(jīng)濟學賬戶,一個是心理賬戶。經(jīng)濟學賬戶里,每一塊錢是可以替代的,只要絕對量相同;而在心理賬戶里,對每一塊錢并不是一視同仁,而是視不同來處、去處而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心理賬戶通常有三種情形:(1)將不同來源的收入分在不同的賬戶中,不能相互替代;(2)將不同來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費傾向;(3)用不同的態(tài)度來對待不同數(shù)量的收入。

進一步地,影響上述非理性效應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決策方式

對這一因素的研究結果莫衷一是。一些學者認為:集體或個體決策不影響惡性增資出現(xiàn)的概率;而Neale 等(1986) 發(fā)現(xiàn)“集體決策比個體決策能減少惡性增資”;但也有學者通過實驗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即集體決策反而更容易出現(xiàn)惡性增資);Moon 等( 2003)的研究結論是:在減少惡性增資方面,集體決策優(yōu)于個體決策,而后者又優(yōu)于先個體后集體的決策方式;但劉志遠、劉青(2007)基于中國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先個體后集體的決策方式可以較好地規(guī)避前景理論的各種效應,減少“損失厭惡”效應的出現(xiàn)。

(二) 年齡

就損失厭惡效應(或“惡性增資”)來看,根據(jù)前景理論,過度自信是“惡性增資”的原因之一,當決策者較年輕時,其以往錯誤決策的經(jīng)歷較少會使其更容易“過度自信”,同時,由于閱歷淺導致“可得性偏差”,從而導致惡性增資。

而對“框架效應”,Kim等(2005)發(fā)現(xiàn)當以消極框架描述時,青年比老年更謹慎;而當以積極框架描述時,青年比老年更冒進;但當要求對選擇做出解釋時,兩個群體出現(xiàn)框架效應的傾向都減少了。

就“心理賬戶”效應而言,李愛梅(2006)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的人群在心理賬戶的靈活性上有明顯不同,兩者呈顯著的負相關,即年齡越小,靈活性越強。

(三) 性別

一般而言,男性由于比女性更具有冒險傾向,所以更容易做出沖動的、非理性的決策行為。

就“框架效應”而言,F(xiàn)agley和Miller(1997)發(fā)現(xiàn),女性出現(xiàn)“框架效應”的概率更高。Wang(2004)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在中小規(guī)模的風險群體中作決策時,男性表現(xiàn)框架效應的概率低于女性;而在大規(guī)模的風險人群作決策時,沒有出現(xiàn)性別差異。

而對“心理賬戶”效應,F(xiàn)rederick(2003)認為,女性的認知映像水平低于男性,所以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賬戶效應”。

(四) 受教育程度

Fennema 和Perkins (2008)發(fā)現(xiàn):心理學專業(yè)的人士比會計類、管理類人士更容易顯示“心理賬戶效應”,說明受教育類型是影響心理賬戶效應的重要因素。Antonides等(2011)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不易出現(xiàn)“心理預算效應”。

(五) 性格因素

沒有直接的研究表明性格因素是如何影響上述三種非理性效應的,但一些相關研究(Petra和 Thomas,2004;Mclroy等,2007)說明:“自信”、“開放性”等性格因素與一些非理性效應(錨定效應)有關,而不自信、開放性低的人群更容易出現(xiàn)非理性行為。

(六)認知需求

認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NC)對框架效應有重要影響:NC高的人比NC低的人表現(xiàn)出較少的框架效應,Levin和Smith(1996)關于癌癥治療方案的實驗、Inman等人(1997)關于價格折扣的實驗都證實了這一結論。Chatterjee等在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了框架與NC的關聯(lián):在獲利的情況下,NC得分低的被試因框架的不同,決策有很大的不同;而在虧損的情況下,所有的被試都受框架效應的影響程度降低。另外有研究對廣告信息的框架和NC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對NC得分低的被試,“框架”明顯影響了廣告的吸引力、購買意愿和對產(chǎn)品性能的評價。

此外,考慮到在我國,信貸人員所在銀行的性質、職務、工作年限等也是可能影響非理性行為的因素,因此將上述因素也一并納入研究視野。

二、實驗設計及實施

本文采用“角色扮演”實驗方法,通過設計一系列小微貸款決策情境,觀察受試者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決策,驗證“前景理論”中所述非理性行為是否發(fā)生,并進一步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實驗設計

1. 決策情境。所有被試被假設為某商業(yè)銀行小微貸款部門的決策人員,根據(jù)提供的企業(yè)基本情況及背景信息決定是否同意企業(yè)的貸款申請。

在損失厭惡效應的驗證實驗中,設置了兩種情境A、B,申貸企業(yè)甲在兩種情境中的基本信息相同,申貸項目的風險情況也相同(如果不貸款增資,則可能既不盈利也不虧損;如果增資100萬元,則投資失敗損失全部100萬元的概率為75%,而投資成功獲利300萬元的概率為25%)。不同的是,情境A中,甲沒有來自本行的前期貸款;而情境B中,甲的項目前期投入200萬元,大部分來自本行貸款。

在框架效應的實驗中,設置了兩種情境C、D,申貸企業(yè)甲在兩種情境中除基本信息相同外,一項產(chǎn)品開發(fā)項目的初始投資已進行,前期投入200萬元,大部分來自本行貸款,現(xiàn)已知甲的競爭對手已研制更先進產(chǎn)品,故甲申請新貸款增資研發(fā),而增資的風險情況也相同。情景C和D的不同在于分別采用了正面和負面的描述框架。

對心理賬戶效應,本文僅以“不同來源的財富設立不同的心理賬戶”的情形為例,設置了情境E、F,兩種情境下,有兩個中小企業(yè)乙、丙分別向本行申請貸款,兩者風險程度和收益均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情境F中,現(xiàn)有的貸款額度是企業(yè)乙上期歸還的一筆貸款。通過考察在兩種情境下,受試者選擇貸款給企業(yè)乙或企業(yè)丙的概率是否相同,考察是否存在心理賬戶效應。

2. 數(shù)據(jù)量化。本文的決策結果為二分類變量,選擇為“同意貸款”或“不同意貸款”(或者“概率相同”或“概率不同”),我們對其分別賦值“0”或“1”。進一步地,將后文Logistic回歸的因變量設為:“同一決策者在上述同一組實驗場景下對照的兩個情境中決策結果之差的絕對值”,即:如果同一決策者在上述同一組實驗場景下對照的兩個情境(情境A和情境B對照、情境C和情境D對照、情境E和情境F對照)中決策結果相同,則因變量取值為“0”,表明決策者沒有表現(xiàn)出相關的非理性行為;否則,取值為“1”,表明決策者因情境設置的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決策,受到非理性效應的影響。這樣,因變量為二項分類變量,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故采用Logistic回歸來研究影響非理性決策的相關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對非理性行為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本文使用的統(tǒng)計軟件為SPSS 18.0。

(二)實驗實施

1. 實驗設計。本文采用“角色扮演”的實驗方法,在不同的銀行分批次進行,利用問卷模擬實驗情境,受試者共255位。同時問卷還提供了受試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性格特點等基本信息,并對受試者的認知需求進行了測評。

在決策方式上,120位受試者僅進行集體決策(每三人自由組合成一個集體,討論后進行決策),其他受試先進行個體決策,再每三人自由組合成一個集體,討論后進行決策。

2. 受試者情況。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仍選用國內銀行信貸人員進行實驗,實驗樣本有所擴大,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受試者基本情況一覽表

[統(tǒng)計指標 頻數(shù) 比例(%) 所在銀行性質 國有銀行 94 36.86 股份制銀行 105 41.18 城商行 56 21.96 職務 中小貸業(yè)務人員 168 65.88 其他業(yè)務人員 87 34.12 年齡 35歲以下(含) 199 78.04 35歲以上 56 21.96 性別 男 163 63.92 女 92 36.08 受教育程度 大專及以下 45 17.65 本科 138 54.12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72 28.24 信貸工作年限 2年以下 48 18.82 2—5年 101 39.61 5—10年 68 26.67 10年以上 38 14.90 ]

三、結果與分析

如前所述,本文的因變量為二分類變量,因此將運用Logistic回歸進行檢驗,探討其主要影響因素。

(一)損失厭惡效應及其影響因素

采用逐步法進行變量刪選,最終進入方程的自變量為:X3、X4、X5、X6、X8(見表2)。模型總體的Cox & Snell R Square為0.538,Nagelkerke R Square為0.619,表明預測準確性較好。具體各回歸系數(shù)的顯著性檢驗結果如表3。

表3:Logistic回歸系數(shù)檢驗結果

[Variable B S.E. Wald df Sig. Exp(B) X3 -0.478 0.215 1.536 1 .001 0.062 X4 -0.725 0.396 2.643 1 .000 0.955 X5 -0.362 0.188 0.847 1 .011 1.174 X6 1.251 0.662 8.113 1 .000 2.208 X8 0.832 0.417 3.920 1 .000 1.259 Constant 1.205 0.847 9.307 1 .001 3.059 ]

對結果的分析如下:

1. 性別對損失厭惡效應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最大,且男性更易顯示損失厭惡效應,進行“惡性增資”。這一結果彌補了以往研究的空白,提供了性別對損失厭惡效應的研究例證,也進一步佐證了性別與決策行為的其他相關研究,證明男性由于比女性更具有冒險傾向,所以更容易做出沖動的決策行為。

2. 第二位的影響因素是性格因素,“急躁不自信”的受試者表現(xiàn)損失厭惡的傾向更強烈。這一結果佐證了Petra和 Thomas(2004)、Mclroy等(2007)基于錨定效應的研究,也彌補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3. 決策方式的影響居于第三位,先個體后集體的方式有助于減少損失厭惡的出現(xiàn)。這一結果與劉志遠、劉青(2007)的研究結論一致,原因是:在這種方式下,先個體決策有助于決策者減少“搭便車”的依賴性,形成自己獨立的決策,然后在后續(xù)的集體討論中再通過充分溝通使得決策結果更全面、更謹慎,故降低了非理性決策的出現(xiàn)概率。

4. 受試者的工作年限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工作年限越長,進行“惡性增資”的可能性減小??赡艿慕忉屖牵弘S著工作年限增加,閱歷經(jīng)驗越豐富,決策越全面謹慎、越理性。

5. 影響力最小的一個因素是年齡,年齡大的被試出現(xiàn)損失厭惡效應的可能性減小。

6. 信貸人員所在銀行的所有制性質、其職務、受教育程度、認知需求等因素與損失厭惡效應是否出現(xiàn)沒有明顯關聯(lián)。

(二)框架效應及其影響因素

采用逐步法進行變量刪選,最終進入方程的自變量為:X4、X6、X7、X9(見表2)。模型總體的Cox & Snell R Square為0.625,Nagelkerke R Square為0.674,表明預測準確性較好。具體各回歸系數(shù)的顯著性檢驗結果如表4。

表4:Logistic回歸系數(shù)檢驗結果

[Variable B S.E. Wald df Sig. Exp(B) X4 -0.417 0.199 1.074 1 .002 1.327 X6 -0.714 0.284 2.341 1 .000 3.102 X7 -0.516 0.865 1.682 1 .001 1.947 X9 -0.930 0.533 7.813 1 .000 2.856 Constant 4.774 2.690 12.726 1 .022 3.711 ]

對結果的分析如下:

1. 首先,認知需求對框架效應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最大,NC得分高的被試不容易出現(xiàn)框架效應。這一結果與Levin和Smith(1996)、Inman等人(1997)、Zhang和Buda(1999)的研究一致,證實了認知需求在防止框架效應上的作用。

2. 其次,性別的影響也較大,且女性比男性受框架效應影響更大。這一結果與Fagley和Miller(1997)的研究相符,原因可能是因為女性更為感性,從而受到不同的描述框架的影響更大一些。

3. 再次,受教育程度越高,出現(xiàn)框架效應的概率越小。這一結論印證了Antonides等(2011)的結果,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能更好地深入到問題的本質,而不是僅停留在描述框架本身來做決策,從而能避免框架效應。

4. 影響力最小的一個因素是決策方式,但先個體后集體的決策方式仍然可以降低框架效應的出現(xiàn)概率。

5. 信貸人員所在銀行的所有制性質、其職務、工作年限、年齡、性格等因素對框架效應是否出現(xiàn)沒有顯著關聯(lián)。

(三)心理賬戶

采用逐步法進行變量刪選,最終進入方程的自變量為:X1、X2、X3、X8(見表2)。模型總體的Cox & Snell R Square為0.704,Nagelkerke R Square為0.815,預測準確性良好。具體各回歸系數(shù)的顯著性檢驗結果如表5。

表5:Logistic回歸系數(shù)檢驗結果

[Variable B S.E. Wald df Sig. Exp(B) X1 -0.508 0.322 2.726 1 .000 1.436 X2 0.472 0.529 1.643 1 .000 1.213 X3 -0.225 1.172 0.717 1 .015 0.505 X8 0.306 0.809 1.003 1 .001 0.724 Constant 1.067 4.127 8.152 1 .038 2.026 ]

對結果的分析如下:

1. 受試者所在銀行的所有制性質對心理賬戶效應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最大,國有銀行的受試者表現(xiàn)出更高的“心理賬戶”效應的傾向。在本文中,國有銀行的受試者在情境E中,對項目1和項目2的偏好是大體相同的,但在情境F中則更多地傾向于項目1,因為其習慣性地將企業(yè)A歸還的上期貸款視為來源于與之前情況不同的“心理賬戶”,將其視為企業(yè)A信用良好的表征,而忽略了每一筆貸款決策都應該基于新的信用狀況進行考察。

2. 第二位的影響因素是職務,中小貸業(yè)務人員比其他部門人員更不容易出現(xiàn)“心理賬戶”效應。說明在本實驗中,他們能更理性地對待貸款來源,不會將企業(yè)A歸還的上期貸款設為不同的“賬戶”,認為由不同來源的財富而設立的心理賬戶之間具有非替代性,從而出現(xiàn)非理性決策行為。

3. 再次,性格特點也對心理賬戶效應的出現(xiàn)概率有影響?!俺练€(wěn)自信”的受試者更不容易表現(xiàn)出心理賬戶效應。這可能是因為具有此類性格特點的人更少用直覺啟發(fā)式判斷,更理性,從而更少顯示非理性決策。

4. 影響力最小的一個因素是工作年限。受試者工作年限越長,越不容易表現(xiàn)心理賬戶效應。

5. 此外,決策方式、信貸人員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認知需求等因素對心理賬戶效應是否出現(xiàn)沒有明顯影響。

四、結論與展望

本文運用實驗研究的方法,以前景理論為框架,對我國銀行小微貸款決策者的三種非理性行為進行了研究,并進一步分析了決策者的多種外部、內部特征對非理性行為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1)就“損失厭惡”效應而言,受試者的性別對損失厭惡效應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最大,其次的影響因素是性格、決策方式、受試者的工作年限與年齡;(2)對“框架效應”,被試認知需求的影響最大,認知需求得分高的被試不容易出現(xiàn)框架效應,其他的影響因素依次是:被試的性別、受教育程度、決策方式;(3)對“心理賬戶”效應,受試者所在銀行的所有制性質對心理賬戶效應出現(xiàn)概率的影響最大,國有銀行的受試者表現(xiàn)出更高的“心理賬戶”效應的傾向,其他的影響因素依次為:受試者的職務、性格特點、工作年限。

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進一步對認知偏差、沉沒成本效應等更多非理性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探討,這樣才能更深入地探究銀行信貸決策的操作風險,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參考文獻:

[1]Antonides,G.,Groot,I. M.,Raaij. W. F. 2011.Mental Budget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Household Finance[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65(3).

[2]Fagley,N. S.,Miller,P. M. 1997.Framing effects and arenas of choice:Your money or life?[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35(3).

[3]Fennema,M. G.,Perkins,J. D. 2008. Mental Budgeting Versus Marginal Decision Making:Training,Experience and Justification Effects on Decisions Involving Sunk Costs[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21(2).

[4]Inman,J. J. ,Dyer,J. S.,Jia Jianmin.1997.A Generalized Utility Model of Disappointment and Regret Effects on Post-Choice Valuation[J].Marketing Science,16( 2 ).

[5]Kahneman,D. ,Tversky,A. 1979.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s Under Risk[J].Econometrica,47(7).

[6]Kim,S.,Goldstein,D.,Hasher,L.,Zacks,R. T. 2005. Framing effects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J].60(4).

[7]Levin,D. A.,Smith,D.M. 1996. Hybridiza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Phlox Complex[J].The American Naturalist,100(9 ).

[8]Moon,C.,Humphrey,E. ,Quigley,E. D., Nowakowski,M. 2003. Group Decision Process and Incrementalism i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92(8).

[9]Neale,M.,Bazerman,M.,Northcraft,G.,Alperson,C. 1986. Choice Shift Effects in Group Decisions: A Decision Bias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ll Group Research,47(3).

[10]Wang X. T. 2004. Self- framing of risking choice[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17(8).

[11]郭妍,張立光.我國銀行小微貸款決策的非理性行為實驗研究[J]. 財貿經(jīng)濟,2015,(12).

[12]李愛梅.心理賬戶與非理性經(jīng)濟決策行為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博士研究生論文,2006.

[13]劉青,劉靜.我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續(xù)擴動因的問卷調研[J].上海金融,2012,(11).

[14]劉志遠,劉超.基于實驗研究的惡性增資行為解釋:自辨理論還是前景理論?[J].中國會計評論,2004,(12).

[15]劉志遠,劉青.集體決策能抑制惡性增資嗎——一個基于前景理論的實驗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2007,21(4).

[16]周齊武, 維達.N.阿華西, N.帕屈克.傅理農(nóng). 中國企業(yè)中“惡性增資”現(xiàn)象的廣泛性、影響、原因及對策探討[J]. 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 2000,( 1) .

猜你喜歡
實驗研究
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對學生考試焦慮影響的實驗研究
振動力量訓練對技巧啦啦操運動員核心穩(wěn)定性影響的實驗研究
高校英語寫作體驗式教學法初探
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
論轉化醫(yī)學的當代成果和未來前景
足球選項課采用發(fā)展性評價實驗
高中英語習題分層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