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創(chuàng)飛
摘要:在課堂改革中由于缺乏生成性思維,從而使課堂改革流于形式,變得低效、無效、負效,沒有達到課改的目的和要求。導致生成性思維的缺乏,主要是傳統(tǒng)思維的根深蒂固,在教學目標的設定,評價機制的不科學,以及教師學生思維的僵化,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創(chuàng)精神。
關鍵詞:生成性思維;課堂改革;缺乏原因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98
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缺乏生成性思維,往往在實踐過程中對教學設計方案過于操作化偏向,缺乏教學的生成性、境遇性等問題,也使教學流于事實操作層面的庸俗化,使教學過程流于形式,換湯不換藥,過程死板,內容教條。沒有真正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使教學效果變得低效、無效、負效,沒有達到課改應達到的目的。而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都是由于我們缺乏生成性思維,缺乏一種價值導向,而導致缺乏這種生成性思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教學目標設定的偏差性
教學目標是一定教育價值觀在教學領域的具體化,是一定價值取向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教學目標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過程和結果。而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是一種預設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目標的取向以具體的、可操作的行為形式陳述教學目標,其特點就是目標的精確性、具體性和可操作性。這種教學目標以控制為本位,它有利于教師清楚自己的教學任務,有效地控制課堂教學對課堂教學做出判斷。而不利的方面就是會對一些內隱的、難以量化的行為要么意識不到,要么視而不見,錯失良好的教育機會。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扼殺了學生探究的機會和自我反思與教育以及生成性意識的培養(yǎng)。比如:在講《哲學生活》中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這一框題,按照教師在傳統(tǒng)思維指導下的內容預設目標,講清楚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一對矛盾及其規(guī)律就行了。讓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會用就行了,沒有必要節(jié)外生枝。實際上本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生和教師探討的地方,如:在生產(chǎn)方式中生產(chǎn)力為什么是最活躍的因素?為什么生產(chǎn)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tài)的變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識。教師要設定目標,但要彈性預設,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教學設計前研究學生,更要學會在課堂上讀懂學生,乃至在一切與學生共處的過程中,在學生的作業(yè)和行為表現(xiàn)中讀懂學生。這是廣義上的,卻是十分重要的。對教師學會傾聽、而不是只會言說的要求。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不只是急于表達自己的意見,還要學會相互傾聽,“不僅相互傾聽,而且要彼此聽見。這才是所謂的‘理解”,才能真正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人才。
二、教學評價結果的單一性
1. 評價只重視結果,忽視過程
評價對教學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在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下,唯分數(shù)論,而不關注教育主體的生命體驗。使主持教學的教師和學習的主體學生都是拼命地掌握直觀的教學知識,而不體驗知識背后更多的知識歷程,只是填鴨式地教和學,從而也直接影響教師和學生生成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精神的樹立。把教師引導成一名簡單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只能生產(chǎn)出一大批書呆子和考試機器。
2. 評價主體單一,忽視學生參與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是動態(tài)的過程,不僅僅是為了一個結果,更是為了促進師生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預設性思維對一節(jié)課的好不好,往往重視教師的教上,即教學目標是否明確,重難點是否突出,教案是否完整,作業(yè)是否批改,教學過程是否完整等,往往對學生的參與過程不太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不夠重視。即使對學生的評價有所體現(xiàn),也只是簡單地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是否認真聽。而這里的積極回答問題和活躍的課堂氣氛多是在教師提前剛性的預設前提下進行的,而沒有關注學生的參與是否獲得新的東西,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獲得新的知識和價值體驗,為課堂注入新的東西。沒有關注教與學在課堂過程的碰撞中獲得生命的提升和知識的拓展、提升。
三、教師缺乏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師是教學的直接參與者和引導者,教師本身的素質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最起碼的對生命的尊重和責任。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思想的塑造者,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所以,教師的育才理念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觀念。教師對學生的教,以教學大綱為標準,以課本為依托和范圍,對學生進行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只能在教師主導下進行被動的接受,不允許學生偏離大綱和教材,否則就是離經(jīng)叛道。更重要的是只有緊扣大綱和教材才能得到對付考試,而課本以外的東西對考試沒用。這種思維的主導下,使教師對課堂不放手,或者不敢放手,讓學生游離在課堂之外,只是按部就班地一味接受,失去了自我。而生成性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心情與學生就相關課題進行平等對話,并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xiàn)與感受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思路做出機智性調整,以使教學對話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的教學過程。生成性教學是一種需要規(guī)則但在適當?shù)臅r候又敢于放棄規(guī)則的教學;是一種遵循規(guī)則但又不局限于規(guī)律的教學;是一種關注學生也關注教師的教學。”
四、學生缺乏質疑精神和主動學習意識、互動觀念
“課堂教學也就像是一個網(wǎng)絡,學生是網(wǎng)絡上的節(jié)點,網(wǎng)絡上的節(jié)點都在活動,每一個學生都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在交流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人人都是住處的發(fā)布者、傳播者?!倍鴤鹘y(tǒng)思維主導下的學生,長期的固化訓練,使學生更容易奉行拿來主義,甘做一名被動的接受者和被制造者。而不積極主動地感受課堂,感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去創(chuàng)造和體驗,享受課堂的過程,只重視結果的坐享其成。這樣,就會固化學生的思維,學生長此以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降低,更別說創(chuàng)造和生成。
總之,缺乏生成性思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機制,轉變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要進行多方面的重構和突破。要做好頂層設計,多方面引導,保駕護航,才能讓生成性思維在教育教學中成為一種常態(tài)。
(作者單位:河南省澠池縣第二高級中學 4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