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靜德+高體道
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實踐、觀察,認為要想行之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實質(zhì)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對小組合作學習意義的理解,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適合內(nèi)容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活動。
一、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意識
首先,建立長期合作小組。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小組成員一般控制在4~6人,合作學習后,使之感覺到我們是一個學習小組,我是小組的一員,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其次,在班級中利用一定時間開辦學習方式專題講座,向?qū)W生宣傳各種先進的學習方式,其中介紹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優(yōu)點,操作策略,使學生產(chǎn)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第三,開展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競賽活動,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評優(yōu),激發(fā)學生的合作積極性,逐步將合作學習內(nèi)化為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
第四,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鼓勵小組成員積極為小組貢獻力量。形成長效機制,在不同科目中堅持小組合作學習。
二、培養(yǎng)學生合作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要想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教師,應(yīng)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如在小組合作分工學習時,要教給學生分工的方法,根據(jù)不同成員的能力,讓他們承擔不同難度的任務(wù),保證任務(wù)的順利完成。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習時,教給學生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碰到分歧或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shè)性地解決問題。
三、發(fā)展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積極提倡的有效學習方式,其中自主應(yīng)該是基礎(chǔ)。學生的合作必須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chǔ)上才能進行。如果小組成員沒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他們的合作也是虛無實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們還應(yīng)重視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拔苗助長。
四、教師選擇有合作價值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時,不是任何內(nèi)容都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只有當內(nèi)容在學生個人確實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的小組合作學習,那樣的合作才有價值,學生才有合作的熱情。因此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合作需要,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于那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那些力所難及的問題,則讓學生合作解決,而那些力所不及的問題,則需要教師引導解決。
五、師生共同確定合作目標
既然是合作,那就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達成共識,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然而,在一個班級中的學生的興趣、愛好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他們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他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他們都有自己的觀念和思想。所以,在合作學習的時候,合作學習的目標,如果讓學生自己來確定,教師做指導性建議,學生合作的情緒也許會更加高漲,合作的效率也許會更高。在目標確定時,讓班級中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都有確定目標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真正合作時,都有符合他們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標。
六、教師自身積極參與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與學生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因此,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yīng)注重自身參與,一方面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另一方面給學生一種無形的期望,激勵學習積極討論、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品質(zhì)的學習方式,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積極引導學生吸收、內(nèi)化。教師之間也應(yīng)該經(jīng)常開展小組合作式的教學研討,不斷反思、改進,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適應(yīng)新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