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金山
教師的樣子
鄺金山
記得剛工作那陣子,學校一位年長教師對我語重心長般叮囑:“你任教的這個班的學生太調(diào)皮了,你要有教師的樣子,一定要兇一點。”于是,我 “全身武裝”走進課堂,帶著一雙 “火眼金睛”,學生中一有 “風吹草動”,我就嚴加呵斥,把自己認為的 “異動”扼殺于萌芽狀態(tài)。這些做法也確實有了效果,課堂上安靜了,往日的 “搗蛋鬼”不敢輕舉妄動,其他的學生也對我避之莫及。
不知不覺中,我有了 “教師的樣子”,莊重嚴謹、循規(guī)蹈矩,時刻告誡自己,在學生面前,你是教師,你得有教師的樣子。
但是,那個時候,自己總覺得課堂比較沉悶,學生極少回應(yīng)老師的提問,更不喜歡討論、提問題。無論是課堂還是課余,都不愿與老師交流。是農(nóng)村的孩子膽子小,不愿表達?如是這樣,但為何課余時間里卻有一陣接一陣的歡聲笑語?
教師應(yīng)該有怎樣的樣子? “過去的大師”給我們很多的啟發(fā)。
傅國涌老師在 《人生最美是相遇》的報告中談起了這樣的一件事:當時重慶南開中學有一位叫謝邦敏的同學高中畢業(yè)時,物理科交了白卷,同時附上自己填的一首詞: “……題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電、磁溫。今朝縱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組人。”卷子交上去后,他的老師魏榮爵也在卷上寫了一首詩: “卷雖白卷,詞卻好詞。人各有志,給分六十?!庇谑牵x邦敏同學物理不用補考,考入了西南聯(lián)大法學院。四年后,他成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年輕的老師。交了白卷卻得了60分,魏榮爵老師這做法確實 “不像教師”,但正是這不像教師的行為,成全了謝邦敏的一生,也有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相遇。
沒有 “教師樣子”的大師,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風范,影響著他的學生,為后人樹下了良好榜樣,值得我們深思。
我嘗試改變自己,不再以 “老師”自居,不刻意考慮什么師道尊嚴,不再帶著火眼金睛,對學生不再是挑剔的眼光。我面前的孩子,也不是 “學生”,而是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充滿個性特征的發(fā)展中的人。
那天,看到很多學生冷得縮著身子,也有點疲累,而外面陽光正明媚。我輕輕說:大家一定是想到操場走走了,是嗎?那我們等會就去吧。孩子歡欣雀躍,我們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wù)后,跑向了操場;圣誕節(jié)那天,我在學生的要求下戴上了紅帽子,同時我也收到了孩子送的糖果……學生的話語多起來了,課堂主動學習的勁頭增強了。漸漸地,我摒棄了刻板的 “教師”的樣子,同時找到了讓學生和自己都滿意的課堂。
不像 “教師”,是教師教學理念改變的體現(xiàn)。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敏感而脆弱,更需要呵護和尊重。高高在上的指責呵斥,只能造成學生更大的逆反。正如泰戈爾所說的: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毙碌慕逃砟钜蠼處熪`行尊重、平等、民主的理念,把學生當成自己的人生伙伴。這樣的教育,沒有說教、訓斥,只有熏陶、影響和對人的成全。
不像 “教師”,才能解放學生,放飛心靈。教師面前的學生,不是抽象中的 “學生”,而是真實具體的一個人,成長中的人。師生關(guān)系不是典型的 “警察與小偷”式的關(guān)系,師生之間,不能只有冷冰冰的“知識傳輸”而再無 “交集”。教師惟有躬下身子,放下架子,走下“講壇”,走向?qū)W生,才能聆聽學生真實的聲音,才會讓好的教育真正發(fā)生。
不像 “教師”,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課堂,不是教師預(yù)設(shè)的一清二楚的教學幾個環(huán)節(jié),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某一模式,好的課堂沒有標準答案,但一定是注重生成的、關(guān)注每個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
不像 “教師”,才能充分彰顯教師的個人魅力,促進自身的成長。走出 “教師”的條條框框,才能體現(xiàn)教師個人的魅力,顯現(xiàn)教師的真性情,富有個人特色的教育才有可能產(chǎn)生。如果大家都是 “八股文”式的課堂,學生能不厭煩嗎?教育是非常個人化的行為,沒有個人特色的教師就不是出色的教師,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的教育是沒有深度的。教師是學生成長的伙伴,才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教師也才能有做個終身的學習者的姿態(tài),做到教學相長,使教育成為一種對學生、對教師的成全。
沒有 “教師樣子”的教師,是平易和藹、亦師亦友、鮮活而有個人獨特魅力的教師,這是我們真正實現(xiàn)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新課程理念的應(yīng)然選擇,是新時代下美好教育對每一位教師的呼喚。
(作者單位:廣東懷集縣橋頭中學)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