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芳
(高郵市城北中學,江蘇 高郵 225600)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問題導學”模式設計研究
彭 芳
(高郵市城北中學,江蘇 高郵 225600)
問題導學的形式是一種全面的教學手段,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便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培養(yǎng).本文針對“問題導學”模式設計研究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課前問題的設置、課堂上引導式提問、設置課后問題給出了指導與建議.
初中物理;問題導入法;課堂教學;設計探究
1.物理是初中學生新接觸的課程
由于物理的知識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甚至有些難以理解,所以在初中的物理課堂,教師要應用多種授課手段以及形式,將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日常授課過程中,可以應用各種問題導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其主要的目的是對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
2.課前問題的設置
在進行初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的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更加牢固,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正確的學習方向.因此,教師要提前針對要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問題的設置,可切實將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提升.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透鏡》的學習中,教學的目標為能夠對凸透鏡以及凹透鏡進行識別,認識凸透鏡對光會起到會聚的作用,凹透鏡對光起到發(fā)散的作用,清楚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在該堂課的學習之前,教師可以針對該堂課的授課目標對相關問題進行設置.什么是凸透鏡,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了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了凹透鏡?其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對光線會產(chǎn)生怎樣的作用?這些知識點皆是該堂課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也是之后進行學習必須要掌握的內(nèi)容.所以,可以讓學生首先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以便在之后的學習中,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點,應用凸透鏡對光的匯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對物理問題進行解決.
3.課堂上引導式提問
在物理課堂進行授課時,教師要結合所學的內(nèi)容,設置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以往的物理授課模式中,由于課堂時間非常有限,需要傳授的知識又比較復雜,所以,教師會應用填鴨式的授課形式,希望在寶貴的課堂時間中,可以講解更多的物理知識.但是這樣的授課形式,卻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現(xiàn)在將導入式提問的形式貫穿與整個物理授課的課堂當中,從基礎的知識點開始逐步引導,循序漸進,不但學生可以漸漸的深入到物理的本質當中進行學習,更加強了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構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更加愿意積極與教師和其它同學一同探討問題.
4.設置課后問題
在物理的日常授課當中,不但要在授課之前、授課當中應用問題導學的形式,在課堂以外依然要實施課堂導學的授課模式.所以,教師要設置好相關的問題.其一,設置的問題能夠使學生對課堂的知識進行鞏固;其二,設置的問題可對知識進行延伸,鍛煉學生各項思維能力,以便學生可將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提升.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滑輪》的學習,在學習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滑輪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有較多的應用?你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滑輪進行類別判斷么?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時候,便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了聯(lián)系,又結合了實際生活對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功能與作用進行了區(qū)分,使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更加牢固.
總之,初中的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有些知識點的學習會比較復雜,教師可以應用提問問題的形式,慢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教師便將傳統(tǒng)的授課形式進行了轉變,不再使用填鴨式的授課手段,使教學的效果以及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
[1]張曉秀.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問題導學”模式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5,17:75.
[2]吉美麗. 探索“導學式”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初中物理課堂[J]. 亞太教育,2016,36:56.
G632
A
1008-0333(2017)23-0068-01
2017-07-01
彭芳(1981.11- ),女,江蘇高郵,高郵市城北中學,中學一級,大學本科,從事初中物理教學.
[責任編輯閆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