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語文學習方法很多,但根據(jù)個人的特點,應有不同的選擇;選擇得好,就有明顯的效果,選擇得不好就收效甚微。常有學生問我:老師,我學語文花去了很多時間,為什么成績老上不去,這是什么原因呢?請您給我指點一下迷津吧!指點迷津說不上,與大家交流一下我多年來的體會還是可以的。
我認為,主觀上努力了,花了很多時間,卻又不見成效,就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不對?,F(xiàn)在,我把多年來總結(jié)出來的語文讀寫方法奉上,供大家參考。
這讀寫方法就是:多讀、多記、多練;勤看、勤想、勤寫。語文讀寫,厚積而薄發(fā)。前“六字”為學語文基礎知識的方法,后“六字”為作文的方法,這兩個方面共同構(gòu)成了語文學習,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各占半壁河山,誰都不能偏廢。
一、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六”字法。
1.多讀,即廣泛閱讀課內(nèi)外的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包括古文和時文。試想,哪一位偉人和大方之家不是廣讀博覽的典范?
下面,我講幾則古今名人讀書的故事。
一則: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fā)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二則,列寧讀書。列寧從小就酷愛讀書,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全理會不到了。
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個不穩(wěn)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后,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三則,毛主席讀書。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的天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有一次,毛主席發(fā)燒到39度多,醫(y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xiàn)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么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博覽群書能在知識面的寬廣上打下堅實的基礎,能開闊你的視野,能避免一問三不知的現(xiàn)象發(fā)生,而達到談吐自如、思如泉涌、妙語連珠的境地。古語有云:秀才不出門,善知天下聞。就是這個道理。
2.多記,就是記下你在廣泛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那些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把它儲入你的知識庫里,供你用時提取。積累知識和有用的信息,猶如在銀行存款一樣,沒有事先的存入,哪有事后的提???今天的存入,是為了明天的取用,所以,我們應盡力的去做知識積累存儲的工作。
3.多練,是指在可能的情況下對新攝入的知識進行鞏固性練習,沒有這一步,新攝入的知識就很生疏,且容易忘記。只有熟練了的知識技能才能長時間在記憶的倉庫里儲存下來,永不丟失。所以,“練”是鞏固新知的一種很好,很有效的方法,我們要經(jīng)常用它來鞏固我們學到的新知識。
二、寫好作文的“六”字法
1.勤看,就是勤于觀察自己周圍的人、事、物、景,做到處處留心。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嘛。一個粗心大意的人永遠也擺脫不了寫作素材匱乏的困境。觀察是我們寫作的第一步,要想寫出好文章來,就必須隨時注意身邊的事物,因為,大千世界,豐富多彩,每天都有新的故事發(fā)生。
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毕旅?,我講一個善于觀察而一舉成名的人的故事。
李四光小時候,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愛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后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伙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轉(zhuǎn)著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fā)生了興趣。有一天,他繞著這塊大石頭一邊觀察,一邊尋思: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我小的時候這塊石頭就在那兒了,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這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隕石吧!”
李四光想,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的大坑才對呀,可它為什么沒有砸進地里去呢?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zhì)學,知道了冰川可以推動巨石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的事,他回到家鄉(xiāng),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于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jīng)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fā)現(xiàn)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2.勤想,就是經(jīng)常開動腦筋想一些事情,在通過一番比較思考后,把知識進行分類,把有用的部分儲存起來供今后調(diào)用。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光學習,不對所學的東西進行一番審視和思考,那結(jié)果將會是滿腦子的迷惑。想什么?想你看到的一切,想出個道道來,存入你的題材庫,供你作文時提取。就如上面談到的李四光的例子,他看到這塊獨立于草坪的大石頭,就展開了尋思和想象,結(jié)果找到了問題的答案,解除了心中的疑惑。
3.勤寫,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寫,就是經(jīng)常練筆,把你讀中得來的知識、看中獲得的信息、想中得到的啟示都寫下來,寫成片段或者完整的文章都行。這種練筆不求過高過全,只要達到目的就行。
只有勤于寫作的人,才會有豐富的寫作素材的積累;只有勤于寫作的人,才會有豐碩成果的問世,只有勤于寫作的人,才會成為一代名流大師。
“多讀、多記、多練;勤看、勤想、勤寫”的“三多”“三勤”的語文讀寫方法是我多年來的體會,其效果確實不錯,但每個人都有其特殊性,這些方法不一定對每個人都完全有用,但我想,對大多數(shù)人還是有用的,不信你可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