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瑞華
(清華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4)
【哲學與當今世界】
李大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理論自覺性及其價值審視
喬瑞華
(清華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4)
很多人把李大釗當成馬克思主義早期的主要傳播者,中共初創(chuàng)時的主要領導人,但認為其馬克思主義觀不過是對如俄國民粹派、日本學者河上肇等人思想的譯介。其實,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觀有著極強的理論自覺及內在張力,這種理論自覺和內在張力使得李大釗既發(fā)揚了馬克思主義解釋世界的決定論價值,又延續(xù)了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的實踐性特質。其理論特質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形成、實現飛躍有著重要的基奠意義,時至今日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理論光芒。
理論自覺;獨特審視;寶貴經驗
二十世紀初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國內形勢,一批心懷救國理想的進步知識分子紛紛行動起來,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真理。李大釗作為這其中的優(yōu)秀分子,也曾把希望的目光聚焦于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進化論等西方國家風行思潮,最終伴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李大釗把中國救亡圖存的希望投向了俄國,深刻認識到了俄國十月革命對世界對中國的意義,著手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五四時代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力。但很多人只是把李大釗當成馬克思主義早期的主要傳播者,中共初創(chuàng)時期的主要領導人物,卻對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觀的獨創(chuàng)性缺少認識,認為李大釗不過是對如俄國民粹派、日本學者河上肇等人思想的譯介,缺少自己的獨立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有其消化吸收去粗取精的獨特認知,其馬克思主義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探索,其閃光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形成、實現飛躍有著重要的基奠意義。
任何思想的形成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思想傳承性。李大釗把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放置在整個西方哲學史中給予認知,對于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的西方哲學史的積極意義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高度評價。對維科用社會科學方法來探討社會歷史進程,指出其是一個有規(guī)律的發(fā)展過程的思想,李大釗贊揚他為真正的歷史哲學家。對圣西門有關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認為對馬克思思想形成有啟發(fā)。經過對西方哲學整個發(fā)展經歷的分析,李大釗分析指出馬克思有關唯物史觀思想并不是馬克思獨創(chuàng)而是在前人已有思想基礎上的繼承發(fā)展。李大釗就稱贊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使得社會科學獲得了與自然科學同等重要的地位。[1]但長期以來,李大釗的上述評論在學界獲得廣泛認同,但對李大釗對于馬克思思想來源的分析及相關思想家在馬克思思想進程中的作用較少提及,只是單單強調李大釗所論在使歷史獲得科學地位中馬克思一人的功績。李大釗事實上多次論及在使歷史獲得科學地位中近代諸位思想家的作用,馬克思是在總結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遂產生了相較于舊唯物史觀的全新唯物史觀。[1]李大釗不僅表明在馬克思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過程中近代思想家的諸多貢獻。而且進一步明確了馬克思思想其他組成部分的思想淵源關系。他認為馬克思的無產階級的勞動支持了有產階級的思想,在以前的如西斯蒙第、圣西門、蒲魯東、羅德貝爾圖等人思想中都曾論及。[1]而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區(qū)別,只不過是一種分類叫法,有些人認為說空想是嘲諷的話,實際是不正確的認知??障肷鐣髁x在整個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并且空想社會主義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做了重要準備,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有重要啟示意義。李大釗認為,正是唯物史觀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做了重要準備工作,這其中圣西門則是空想到科學跨越的重要開拓者。[1]
在對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源加以考察的同時,李大釗還分析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結構。李大釗認為馬克思主義可以分為三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應將這三部分整體來看成完整的體系。一部分是有關過去的社會進化理論,也就是其歷史觀;一部分是有關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領域的分析,也就是其經濟論;還有一部分則是有關將來的社會主義運動的理論,也就是其政策論。沒有歷史觀的支撐來考察社會主義運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通過對歷史觀的分析,可以得出社會組織之所以進化的根本原因;然后在此分析的基礎上,考察現有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組織的分析,從而才能得出資本主義必然要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的命運;而實現這一替代的手段則是階級斗爭。這其中階級斗爭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個部分有機的連結為一個完整的龐大整體。[2]通過對李大釗馬克思主義構成部分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其對馬克思主義的精準全面把握。
在列寧那里有關馬克思主義體系的論述早已存在,但與列寧相比李大釗則有自己一些獨到的認知。首先,在列寧那里也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但其并未對這三個組成部分的關系做出說明;李大釗則在指出三個組成部分的同時,認為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基礎,“離開了他的特有的歷史觀,去考察他的社會主義,簡直是不可能”[2],而階級斗爭則是實現社會組織進化的核心,并具體分析了三部分的關聯。其次,列寧那里也有關于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源的分析,這就是我們傳統教科書中所見的德國古典哲學、歐洲空想社會主義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而李大釗則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源放置到整個西方歷史哲學中加以考察,所涉流派人物眾多、內容豐富,更有助于我們全方位的把握其思想形成過程。再次,在列寧那里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通常使用的是“完備”“萬能”這類高度評價言語十分肯定的表述方式,而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分析無論從內容還是對其價值評價方面看都較為客觀中肯。列寧的這一表述方式和其政治實際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指引工人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分不開。而李大釗作為有著強烈學術救國心的進步知識分子,不僅僅站在一位革命家的角度,由此產生的理論分析更為客觀中立,這充分體現了有著強烈民族學術熱情同時又有著優(yōu)秀學術素養(yǎng)的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自立意識。
李大釗認為應該用一種全面的眼光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就其各組成部分而言也應用一種全面的眼光來看。就唯物史觀而言,應從人類整個認識發(fā)展來看歷史。過去人們常把歷史看成是政治史,實際人的歷史應該是人的社會生活史,政治方面只不過是人類歷史廣大社會生活現象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1]?!耙环矫姘褮v史與社會打成一氣,看作一個整個的;一方面把人類的生活及其產物的文化,亦看作一個整個的;不容以一部分遺其全體或散其全體。與吾人以一個整體的活潑潑的歷史的觀念,是吾人不能不感激馬克思的?!盵3]唯物史觀的重大貢獻就在于指明了在種種互有關聯相互影響的社會生活中推動社會進程的根本的經濟原因。在李大釗看來,這種通過經濟觀察社會歷史進程的方法和以往的神學的或者把歷史看成是政治史的方法完全不同,其基于的是社會構成和架構的分析。其目的,不是如神學或政治以愚民為目的,而是一種完全真實的有關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分析研究。[1]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經濟因素起核心作用,這里并沒有否定社會發(fā)展其他因素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所有這些因素結合便構成整個社會文化,經濟只不過是其中最決定性因素。[2]李大釗指出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在整個人類社會進程發(fā)展方面貢獻巨大,其使得原來不相干的經濟、法律、歷史都被囊括在了社會學之下。指明了階級斗爭在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看到了經濟原因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認為用法律去決定經濟的做法是違反社會發(fā)展實際的,這一切的一切馬克思指向的是社會歷史進程的因果律?!熬褪沁@個,已足以認他在人類思想有效果的概念中,占優(yōu)尚的位置,于學術界思想界有相當的影響”。[2]
而經濟論方面,李大釗認為馬克思開社會主義經濟學之先河,在社會主義經濟學分析的基礎上才能進入人類的全新紀元。他說在馬克思那里經濟理論包含兩個重要內容,一個是余工余值說,一個是資本集中說。勞工價值論是余工余值說的基礎。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價值,生產該物品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其物品價值大小,但實際工人在生產中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要遠高于其勞動力價值,多余的部分即剩余價值被資本家占有,這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對這一秘密的揭示是馬克思主義觀的一大貢獻。資本集中說,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機器大工業(yè)的推行,新的世界市場開辟等的出現,不只是小工業(yè)為大工業(yè)所取代,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也越來越集中在了大工業(yè)資本家手中,產生壟斷。處于這一工業(yè)發(fā)展狀況下的工人,變得沒有任何財產,除了出賣自身的勞動力別無辦法。這樣在資本家那里就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工人陣營。并且因為資本越來越集中,工人階級也越來越集中在一處。工人階級是資本集中的產物,而后滅亡資本主義的也將是這一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斗爭的結果,將是資本由少數資本家壟斷占有變?yōu)楣小!胺参锇l(fā)達之極……就是他的滅亡的途徑?!彩遣豢擅庵當盗恕!盵2]
關于階級斗爭,在河上肇那里只是把階級斗爭看作連接過去、現在、未來階級原理的工具,而在李大釗那里則是與唯物史觀、經濟論并列的重要理論組成部分?!皻v史的唯物論者,既把種種社會現象不同的原因總約為經濟的原因,更依社會上競爭的法則,認許多組成歷史明顯的社會事實,只是那直接間接,或多或少各殊異階級間團體競爭的表現的結果。他們所以牽入這競爭中的緣故,全由于他們自己特殊經濟上的動機?!盵2]階級斗爭的原因在于不同階級間為了保全其根本的經濟利益,各種政治的、宗教的階級斗爭都不例外,都是階級的最終的經濟方面的競爭。而所謂階級的劃分,則是依經濟而定的。根據經濟狀況的不同,分為有資產、土地的有產階級和沒有資產、土地的無產階級;一方剝削掠奪另一方,另一方受人掠奪剝削。這種完全對立的階級狀況,在不同時代社會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像亞細亞式的、古代式的、封建社會式的、資本主義社會式的,這些不同時代對立階級的出現表現的是不同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而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的對立狀況則是這一系列敵對狀況的最終形態(tài)。階級斗爭將隨著這兩大階級的對立的消亡而消亡。[2]階級斗爭思想并非貫穿整個人類發(fā)展史,該思想只是適合社會發(fā)展特定時期的一個應用。[4]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介紹,在當時還處于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中國傳播的早期階段,譯介較少,社會流派眾多,缺少系統深入研究甄別,個別地方存在不準確之處。但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把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較為科學系統的,這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還是第一次。其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于宣傳鼓舞群眾,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價值。
五四時期作為中國思想的活躍期,各種學術思想紛至沓來,而馬克思主義僅僅是當時傳入中國的一種學說而已。而在之后的中國歷史發(fā)展大進程中,眾多學術流派在喧囂中卻歸于平靜,更有甚者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馬克思主義思想卻一步步走向成熟壯大,成為指導中國革命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一方面與其理論的科學性分不開,另一方面則是一大批如李大釗式的中國共產黨的先進知識分子在中國大的歷史進程中堅持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和原則。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理論解決中國社會現實問題
在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經過實踐檢驗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在他們看來,馬克思主義不是理論的教條,而是活生生的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展開和完善的理論指南。早在李大釗思想的早期階段,他就明確表示對中國問題的思考離不開對中國國情的考量,一方面是指現今的中國實際狀況,另一方面則是中國過往的歷史。并且中國的國情是怎樣的最終還要靠國人自己認識,“不可與客卿謀”[5]。而在他思想上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轉變?yōu)橐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后,其堅持把科學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實際,則不僅是其對馬克思精神實質的深刻領悟,更是其思想邏輯一以貫之的東西。
在《再論問題與主義》中,李大釗就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盛行的國家里社會主義是打倒資產階級的工具。而在我們這樣一個官僚列強亂世的國家,社會主義不是用來打倒資產階級而是要打倒官僚強盜的。[2]李大釗的這段話就是從中國實際國情做出的切合實際的理論與現實分析。首先,李大釗明確了,中國不是大工業(yè)發(fā)展起來以后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的尖銳矛盾,而是中華兒女同列強封建買辦之間的矛盾。其次,資本主義在中國不像在西方國家那樣發(fā)達,中國依然需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打倒列強官僚,最終實現社會主義。但另一方面李大釗也并沒有把這一救國真理變成一種只能頂禮膜拜的教條。他認為一種學說有其之所以出現的原因,固然不能以產生于某種環(huán)境下的學說去解釋所有歷史,或者整個拿來為我所用。[4]他指出“一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fā)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huán)繞著他的實境”[2]。中國學者們所要做的就是研究實際和宣傳理想主義應有效結合起來,而不是相反。[2]
李大釗也是以實際行動在踐行上述其對馬克思主義認知的,在其倡導下,北大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該會就曾舉行過“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的辯論,北京各大高校師生參加,李大釗任評委,經過辯論使大家在爭論中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必要性的認識。再比如李大釗認為唯物史觀采用經濟分析的視角分析社會歷史形態(tài)演進,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早期西方國家受政治宗教支配,而只有到了資本主義時期經濟的因素才逐漸取代政治宗教變?yōu)闆Q定歷史走向的決定性因素,在這之前經濟因素有影響社會歷史進程但不是主要方面,如十字軍東征用經濟因素就很難解釋通。唯物史觀產生于西方用于解釋西方都很難解釋整個西方發(fā)展史,對中國來說就更應注意其適用性問題。這種堅持理論同時又與其具體的問題、環(huán)境相適應的思想,在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和認識兩方面可以說都體現的淋漓盡致,他的這一理論品質對于當時中國包括北大學生的進步知識分子,對于中國社會思潮的走向都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學習方法而不是照搬結論注重整體性
長久以來很多人只是看到經濟因素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決定作用,用經濟因素作為分析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絕對工具,這樣產生的結論未免使人認為有失偏頗。其實這樣只是看到了馬克思對經濟因素的只言片語的描述,卻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帶給我們的更多是方法論意義上的指導。李大釗就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其把馬克思主義當成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發(fā)展進程的科學方法,而不是具體規(guī)定。照李大釗看來,以經濟決定論來分析唯物史觀這具有一定的歷史的階段性,是適用于歷史特定時期特別是西方近代社會的,對此應采用謹慎的態(tài)度。但是馬克思所給予我們的以社會為單位分析歷史的視角及對社會構架、組織的整體性認知,這是我們所應努力把握的。
對于社會主義零星概念的掌握相對容易,而從整體上把握社會主義把其當作一種科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來看,則并非易事。20世紀初的早期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從淺入深、從簡單到系統地掌握社會主義理論,是一個逐步的漸進的過程。由于種種原因所限,這其中很多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還停留在一些碎片化、只言片語式理解,還存在簡單化、絕對化傾向。而李大釗作為這一批先進知識分子中的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則較為系統是一種整體性認知。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自成體系的不可分裂的有機系統。[2]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種指向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其中有關過去的唯物史觀的理論是通向未來社會民主主義的基礎。正是基于唯物史觀的原理,在對社會組織分析的基礎上,才有了有關未來社會民主主義的預言。而實現這一社會進化的手段則在階級競爭。李大釗的這一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認知顯然要比同時代的許多人要系統、深刻得多。他的這一認知和列寧的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的思想不謀而合,并且李大釗在表述三個組成部分時具體分析了三者的關系和實現手段。而如恩格斯所言的馬克思的兩大偉大發(fā)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由于這兩個發(fā)現,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6]。顯然,恩格斯這里突出唯物史觀的理論意義,因為科學社會主義是以其為基礎的。李大釗對于這一點也有論及??傊?,李大釗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國早期先進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之初,就能以高度的理論視野,不是學習理論而是掌握理論所體現的方法精髓,把紛繁復雜的理論又能進行整體的把握,是難能可貴的。
第三、堅持開拓性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迷信不盲從革故鼎新與時俱進
馬克思主義在歐洲產生,如何把這樣一個產生在西方的理論應用于尚處于封建落后人口眾多的東方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真正落地,變?yōu)檫m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化的理論,而不是水土不服生搬硬照的理論,這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性的工作,沒有開拓的精神根本弄不定。這需要中國人民集體智慧,更離不開具有開拓精神的進步知識分子的努力。李大釗在其中對于中國革命面臨的一些基本問題做了最初的探索,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作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在中國,李大釗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最早提出了“帝國主義”的概念。他通過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的斗爭歷史,總結帝國主義是絕不講公道的,不應對其抱有幻想,不應繼續(xù)之前以夷治夷的策略,中國人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民族自決來解決中國的問題。[2]另一方面,他又鼓勵人民,帝國主義并不可怕,就像唐山煤礦上的建筑物一樣,帝國主義外表是威風凜凜,但實際像煤礦建筑物一樣早被挖空了。對此我們應以大無畏精神,勇于與帝國主義進行斗爭,而且帝國主義必可摧毀。[2]對于農民在國民革命中的作用李大釗也以開拓性的眼光予以充分重視。他指出在中國如果能夠把農民組織起來參加革命,中國的救國之路就不遠了。[2]并且他還具體指出了組織農民參加國民革命的具體工作問題,認為首要工作是成立貧農協會,其次建立農民武裝,還有解決農民土地問題。[2]李大釗的這一系列有關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及具體組織問題,在之后的中國革命進程中都是意義重大至關重要的方面。而對于革命的領導權問題,李大釗在中共三大上就明確表示,“過去和未來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都是無產階級,對此無產階級要勇于走在時代前列勇于參加革命”[7]。關于革命的領導權問題這是新舊民主主義區(qū)分的主要標志之一。李大釗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就能提出在中共三大上實際并未明確而到中共四大才明確闡明的問題,實屬難能可貴。在大革命時期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yè)的重要成果,就是相關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提出和闡明。李大釗的上述思想,為這一階段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對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久彌新的關乎中國未來人民福祉的大話題。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適應本國國情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這一過程仍在不斷開拓進取完善之中。這一過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國情黨情世情都在變化中,每一步都是在解決中國重大社會問題中前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任重道遠,需要一代代人以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的大無畏精神奮勇向前。李大釗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早期階段的優(yōu)秀代表人物,為我們作出了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時至今日,對我們依然有重大啟示。
[1]李大釗.李大釗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李大釗.李大釗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蔣大椿.史學探淵[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4]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李大釗.李大釗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李玉貞.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D231
A
1002-3240(2017)02-0018-05
2016-11-25
喬瑞華(1982-),女,山東濟寧人,哲學博士,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流動站博后,講師,主要從事價值論、政治哲學、文化哲學研究。
[責任編校:趙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