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摘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先從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做起。
關鍵詞:培養(yǎng);興趣;作文教學
G623.2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如今的孩子,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廣闊的視野,然而真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將所見所聞所感清楚地表達出來,卻往往詞不達意,苦惱于不知寫什么,怎樣寫,搜腸刮肚也寫不出一片像樣點的作文。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教師沒有調動起孩子們的寫作情趣,硬逼著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自然收不到所期待的成效。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孩子們普遍認為作文難,討厭上作文課,討厭寫作文,不是孩子們的知識儲備不足,而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排斥寫作文。這種現象的導致主要是教師的教學因素,即在作文指導中,不少教師仍沿襲過去機械呆板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活躍好動的個性心理發(fā)展,造成他們缺乏寫作的興趣。在作文批改和講評中,挑剔學生的文章,使本來對作文課缺乏興趣的孩子們心生挫敗感,使他們對閱讀和寫作感到極度厭惡。
一、創(chuàng)設寬松活躍的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權
由于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限制,大多數學生對老師有種天生的敬畏心理,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話語權受限制,缺乏口語交際的練習,很難將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地表達出來,更談不上情景再現。而教師枯燥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占用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剝奪了學生的話語權,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他們都不敢或沒空閑當面與老師交流、討論。長此以往,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僅沒有激發(fā)出來,反而會對作文產生厭惡和抵觸情緒。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寬松活躍的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權,要重視和思考如何去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引導他們把內心的想法用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對他們的表達多給予肯定與贊揚。不僅師生對話,還應當鼓勵孩子和同學、和父母、和自己的對話。為了常能與學生進行書面對話,及時有效地捕捉學生內心的訊息,我在早自習時間設置了一個口語練習五分鐘的環(huán)節(jié),不拘形式、內容,對積極參與的同學給予表揚。 就這樣不管他們說什么,我都真心地傾聽,平等地與他們對話,漸漸地他們把作文當成了自己生活中傾訴的對象。他們不必擔心惹怒老師,不必違心地編一些道貌岸然的謊言;不必擔心因立意不高、篇幅太短受到教師的指責;也不必擔心暴露了心中的稚嫩,而被別人恥笑。總之,暢所欲言,表現他們對生活的最真實的感受,自然而然地也在學生與老師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平等的橋梁。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滿足了學生的表達欲望,提高了作文興趣。
二、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注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
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我們不僅要善于創(chuàng)造一個具體的情境,讓孩子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和傾訴的話語,我們還要努力確保他們傾訴的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做最好的聆聽者,讓孩子樂于想向老師傾訴。而且老師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懷著真誠的心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同喜同悲,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傾聽。
由于師生的身份角色不同,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差異。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評價作為衡量孩子習作的唯一標準,那么勢必會約束孩子的言行,不利于思維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寫作的興趣。例如,在一次春游活動結束后,我布置孩子們說一件感受最深的事。有的學生說在集合地點發(fā)生的事;有的是午飯時間大家互換事物的事情;有的描述活動的內容。雖然五花八門,但都表達了自己內心最渴望表達的東西的真情實感的東西;也有個別同學說得很不盡人意,表達了自己厭倦春游的情感。對孩子表達出來的負面情緒,我沒有批評指責,而是對他的想法表示了理解和肯定。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想法同樣值得尊重。耐心的傾聽是最好的對孩子尊重的表達方式。有同感的寫下你的共鳴,有歧義的寫下你的見解,有同情的寫下你的安慰,沒有感覺的最好什么也不寫,留給孩子自己去思考、體會。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傾聽。
三、拓寬視野,在觀察中汲取養(yǎng)分
作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真是、具體地寫出來。”如何拓寬學生傾訴的內容,觀察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在作文中我們既允許學生傾訴,發(fā)牢騷,但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避免學生長期沉浸在低落或其他不健康的情緒中。那就需要我們引領他們走進生活,學會觀察、發(fā)現興趣的培養(yǎng),可以借助于學生身邊的生活,選擇新奇的,有趣的觀察對象,引導學生自覺觀察,既增長知識,又提高能力。如春天,我們可以帶學生到野外上作文實地觀察課,讓學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觀察景物、人物、動物、植物等作為習作素材;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每人動手做一項有趣的小實驗,然后把觀察到的實驗情況記下來;讓學生去農貿市場買東西,觀察商家的動作,語言,揣摩內心的想法;或者把自己當時的心情、想法等過程記下;還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小動物的外貌、動作、習性等寫一篇小短文,表到處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這些都觀察作業(yè)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技巧就必須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只有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中來,才會憑借自己想象的翅膀,把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通過思考,進行有意選擇,寫出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