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滿都拉
摘要:黨的十八大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作出了新的部署,開啟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歷史新篇章。教育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肩負著神圣而崇高的時代使命和歷史責任。對于學校教育來說,要想順利完成這些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只有靜心思索完善自己的軟實力,那才是一個學校鮮活生命力之所在。本文結合我校實際就如何建設何彰顯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以愛育人升華文化主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校園文化 以愛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1
東勝區(qū)蒙古族學校從建校伊始就確立了以“彰顯特色,快樂育人”為辦學宗旨,“傳承和發(fā)揚民族文化”為辦學特色,匯聚教師對學生、對事業(yè)無私的愛為靈魂的學校。這樣以民族精神為依托,又能相對快速的趕上其它優(yōu)質學校的步伐,從而為蒙古族孩子們提供更加優(yōu)良的教育環(huán)境?!?文化立校,以愛育人”是我校一直追求和堅持的兩個法寶。清新而本色的追求,具體而執(zhí)著的堅持,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傳播無私的大愛是東勝區(qū)蒙古族學校最大的特色。我們用中華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學生人格,以民族特色活動來豐富學生生活,有力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一、堅持以“三源文化”為基石創(chuàng)建我校文化體系
三源文化是蒙古民族歷經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具有獨特精神的民族文化,所以我校以敬天、敬火、崇拜蘇力德為文化體系的基石,以蒙古民族喜愛的“藍、紅、白”三色為紐帶,詮釋出了我們以“天、火、蘇力德”和“藍、紅、白”三色所代表象征的精神,從而也從中提煉出學校的“一訓、三風”,這不僅體現了蒙古民族教育的精神風貌,也很好的傳承和弘揚了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我們堅持“以愛育人”的教育教學方針,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的同時又升華為我們的辦學宗旨、目標等重要內容。
二、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彰顯民族文化特色。
“環(huán)境是一種教育力量”。我們在做好校園環(huán)境“四化”(即綠化、美化、凈化、靜化)的同時學校高度重視隱性課程的開發(fā),重視拓展校園文化建設,重視環(huán)境育人、地域文化育人。讓所有的學校設施甚至一草一木都會說話,實現真正的環(huán)境育人,同時我們努力打造獨具蒙古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教育之路?!?/p>
思路一:蘇力德廣場。建設蘇立德廣場,從展示我們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元素方面切入,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激發(fā)青少年自強不息,不斷上進的精神。蘇力德意為“長矛”、“旗幟”,是長生天賜予成吉思汗的神矛,是成吉思汗征戰(zhàn)所向披靡的標志,象征著蒙古族的威嚴,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是精神力量的吉祥物。建設這樣一個廣場,需要挖掘我們民族靈魂構成的要素,而不是簡單地展示,深層次地將關聯(lián)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利用廣場,舉辦通過各種活動,既使廣大青少年感受到民族的凝聚力和厚重的歷史沉淀,增加自豪感,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相關的禮儀、禁忌、祝福和贊歌,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
思路二:建設母親廣場。以謳歌母親為主題,兼容相關人性情感的題材。蒙古族千百年歷史中出現過好多偉大的母親,它們?yōu)槿祟愇拿髯鞒隽朔e極的貢獻,也給后人們留下了珍貴的生活經驗和啟迪。通過對英雄母親歷史題材的提煉,塑造一系列閃光的形象,對青少年進行多方面的人文教育和人生教育。
思路三: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化廣場。多角度、多層面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斯欽呼元素--歷史上七歲的小男孩于成吉思汗的九大功臣辯論中,讓大臣們啞口無言,顯示出過人的才能,膽識,也是學生們推崇的偶像。雙駿元素——雙駿馬體現勇敢、智慧、忠誠、健美。關于雙駿馬有很多美麗的傳說,贊歌。上個世紀初從鄂爾多斯找到蒙古歷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圣主雙駿》。布日古德元素——布日古德(雄鷹)是學校吉祥物,也是蒙古民族崇拜的圖騰,又和我校的學校文化相人的精神面貌。
廣場文化的建設,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環(huán)境教育理念。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所學校應該是一幅立體多彩的畫,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币虼宋覀儠浞职l(fā)揮這句名言當中所包含的環(huán)境育人的寓意。
三、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完善管理機制
制度文化是學校的基礎文化,也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所必需的內容。當前我們在實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治校方略時,注重學校的制度建設就顯得更為重要和必要。只有有了一定的制度才能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法可依、各種問題依法可治。我們認為制度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是一種巨大的影響力,制度必須要健全、合理、體現嚴肅性、體現延續(xù)性、以人為本。這樣我們才能通過制度文化的建設,使學校的各項制度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四、堅持“以愛育人”,升華文化主題。
(一)要理解和尊重學生,并要以愛心為出發(fā)點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這一切都要以愛為出發(fā)點。這樣也是充分能體現我們的校訓:“心潔業(yè)善”。即,教師隊伍有了純潔的內心,事業(yè)自然就會崇高。
(二)耐心說理,疏導學生的情緒
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說到底是一個很平和的、愛的工作。但僅僅停留在愛上是不夠的,愛要在心理上與學生相容,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并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也是充分體現我們的校風:“和平、包容、開拓、自信”。
(三)寬嚴相濟,剛柔結合
“愛”并不能溺愛,更不能縱容和放棄,而是把對學生的溫情和嚴格相結合。要“嚴中有愛”,“愛中見嚴”。教師平易近人,和學生打成一片,以誠相待,方可使學生感到老師親切可敬,就能主動接近老師。同時對于學生所發(fā)犯的缺點和錯誤及時加以指正,不可姑息。這就是體現我校的學風:守紀、智勇、健美、進取。
總之,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思想和育人理念的集中體現,它影響著師生思想和行為,對促進學校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一直在堅持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使命、教師對事業(yè)的無私奉獻貫穿在我們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校要充盈著強烈的“愛”,這種愛是責任、智慧、勇氣和自信的聚合體。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不是機械的、單方面的給予,而是對學生群體個性化的造就。熱愛學生是教師的使命,是教師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的表現,也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具體體現,又是教師從事教育最根本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