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摘 要】音樂欣賞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門課程,也是審美教育的必修課程,在這個越來越注重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時代,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內容,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心理。
【關鍵詞】音樂欣賞 教育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J605-4
審美能力的定義是指通過人們長期在鑒賞、審美相關實踐里培養(yǎng)出來的一個能力。這個能力的培養(yǎng)跟音樂欣賞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在音樂欣賞教育中,審美能力對于欣賞者來說,使他們關于音樂的形式、語言美將會有全新的了解。近年來,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越來越快,使得大學音樂欣賞教育就必須處在一個比之前還要高的角度跟視野,由此也可以發(fā)掘出學生與眾不同的審美能力,為音樂欣賞教育培養(yǎng)新的路徑。所以,學生在音樂欣賞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與研究也具備現實意義。
一、音樂欣賞教育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方式
音樂欣賞教育根據聆聽及體驗等感知的教育方法作為一種音樂教育形式,讓欣賞者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能夠從音樂格調、題材中感覺出音樂的形式美和內容是音樂欣賞教育的教學目的。作為一個學習者,對于音樂欣賞的學習是一個漸漸累積起來的過程,需要抱有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所以說,像這種審美能力并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擁有的,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可以陶冶情操的能力[1],音樂欣賞就能夠培養(yǎng)這種能力,它的審美教育包括音樂感知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想象能力。音樂感知能力就是音樂欣賞的最基本的能力,學習者只要對于音樂律動、節(jié)奏產生感知能力,就能跟聽到的音樂產生共鳴。反之,要是學習者對于音樂基本的感知能力也沒有,就無法培養(yǎng)他的審美能力。而音樂審美能力是用感性去體驗的過程,不過這其中也需要有理性的認知,在音樂欣賞教育的學習中,學習者可以根據理性思維去感受音樂的美妙和內涵,進一步培養(yǎng)出對音樂理性的認知和感情的認知,這是審美教育必須經歷的過程。只有讓學習者將理性認知和感性認知有效結合,才能對待作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審美想象能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每個人的想象力不同,而音樂就能夠給學習者不同的想象空間,讓學習者更加能夠去感受音樂的廣度和深度。
二、音樂欣賞教育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對策
(一)加強教師的授課素養(yǎng),提升教學的形式
教師是學生在音樂欣賞教育學習中的領導者也是組織者,所以教師的教學素質跟音樂欣賞教學的質量是有直接關系的。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媒體時代,老師的品行、素養(yǎng)很容易就可以通過媒體的傳播而廣為人知,所以這就提高了對老師的素養(yǎng)要求,同樣,音樂老師也需要加強自己的職業(yè)道德能力修養(yǎng)[2],在音樂專業(yè)知識的領域上要多多擴寬,還要能夠熟練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并能將智能和專業(yè)知識巧妙的進行結合,通過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審美能力。例如有一位老師在上音樂欣賞教育課程的過程中,他使用多媒體向學生授課的時候突然停電了,在這個時候如果讓學生自習就沒有效果了,所以這位老師急中生智,馬上用二胡將多媒體中呈現的曲子給完整的拉了出來,這使得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也達到了這節(jié)課的效果。類似于這樣去教學,必須會產生成效。
(二)提升學生對于音樂欣賞審美觀教育
現在很多學生通過音樂欣賞學習時,存在著很大的誤區(qū),那就是認為潮流的流行樂就是音樂欣賞的主流,像激情高昂的傳統民族音樂或高雅的交響樂就不適合在音樂欣賞教育課程上出現,顯然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對于這種現象,大學音樂老師應該結合像教育學、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知識,對大學生的心理活動對癥下藥,采用合適的音樂教學形式和方法,讓學生清楚并逐步走出這個誤區(qū)。在這樣的音樂欣賞教育中,老師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地以音樂欣賞認知為目的來讓學生討論自己的審美感受,學生也能夠以音樂實踐來激發(fā)審美情感。
(三)讓學生生活和音樂欣賞相互聯系
在音樂欣賞教育中,想要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老師要有“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老師要了解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愛好和方向,并且能夠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接下來,老師在選擇課程素材上,為了引導學生激發(fā)音樂興趣,可以朝學生比較關注的音樂作品選擇,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音樂欣賞生活化的氛圍中提高審美能力[3]。例如在平常的生活里,有的學生喜歡《梁?!?、《劉海砍樵》等民族音樂,有的學生喜歡《千里之外》、《聽見下雨的聲音》等流行音樂,老師就在這里面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元素展開音樂欣賞教育,能夠達到良好效果。
三、在音樂欣賞教育里的審美能力提升意義
音樂欣賞能夠把視覺、聽覺集中為一體,它可以把學生帶入進獨特而又充滿魅力的音樂世界當中,提升學生去發(fā)現美的心靈,創(chuàng)造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欣賞教學當中,聽著悲涼的二胡聲,學生可以想象出創(chuàng)作這個曲子的作曲者阿炳那嘗盡人間辛酸和痛苦的模樣,不禁讓人聲淚俱下。在音樂欣賞教育中,老師想要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必須遵守挑選的音樂積極樂觀、可以表現出音樂本身特質,又能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原則。在音樂欣賞教育中,老師不僅要將自己的教學課程更加豐富,還要合理的將專業(yè)知識與教學風格結合,讓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揮到極致。
【結束語】
音樂是用樂器和彈奏出來的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跟人的情感結合起來的律動,學習者通過這種律動由此引發(fā)出想象和共鳴。所以在音樂欣賞教育的課程中,在引導學生鑒賞音樂過程里,大學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和提升學生在音樂方面感知能力,還要在音樂欣賞中逐步的培養(yǎng)學生對的審美觀念,讓他們陶冶了情操、洗滌了心靈、同時提高了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惠.音樂欣賞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大觀周刊,2013,(11):369-369.
[2]方歆瑾.大學音樂欣賞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青年文學家,2013,(30):197-197.
[3]楊鐘豪,張麗杰.音樂教育中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6):105-105.
教師(講師)大學本科,吉林省長春市 1978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