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淑芹
摘要:當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為整個教育改革的靈魂,倡導研究性學習又是地理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將研究性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加以倡導。地理教學知識的內容有其獨特性,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對知識進行深入的認知。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更有探索精神,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本文將從研究性學習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初中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策略
G633.951
一、研究性學習的含義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課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強調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即通過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在多元、動態(tài)、開放的大課堂中求得全面的發(fā)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鑒于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實踐性、探索性及其有別于課堂教學的方法模式,因此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須注重策略選擇,尤其是選擇研究的方向、研究課題等等,都需要注重研究性學習的策略把握。
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分析
(一)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要側重熱點的把握
一般情況下,地理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貼近程度比較高,日常教學以及考試中,也比較注重將知識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或者社會熱點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保障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同時還能夠提高地理課程的知識教學能夠更加與時俱進,提高教學的效果實現(xiàn)。因此,在這樣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研究性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也要注重從熱點選題的角度入手。
選擇熱點即選擇學生的關注度,也就是關注學生的興趣。以此類題開始研究性學習時,也正是運用相關資料積累知識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樂意相互對比參照、相互討論、提出觀點的過程。故而選題側重于熱點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易操作性。因此,教師在選題策劃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對當前的時事熱點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熱點情況和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例如,可以針對剛剛過去的G20峰會問題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延伸拓展解讀,幫助學生在了解G20峰會內容的同時,進一步研究學習G20峰會背后,每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情況。對于各個國家的發(fā)展進行解讀和學習,這是通過選題熱點的研究開展研究性教學的一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熱點事件的同時,對于熱點事件背后的地理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對于知識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補充研究性了解,從而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也會相應的提升。
(二)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入手進行探索性地理知識的教學
與生活的貼近性是教學工作開展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的貼近程度關系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生活貼近程度比較高的知識內容,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會更有興趣去在學習中研究,實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例如,地理知識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各種污染問題,就可以成為學生探索學習知識的重要內容,并且針對污染問題可以針對性的進行調研。教師在講授關于污染問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對污染問題進行分析和調查研究,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身邊的污染問題進行探索性的調查。生活污染是存在于每一個學生身邊的重要問題,也是地理課程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來對身邊的污染情況進行調查,探究身邊的污染問題的基本情況,對于污染源,污染途徑等進行研究性的調研。在基礎的調研結束以后,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針對自己調研的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尋找更加適合的問題解決方案,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并從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所以,生活化的知識熱點的捕捉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探索也是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的重要途徑,是研究性學習開展需要關注的內容。
(三)強化地理課堂的多元互動實現(xiàn)合作研究
在學生的自學研究過程中會解決一些簡單容易的問題,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集中在這一階段解決。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不必過早解釋,只要綜合大家的提問,提出幾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研究即可。合作研究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合作研究的形式有三種:一是生生合作研究。即讓同桌學生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fā)研討;二是小組合作研究。教師可將全班學生提前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就一個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研究。三是大班集體研究。即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充分地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引導。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實現(xiàn)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溝通存在的難題比較小,學生之間的知識溝通相對簡單,因此,他們不僅能夠實現(xiàn)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幫助學生對知識有進一步的探索,提升研究性學習的整體能力。此外,小組合作研究和大班集體研究的學習方式,也是幫助學生更好的強化學習交流的途徑,通過集體性的研究和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的對知識進行理解,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水平。
三、結束語:
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多角度多層面做好對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重研究性學習選題的策劃,從教學課題的角度為學生挑選更加適合他們探究和學習的課題,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的生活關注情況進行課題選擇。同時,還需要在教學中注重多元化溝通方式的建立,為學生打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在學習中養(yǎng)成研究性學習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
參考文獻:
[1]武凱娟. 初中地理教學探究性學習的操作要點[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3:144.
[2]于連之. 淺談信息技術促進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5,27:161.
[3]楊慧艷. 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6,2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