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涵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fā)展,各個國家對外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國際間交流與合作領域愈來愈寬廣,英語語言的實用性也隨之不斷加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學生高效率學習,一直是教師們不斷的追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都在強調要嚴抓教學質量,大學其實也是一樣。因為教學質量與課堂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本文就針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策略進行簡單分析,以供日后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實效性 策略
我國教育部制定的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 明確指出了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即在新形勢下,我國高校英語教學要培育出英語語言基礎扎實、文化知識廣博,并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從事科技、教育、外事、軍事以及經貿等工作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培育出符合新時代所需的現(xiàn)代化英語人才,是各大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責任。課堂教學是培育高素質、高能力英語人才的主要途徑,如何通過英語課堂教學高質高效地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與社會價值。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概述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可從四個方面進行解讀:一是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非常重要,在特定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師的行為舉止能夠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二是充分的課件準備與科學高效的教學安排等,均是影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王小娟,2013) 其中,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精心的課件制作與教學準備,更離不開教師依據(jù)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內容靈活地組織教學,從而促使教學活動按預定方向順利推進;三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最突出特征,即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有全面清晰的認知與了解,且在此基礎上能夠促使學生也能對所學知識達到深刻的理解、認識與應用;四是保持高昂的教學熱情是實現(xiàn)高校英語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手段,積極向上的教學熱情不僅僅能夠激發(fā)英語教師自身的教學潛力,提升教學能力與水平,而且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其投入到英語學習之中,進而實現(xiàn)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積極開展課堂交流討論
在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度地引導學生采取分組討論、小組交流等方式學習英語,即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大腦、口、肢體等身體功能,實現(xiàn)英語能力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所以,大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科學實施小組討論、分組任務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種活動,促使學生在合作與互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水平;另外,大學英語教師還要緊密結合小組活動本身的特征,設計出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以此確保課堂交流討論活動的教學成效。在開展課堂交流討論活動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盡可能表達出自己生活、社會等方面的不同見解,在關注學生發(fā)言方式、語法應用等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達內容,即真正做到對大學生思想情感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yǎng)。
(二)以飽滿的熱情組織教學
教師除了要課前備好課外,課中更要以飽滿的熱情去組織教學。飽滿的熱情是教師組織教學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如果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到當代教育家魏書生所提倡的“松、靜、勻、樂”,那么就有了飽滿的工作熱情。教師的工作熱情飽滿了,課堂就充滿活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被調動起來,就會主動地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開心,其教學質量就會明顯提高。相反,如果教師帶著消極的情緒授課,就會無形地感染學生,學生就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就不會主動地去參與課堂教學,從而增加教師管理課堂教學的難度。由此可見,飽滿的熱情對教師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設計實際上是對課堂教學行為的一種事先策劃,精心安排。在進行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向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學習,學習他的教育理念,學習他的教學管理,能夠讓學生在一種寬松、舒適、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管理的引導者,學生才是主體。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不僅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的表現(xiàn),而且也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管理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中能夠體會到探求新知的樂趣,就會自主地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從而降低了教師管理課堂教學的難度。
(四)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一切教學活動都是有計劃、有目標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之前,必須對教學方案進行精心設計,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然而,如何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與安排,才能最為高效地推動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呢?其中最為根本的就是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以此為指導思想,即通過積極主動接觸的方式全方位了解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情況,具體涉及其學習態(tài)度、智力水平、個性特點、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方法等諸多方面。然后在這一指導思想的引導下,對學生實施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確定出其近階段的學習目標,并結合其英語學習的實際發(fā)展狀況,科學及時地對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案以及教學進度等進行合理調整。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切忌只求速度而忽視教學質量的片面認識,務必要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的實際成效。眾所周知,在高校英語的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化特征十分明顯,而非是一成不變,即便是教師在課前已經做了充分準備,也難以避免突發(fā)事件的出現(xiàn),這是由于教學主體是動態(tài)的、靈活的學生,其常常是帶著濃厚的興趣與千奇百怪的問題參與教學活動,這就大大增加了英語課堂教學的多變性與復雜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英語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認真分析每位學生的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積極拓展全新的教學方法與思路。實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不斷提升,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培育出優(yōu)秀的高等人才,進而幫助大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并能夠加以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徐正茹,孫峰.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可行性策略探究[J]. 宏觀經濟管理,2017,(S1):153-154.
[2]洪玲.高職高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英語廣場,2017,(01):146-147.